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扩大心肌切除术对消除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二尖瓣反流的效果。方法:回顾2002-11至2017-07我院单一术者手术治疗的480例HOCM患者,患者均接受扩大心肌切除、离断二尖瓣装置与室间隔的异常连接及修剪乳头肌等操作,术后利用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估手术对左心室流出道(LVOT)梗阻及二尖瓣反流的改善效果。结果:480例患者中22例(4.6%)因二尖瓣器质性病变而行二尖瓣成形或置换,其余458例(95.4%)未行二尖瓣处理的患者中,1例(0.2%)术后第5天死于感染性休克,4例失访(0.9%),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3,12)。随访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患者LVOT压差较术前显著减小[(12.8±11.6)mm Hg vs(89.1±30.6)mm Hg,1 mm Hg=0.133 k Pa,P0.001];合并二尖瓣前向运动(SAM)的患者由术前451例(98.5%)下降至随访时42例(9.3%)(P0.001);二尖瓣中量以上反流患者由术前的297例(64.8%),下降至随访期间的14例(3.1%)(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随访期间残余SAM现象的患者二尖瓣中量以上反流的发生率较高(OR=30.334,95%CI:5.619~163.739,P0.001)。结论:扩大心肌切除术可消除绝大部分患者的LVOT梗阻及SAM相关二尖瓣反流。在不合并二尖瓣器质性病变时,HOCM患者极少需要同期处理二尖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外科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续623例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在阜外医院成人外科中心接受外科治疗。根据回顾性资料和随访结果,建立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术前变量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8例(1.3%)患者院内死亡。593例(95.2%)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32±30个月(3~150个月),1年、5年、8年生存率为98.3%、90%、87.4%;75例患者出现终点事件(肥厚型心肌病相关性死亡,因缺血性脑卒中、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再住院,心脏移植)。1年、5年、8年终点事件免除率为94.6%、77.6%、68%;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5%(HR=6.65,P0.00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HR=2.91,P=0.014),术前房颤(HR=2.53,P=0.001),严重冠心病(HR=1.98,P=0.025)和年龄≥50岁(HR=1.88,P=0.018)影响预后。结论除了先前报道的年龄≥50岁和术前房颤外,本研究显示射血分数55%、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严重冠心病也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外科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左室心尖部室壁瘤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7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8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左室心尖部室壁瘤的病例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14~73岁,平均(38.6±19.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和室壁瘤切除术治疗。采集患者院内的病历资料,并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情况。结果术前全部患者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排除了固定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6例患者合并左室中部梗阻,3例有室性心动过速病史。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4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术后心脏超声提示LVOTPG、IVS、LAD、MI程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但术后超声提示仍有4例患者心尖部可见室壁瘤样结构。所有患者随访(47.4±24.0)个月,随访率100%,术后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好于术前(P=0.001),远期死亡1例。结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左室心尖部室壁瘤的患者病情危重,同期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和室壁瘤切除术临床结果可以接受,但一些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行再次心包剥脱术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评价中远期生存率、并发症以及疗效。方法  2003年3月至2012年11月,13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1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16~62岁,平均43.5±15.7岁)在我科接受了再次心包剥脱术,两次手术间隔4~480个月,平均(133.9±135.1)个月。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 Ⅱ级3例,Ⅲ级9例,Ⅳ级1例。8例于体外循环下行再次心包剥脱术,其中3例同期行瓣膜手术。术后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心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  全组1例手术死亡,1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呼吸机撤机困难、急性肾功能不全以及肺部感染)。全组术后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例术后第4年死亡,死于顽固性心功能不全。1例失访,其余1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率91.7%。随访18~134个月,平均(68.2±35.9)个月。术后NYHA Ⅰ级1例,Ⅱ级7例,Ⅲ级2例。与术前相比,术后心功能分级(NYHA)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首次术后症状曾有明显缓解者与无明显缓解者相比,再次手术后生存率(60% vs. 100%,P=0.043)以及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的比例(0 vs. 85.7%,P=0.001)均明显不如后者。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相比,术后生存率较高(100% vs. 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术后CVP、术后心功能分级、手术时间以及总输血量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缩窄性心包炎再次心包剥脱术的手术风险较大。首次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者再次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体外循环下行再次心包剥脱术更加安全、彻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运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单纯累及二尖瓣的IE患者28例,占同期手术治疗单纯累及二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24.1%。切除瓣体及瓣缘赘生物后,行缘对缘缝合2例,穿孔缝合2例,前叶植入人工腱索5例,前叶三角形切除6例,后叶楔形切除16例,植入人工二尖瓣成形环28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即刻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示25例无反流,3例轻微反流。随访28例,随访时间15~111 (54.7±34.2)个月,无复发,无再次手术,无死亡。术后随访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时间1~87 (26.6±27.9)个月,无反流9例,轻微反流18例,轻中度反流1例。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IE具有满意的中长期疗效。对于二尖瓣结构未被严重破坏的IE患者,可尝试二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