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的肌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的肌酶改变。方法 本文参照Dawkin^[1]方法用家兔骨骼肌匀浆多次免疫豚鼠制作成实验性肌炎模型,动态观察其肌酶(CK、LDH、AST)变化。结果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肌酶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其中以CK最为敏感。且与病理改变相平行。这与人类多发性肌炎(PM)相类似。结论 表明肌酶可作为模型建立的指标,亦可为判断其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卒中后4.7~8.6%人发生癫痫[1],甚至有些病人为卒中的首发症状或唯一表现[2]。癫痫可进一步加重脑梗死,影响其预后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收集卒中继发性癫痫216例,就其脑电图表现、卒中后癫痫发生的时间、类型及卒中的类型、部位与癫痫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10种下肢病理反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理反射是诊断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重要体征,自Babinski发现并运用于临床以来已近百年,各种病理反射的检查方法不断出现,其阳性率也就各不相同。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对每一个被检查者都使用所有的检查方法,但又担心出现假阴性而漏诊、误诊.本文对以往较常使用的8种下肢病理反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制作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利用家兔骨骼肌匀浆加佛氏佐剂多次免疫豚鼠制成实验性肌炎模型,观察其在肌酶、肌电图(EMG)、病理的改变。并与人类多发性肌炎(PM)作比较。结果 发现其与人类多发性肌炎(PM)在肌酶、肌电图(EMG)、病理上的改变有相似之处。结论 提示其可作为研究人类PM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人类肌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病前他汀治疗对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1年1月-2015年5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行rt-PA静脉溶栓患者258例。他汀组64例:溶栓前曾使用他汀药物;对照组194例:溶栓前未使用过他汀药物。采用ELISA法测量其中193例患者(47例他汀组及146例对照组)溶栓前及溶栓后6 h、12 h、24 h、72 h血浆MMP-9水平,观察静脉溶栓前、后MMP-9水平变化。比较所有两组患者7 d与90 dmRS评分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MMP-9水平均于静脉r-t PA溶栓后上升,24 h后达到最高值。他汀组与对照组的溶栓前及溶栓后6 h血浆MMP-9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在12 h、24 h及72 h(P0.001)的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他汀组与对照组在溶栓7 d、90 d后mRS评分(0~2分)及发生sICH无统计学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提示两组间7 d与90 d mRS评分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溶栓前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的MMP-9上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静脉溶栓患者的预后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s)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经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证实有CMBs的患者56例。根据SWI上CMBs的病灶数,分为1级组9例,2级组28例,3级组19例。收集各组患者病史、一般临床资料、血生化结果及头部MRI,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微出血严重程度随着甘油三酯水平的增高而降低,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增高而增高,随着尿酸水平的增高而增高,随着深部白质高信号Fazekas’s分级的增高而增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脑微出血严重程度与甘油三酯水平呈负相关(r=-0.443,P=0.001);与尿酸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深部白质高信号Fazekas’s分级呈正相关(r=0.325,P=0.015;r=0.491,P=0.001;r=0.334,P=0.009)。结论甘油三酯、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深部白质高信号Fazekas’s分级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CMBs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对眼底图像中的视网膜血管精准分割是检测多种疾病的关键技术,在相关疾病自动筛查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现存方法追求分割精度时忽略对算法复杂性的考虑,导致在资源受限的医疗设备上部署困难的问题。本文通过进一步合理减少卷积层的特征通道数量来轻量化分割网络并提出了BNIS-Net。该网络采用多尺度图像作为输入融合到编码过程中,使得不同感受野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并提出一种双线性非局部模块来增强相关上下文信息的捕捉能力。最后,在解码过程中采用中继监督的策略,为解码部分各级输出提供监督来约束网络的学习,这样可以有效改善收敛行为使浅层部分得到充分训练。BNIS-Net以0.41 M的参数量在DRIVE、STARE和CHASE_DB1 3个公开数据集上分别取得了81.02%、81.07%、78.15%的DSC值和0.983 3、0.986 1、0.985 9的AUC值。通过大量对比实验和消融研究证明,该方法能够更好地分割血管的边缘细节。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78例肌电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78例发多性肌炎/皮肌炎肌电图检测。结果,病理性自发电位33.1%,肌强直样电位6.5%,时限缩短60.1%,波幅降低68.0%,多相波增多70.5%,不正常波型74.5%,峰值波幅降低73.0%。各项指标异常在所检部位肌肉分布发现,下肢重于上肢,下肢屈肌重于伸肌。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的肌酶改变。方法 本文参照Dawkin方法用家兔骨骼肌匀浆多次免疫豚鼠制作成实验性肌炎模型,动态观察其肌酶(CK、LDH、AST)变化。结果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肌酶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其中以CK最为敏感。且与病理改变相平行。这与人类多发性肌炎(PM)相类似。结论 表明肌酶可作为模型建立的指标,亦可为判断其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