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VSD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DED)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VSD的心电图表现多种多样,其与DED检查结果阳性吻合率很高。结论心电图对VSD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方法:60例急性心梗塞(AMI)患者应用尿激酶作静脉溶栓治疗,以60例未进行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不良反应、近期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溶栓组血管再通率66.7%,明显高于未溶栓的对照组(53.3%),4周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 0.01);溶栓距发病时间<6 h者的血管再通率、4周死亡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尿激酶150万U的血管再通率、4周死亡率明显优于尿激酶100万U(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尿激酶两种剂量的不良反应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心率变异性分析 (HRV)作为反映植物神经系统对心脏和血管调节动态平衡的无创指标是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高血压患者的HRV屡见报道。本文通过对 45例高血压患者和 45例正常人的HRV分析研究 ,旨在探讨高血压对植物神经活动的影响 ,以指导预防和治疗。1 资料与方法随机选择 1994年 6月~ 2 0 0 1年 4月做动态心电图检查的高血压 (EH)住院患者 45例为A组 ;男 3 5例 ,女 10例 ,年龄 (5 5 3± 10 5 )岁 ,经详细询问病史、严格体检、超声心动图、眼底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EH后 ,按WTH ISA诊断标准将其分为 3型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测Holter监测揭示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Holter检查的179例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检测结果.符合Holter诊断标准初诊具有房室结双径路及潜在性预激征的患者分别为45及25例.曾进一步作食道电生理检查以对比证实。结果:共确诊房室结双径路29例.潜在性预激22例.诊断敏感性分别为64.4%(29/45)和88%(22/25)。结论:Holter监测不失为揭示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塞相关动脉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表现及梗塞相关动脉的分布特点,评价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塞相关动脉的价值。方法:对2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2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塞(26例)的梗塞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RCA)者19例(73%)。回旋支(LCX)6例(23%);急性前壁心肌梗塞(29例)的梗塞相关动脉为前降支(LAD)者26例(90%);下壁心肌梗塞相关动脉为RCA的19例中Ⅱ、Ⅲ,aVF导联ST段上移18例(94%),STⅢ↑/STⅡ↑〉1者16例(84%)。结论: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与梗塞相关动脉有关,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DCG在揭示房室结双径路 (DAVN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DCG检查的 179例阵发性心动过速(PSVT)者的监测结果 ,对具有DAVNP特征者 ,通过食管电生理检查与其对比。结果 确诊DAVNP 2 9例 ,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4 .4%(2 9/4 5 )。结论 DCG监测为揭示房室结双径路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生活方式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系。方法:对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与60例绝经后无骨质疏松妇女的生活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坚持喝奶、补钙、运动的妇女骨质疏松发生率低(P<0.05),经常饮咖啡的妇女骨质疏松发生率高(P<0.05);正确烹饪及食用辛辣在两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结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良好的生活方式有预防骨质疏松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测Holter监测揭示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Holter检查的179例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检测结果,符合Holter诊断标准初诊具有房室结双径路及潜在性预激征的患者分别为45及25例,曾进一步作食道电生理检查以对比证实.结果:共确诊房室结双径路29例,潜在性预激22例,诊断敏感性分别为64.4%(29/45)和 88%(22/25).结论:Holter监测不失为揭示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51例患者检出有缺血性ST-T改变,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34例,有症状性心肌缺血17例。表明70%的缺血属SMI,仅30%的缺血伴随有症状发作。由于SMI其发作具有隐袭性,易被忽视,而SMI有可能是急性心梗或猝死的先兆,应予以认真对待。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为1996年10月~1999年1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