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心)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 OA)的建设和应用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推动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应用,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2017年5—9月使用普查法在中心OA用户中开展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调查数据;结合定性调查法,开展深度访谈、小组访谈和专家意见征询。结果 OA独立安装调试能力本科以下比本科及以上差(AOR=8.017,95%CI:3.269~19.660)、普通工作人员比领导差(AOR=2.758,95%CI:1.245~6.112),整体熟悉度本科以下比本科以上低(AOR=57.224,95%CI:11.390~287.492)、本科学历比本科以上低(AOR=5.963,95%CI:1.316~27.022)、普通工作人员比领导低(AOR=24.260,95%CI:3.003~196.012),流程功能熟练度本科以下比本科以上学历低(AOR=32.707,95%CI:9.212~116.130)、本科学历比本科以上低(AOR=4.169,95%CI:1.352~12.858)、普通工作人员比领导低(AOR=15.427,95%CI:3.307~71.972);用户反映的OA问题包括对系统掌握水平较低,系统本身问题较多,OA制度欠缺等。结论学历较低、非领导岗位的工作人员是导致OA系统掌握水平较弱的影响因素,系统掌握水平较弱、系统本身问题较多、OA管理制度欠缺和部门职责尚未清晰是系统高效应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邓越  李宝珍  王桂玲 《北京中医药》2023,(12):1393-1395
<正>舌咽神经为第九对颅神经,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PN)是临床少见的顽固性疼痛综合征[1],也称迷走-舌咽神经痛[2],表现为舌咽神经或迷走神经耳、咽支支配区的阵发性剧烈疼痛[3-4],位置较深,程度强于三叉神经痛[5]。GPN发病率为(0.7~0.8)/10万[6-8]。存在泛化痛现象(或为“溢流痛”),扳机点位于咽喉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腰经筋温通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寒湿痹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颈腰经筋温通法。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和治疗两个疗程行病情评估,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组内比较,颈痛量表(NPQ)评分两组随访时较治疗两疗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内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式McGill疼痛量表(SF-MPQ)、疼痛分级指数(PRI)与中医症候积分两组组内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两个疗程与随访时,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NPQ、PRI、VAS、PPI及SF-MPQ评分在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两个疗程后及随访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32/32)。结论:颈腰经筋温通法和常规针刺均能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颈腰经筋温通法起效更迅速,在改善疼痛相关的日常功能障碍、调整疼痛相关的情绪认知等方面具有优势,疗效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王氏腰痛八针"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7年1月—2019年5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结合独活寄生汤口服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  相似文献   
5.
下丘脑-垂体性闭经是由于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障碍及其分泌的促性腺素不足导致卵巢功能障碍而引起的月经停闭,西医常采用人工周期疗法,但远期效果不佳,中医药在此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郭志强教授是首都国医名师,他提出了中药序贯疗法治疗闭经,并辅以小剂量雌激素及孕激素复苏性腺轴,经过18个月的治疗,使得一例下丘脑-垂体性闭经患者恢复了排卵及正常月经周期,疗效显著,本文通过系统回顾该案例,简单介绍郭志强教授对该病的治疗经验及学术思想,为下丘脑-垂体性闭经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的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在面对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线上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而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改变了医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使得医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手段和方法,可广纳知识,以术证道,提高中医临床技能。中医院校的医学生是中医院的重要人才储备,中医传承要坚守初心,立德树人,需要带教教师言传身教,精细育才。在中医临床医学生的学习管理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教学工作要注重对医学生大局思维和精细思维的培养,做到学、思、践、悟贯通。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2004—2013年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范围和变化特点,为下一步布鲁氏菌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和疫情调查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十年间新疆累计报告布鲁氏菌病10 194例,发病率1.60/10万~17.51/10万,年均发病率4.68/10万;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范围逐年扩大,已分布到91个县(市、区);时空分布显示布尔津县、额敏县、霍城县、焉耆县和博湖县为布鲁氏菌病高发热点区域。结论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年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流行范围逐年扩大,与畜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出现大幅回升有密切关系;分析布鲁氏菌病在新疆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为新疆布鲁氏菌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新疆猩红热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防制策略和预测疫情趋势提供依据。方法对1951—2007年新疆猩红热的疫情进行描述分析并了解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结果57年问新疆猩红热疫情呈现波动起伏状态,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有过2次大的流行;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发病集中于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北疆地区发病高于南疆地区;1994年之后全疆发病水平呈现相对较低状态,2002年起猩红热疫情呈上升趋势。结论3~14岁年龄组为新疆猩红热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全疆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提高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ction mechanism of abdominal acupuncture plus plum-blossom needle tapping for primary insomnia.

Methods

A total of 66 eligible case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n=33) and a control group (n=33).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bdominal acupuncture plus plum-blossom needle tapping, whereas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bdominal acupuncture alone. After 2, 6 weeks of treatment and 4 weeks after end of treatment,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and measure your medical outcome profile (MYMOP) based on the patients’ self-report.

Results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9%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versus 63.6% in the control group, showing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After 6 weeks of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between-group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otal effective rate (P>0.05). After 6 weeks, the sleep quality and efficiency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Four weeks after end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sleep quality and MYMO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bdominal acupuncture plus plum-blossom needle tapping can obtain fast, accurate effect for primary insomnia and improve patients’ sleep quality and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