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索艾司氯胺酮单药或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儿童烧伤瘢痕微等离子射频术(MPR)麻醉的有效剂量及效果。方法 选取行烧伤瘢痕MPR的1~6岁患儿56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艾司氯胺酮单药组(E组)29例和艾司氯胺酮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组(SE组)27例。采用序贯法设计艾司氯胺酮剂量,所有患儿靶控输注(TCI)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待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为40~60,E组静注预设剂量艾司氯胺酮,SE组先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再静注预设剂量艾司氯胺酮。记录艾司氯胺酮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95%药物有效剂量(ED95);患儿BIS值降至40~60(T0)、艾司氯胺酮静注3 min(T1)、手术开始(T2)、手术结束(T3)、苏醒即刻(T4)的生命体征;比较两组苏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调查患儿家属及术者的满意度。结果 E组满足手术所需的艾司氯胺酮ED50和ED95分别为0.74、0.92 mg/kg,SE组分别为0.58、0.71 mg/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E组T2时刻心率,T1、T2、T3、T4时刻血压,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E组(P...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足底注射甲醛复制急性疼痛模型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处GABAA_(α3)及GABAB受体的变化,探讨vLPAG处GABAA_(α3)、GABAB受体在疼痛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2只,体重280~320g,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甲醛组(F组),每组6只。NS组足底注射无菌生理盐水50μl,F组足底注射2%甲醛50μl。每隔5分钟记录1次疼痛评分(PIS评分),每隔10分钟记录1次机械痛阈,每隔15分钟记录1次皮肤厚度、皮肤温度,总观察时间为60min。记录各项指标后处死大鼠,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ABAA_(α3)及GABAB受体含量的变化。结果 F组大鼠注射甲醛后立即出现本模型的典型自发痛行为,各时点PIS评分明显高于NS组(P0.05),且为典型的两相式。注射后10~60min F组机械痛阈明显低于NS组(P0.05)。注射后15~60min F组皮肤温度和皮肤厚度明显高于NS组(P0.05)。F组大鼠GABAA_(α3)及GABAB受体含量明显高于NS组(P0.05)。结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GABAA_(α3)及GABAB受体的表达上调与大鼠急性疼痛条件下痛阈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与线粒体应激的关系。方法实验Ⅰ SPF级雄性C57BL/6小鼠18只, 8~12周龄, 体质量28~30 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艾司氯胺酮+脑缺血再灌注组(E+IR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1 h, 再灌注24 h的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组造模前20 min腹腔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采用Zea Longa评分及平衡木实验(Feeney评分)评估小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实验Ⅱ将原代皮层神经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42):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组(OGD/R组)和艾司氯胺酮+OGD/R组(E+OGD/R组)。采用氧糖剥夺1 h, 复氧复糖24 h的方法制备OGD/R模型。E+OGD/R组加入25 μmol/L艾司氯胺酮处理40 min后制备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神经元活力, 透射电镜下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 检测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MDA的水平, JC-1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TUNEL染色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R-134在乳鼠脑皮层神经元氧-糖缺失(oxygen glucosedeprivation,OGD)致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离体培养乳鼠脑皮层神经元10d后,随机分为五组,正常组和OGD组,后者包括非转染组、miR对照组、miR-134抑制剂组、miR-134前体组。按照分组加入饲养液中感染24h换液,72h后对OGD组进行OGD处理。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神经元生存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热休克蛋白A12B(HSPA12B)表达水平,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miR-134和HSPA12BmRNA表达水平以及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miR-134对HSPA12BmRNA 3’UTR的直接调控作用。结果与非转染组比较,在OGD致神经元缺血损伤中miR-134前体组,miR-134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HSPA12B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荧光素酶活性也明显降低(P0.05);而miR-134抑制剂组miR-134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HSPA12B蛋白水平明显提高,荧光素酶活性也明显升高(P0.05);但各组之间HSPA12B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R-134通过负性调控HSPA12B蛋白表达水平,在OGD所致神经元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在mRNA水平上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可能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自噬在吗啡预处理减轻小鼠原代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关系。方法选择出生24 h内的C57BL/6乳鼠, 培养原代皮层神经元,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n=24):对照组(C组)、OGD/R组、吗啡预处理组(M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组(3-MA组)、3-MA+吗啡预处理组(3-MA+M组)、自噬抑制剂氯喹组(Ch组)、氯喹+吗啡预处理组(Ch+M组)、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和SP600125+吗啡预处理组(SP+M组)。吗啡预处理:OGD/R前加入吗啡3 μmol/L孵育2 h。3-MA组、Ch组和SP组分别加入3-MA 5 mmol/L、氯喹50 μmol/L、SP6001252 5 μmol/L, 孵育150 min。3-MA+M组、Ch+M组和SP+M组于吗啡预处理前30 min时分别加入3-MA 5 mmol/L、氯喹50 μmol/L、SP600125 25 μmol/L。随后氧糖剥夺1 h, 复糖复氧24 h。采用CCK-8法测定神经元活力;Western b...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