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9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膜炎在我国大部分是结核性的,且几乎都是青年人。但近年来癌性胸膜炎、胶原病及其他原因所致胸膜炎发病的上升和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的增多常使临床鉴别困难。针刺胸膜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胸膜活检)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在抽取胸腔积液的同时进行,对于确定胸腔积液的病因有一定的作用。现将我院1981年7月~1987年11月的68例住院病人的胸膜活检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表达可用于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研究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原(HBcAg)与前S1抗原(PreS1)氨基酸(AA)3~55肽段融合蛋白。方法:以原核表达载体pET-11d表达HBV融合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表达产物的抗原性。构建以CMV为启动子的表达HBV核心和前S1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结果:HBV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有效稳定表达,表达产物具有核心抗原和前S1特异杭原性。成功构建了pCI-CS1真核表达载体。结论:本方法有效表达了HBV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具有特异抗原性。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进行HBV CS1融合蛋白和基因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粟粒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临床确诊艾滋病合并粟粒性肺结核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中伴有肺外结核7例,合并多重感染5例,CD4T淋巴细胞均低于12个/μl,出现药物性肝炎5例,死亡4例,失访2例,痊愈2例。随访2例存活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肺部病灶全部吸收1例。结论艾滋病合并栗粒性肺结核具有中毒症状重,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点,治疗上更应慎重。  相似文献   
4.
肺结核患者血清白介素18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介素18(Interleulin-18,IL-18)在抗结核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免疫技术(ELISA)检测40例肺结核患和20例健康人群血清中IL-18和r干扰素(Interferon-r,IFN-r)。结果 肺结核患血清中IL-18和IFN-r水平均显地健康对照。IL-18水平和IFN-r水平呈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IL-18可能在肺结核菌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扩增结核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结核分支杆菌 (MTB)IS6 110部分序列 ,并将其克隆与测序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 ①对象 :我院 1999年住院的 77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另以同期住院的非结核病人 (10例肝炎 ,30例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作对照。②PCR引物 :根据Thierry等[1] 报道的结核分支杆菌IS6 110序列 ,采用Goldkey软件 ,在其保守区设计两对套式引物 ,委托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引物序列为 :TB15′CGTGAGGGCATCGAGGT…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动脉内应用立止血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支气管动脉内应用立止血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效果。方法 34例浸润型肺结核和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大咯血病人,咯血量≥300 ml/d者26例,≥600 ml/d者8例;靶血管内单纯使用立止血者13例,(立止血1~3KU/次);局部注射立止血+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者21例(靶血管内应用立止血后,再用1~2 mm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结果 局部应用立止血或加栓塞治疗大咯血的34例病人,治疗1次的32例、2次的1例、3次的1例。单纯立止血治疗13例,12例有效,有效率92.3%;双重治疗组21例,20例有效,有效率为9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靶血管内应用立止血或加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无明显副作用。在无法行靶血管栓塞的情况下,局部注射立止血也是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支杆菌EIS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水平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择30例初治、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采用比色法测定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对结核分支杆菌EIS抗原的增殖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并与20名健康对照者和16例康复的肺结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康复者对EIS的细胞免疫最为强烈,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细胞增殖强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P均〈0.01)。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受到EIS刺激时分泌的IFN-γ显著低于康复者(P〈0.05)。EIS抗原刺激主要诱导细胞分泌Th2型细胞因子IL-10。结论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对EIS抗原的细胞免疫水平低下,经抗结核治疗康复后,细胞免疫维持在较高水平。EIS抗原诱导Th1/Th2免疫失衡可能是EIS参与结核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痰结核分枝杆菌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外周血结核特异性干扰素-γ的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30例痰结核分枝杆菌涂片阳性患者,分别在抗结核治疗(2HRZE/4HR)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外周全血干扰素-γ测定。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扰素-γ水平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中24例病情好转患者干扰素-γ水平治疗后(ESAT-6:2.52±1.67ug/ml;CFP-10:2.18±1.61ug/ml)较治疗前(ESAT-6:3.52±2.29ug/ml;CFP-10:3.44±2.32ug/ml)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结核特异性干扰素-γ的变化随着病情的好转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浆及胸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情况,探讨IL-6与结核菌感染的临床转归、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30例潜伏感染者、3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及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和胸水中的IL-6的浓度。结果肺结核患者血浆中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结核潜伏感染者(P〈0.01,P〈0.0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中IL-6水平明显高于肺结核患者(P=0.0029);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中的IL-6显著高于相应血浆中IL-6水平(P〈0.0001)。结论 IL-6与结核菌感染的临床转归、结核病严重程度相关,是局部病灶炎症反应的重要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10.
碘伏胸腔内冲洗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留置导管,应用碘伏胸腔冲洗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机制及疗效。方法首先通过内科胸腔镜检查,并离断胸膜粘连带及包裹分隔的胸腔积液,抽净胸水,应用0.5%碘伏冲洗,用以根除胸腔内结核菌感染,常规抗结核治疗,随诊1年,观察有无复发及胸膜肥厚情况。结果①22例常规胸穿抽液加抗结核治疗,10例病情好转,胸水消失时间25.8±6.3天(x^-±s,下同),1年后胸膜明显肥厚,12例治疗半个月无效,转用胸腔镜治疗,胸水消失时间6.2±2.6天,1年无明显胸膜肥厚;②22例直接采用胸腔镜加抗结核治疗,胸水消失时间为4.8±2.6天,明显短于单纯胸穿组(P〈0.05),1年后无明显胸膜肥厚。结论先经内科胸腔镜局部用药治疗,后应用碘伏胸腔内冲洗治疗结核性大量胸腔积液,疗效确切,简单方便实用,可有效避免或减轻胸膜肥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