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自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20例行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胰瘘将120例患者分为胰瘘组(n=27)与无胰瘘组(n=93)。比较胰瘘组与无胰瘘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术后胰瘘发生率为22.5%(27/120)。胰瘘组患者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脾切除比例均高于无胰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胰腺肿瘤类型、胰管直径、残余胰腺质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脾切除、胰腺肿瘤类型、胰管直径均为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风险较高,且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脾切除、胰腺肿瘤类型、胰管直径均为其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是一种在淋巴细胞中转导同型黏附信号的膜复合物,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量异常,但是其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则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初步探讨IFITM1的表达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78例胰腺癌患者(32例转移,46例未转移)的癌组织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的近期疗效, 探讨LAPD的手术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 2017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施行的102例LAPD和179例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两组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APD组手 术时间显著长于OPD组[(381±67)min vs (245±43)min],但LAPD组术中出血量更少[(186±102)mL vs(322±75)mL],手术切口更小[(8.1±3.9)cm vs (18.9±4.3)cm],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ICU入住时间及 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R0切除率、术后 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无瘤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APD具有与传统OPD手 术相似的安全性和肿瘤根治效果,而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LAPD手术时间更长,对术者经验 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miR-143和miR-145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85例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良性肝病患者50例作为良性肝病组及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健康组。应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测定3组血清miR-143、miR-145表达水平;分析肝癌组临床特征与血清miR-143、miR-145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re生存曲线分析miR-143、miR-145高低表达肝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差异。结果肝癌组和良性肝病组miR-143、miR-145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且肝癌组miR-143、miR-145表达水平亦高于良性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患者血清miR-143、miR-145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无关,与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等级、甲胎蛋白水平、TNM分级及有无癌栓有关。Kaplan-Meire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iR-143、miR-145高表达肝癌患者复发转移率高于低表达肝癌患者,而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肝癌患者(P0.01)。结论肝癌患者血清miR-143、miR-145表达水平升高,其高表达对肝癌患者预后有明显影响,可作为肝癌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影响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HC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列线图模型构建和验证预后评估模型。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8年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行肝切除术的PVTT-HC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截至2021年1月。主要预测结局为1、3、5年总生存率。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影响,并基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同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采用C-index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结果 共231例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纳入分析,其中训练集162例,验证集69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AFP≥400 μg/L、AST≥40 U/L、ALP≥80 U/L、肿瘤个数>1个及肿瘤包膜不完整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在训练集中,列线图模型预测1、3、5年总生存率的C-index分别为0.826(95%CI: 0.791~0.861)、0.818(95%CI:0.782~0.854)、0.781(95%CI:0.742~0.820),在验证集中分别为0.814(95%CI:0.777~0.851)、0.798(95%CI:0.758~0.837)、0.769(95%CI:0.728~0.810)。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均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预测PVTT-HC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宽切缘根治切除治疗伴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tion, MVI)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及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采用宽切缘与窄切缘手术治疗后3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宽切缘组(切缘≥1 cm)和窄切缘组(切缘1 cm)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MVI阳性组采用宽切缘手术切除患者较窄切缘手术切除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明显降低,3年生存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VI阴性组不同手术切缘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宽切缘组和窄切缘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窄切缘、肿瘤直径5 cm、MVI阳性、肿瘤包膜不完整及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过高为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宽切缘根治切除治疗伴MVI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窄切缘、肿瘤直径5 cm、MVI阳性、肿瘤包膜不完整及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过高为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探讨改良胰腺空肠端侧荷包套入式吻合方式在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行改良胰腺空肠荷包套入式吻合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检测术后第3、5、7天胰肠吻合口周围引流物淀粉酶浓度。术后患者每3个月复查上腹部增强CT,随访1年,随访截止时间2017年7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胰肠吻合时间(11±3)min,术中出血量(465±161)mL,术后第3、5、7天胰肠吻合口周围引流物淀粉酶浓度[M(Q)]分别为18.0(64.5)U、16.0(112.2)U、7.0(19.5)U,引流液淀粉酶呈逐渐减少趋势(F=18.104,P<0.05)。术后并发症:生化漏1例;腹腔内出血1例,再次剖腹探查发现为空肠切开处黏膜出血。36例患者获得随访,无胰管结石及急慢性胰腺炎,无腹泻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的表现。结论 改良胰腺空肠荷包套入式吻合方式操作简便、省时、可靠,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芍药苷(PAE)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月桂酸钠注射法建立TAO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腹腔注射适量0.9%NaCl)、模型组(腹腔注射适量0.9%NaCl)、低剂量实验组(腹腔内注射5 mg·kg-1·d-1 PAE)、高剂量实验组(腹腔内注射20 mg·kg-1·d-1 PAE)、高剂量+激动药剂(腹腔注射20 mg·kg-1·d-1 PAE+尾静脉注射10 ng·mL-1·kg-1·d-1 740 Y-P)组。用磁珠凝固法检测凝血酶时间(TT);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内皮素1(ET-1)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p-AKT、核因子(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假手术组、模型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生肌玉红膏对血栓性脉管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干预组、生肌玉红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均建立血栓性脉管炎模型,正常组与模型组尾静脉每天1次输注1 mL生理盐水,EPC干预组输注数量为5×105个EPC细胞后创面外敷生肌玉红膏,生肌玉红膏组创面外敷生肌玉红膏。将EPC细胞培养后观察细胞形态,检测IL-6、IL-8、TNF-α、TGF-β1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D34、CD133,TUNEL法检测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IL-8、TNF-α、TGF-β1水平及平滑肌细胞数高于正常组(P均<0.05),EPC干预组以上指标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生肌玉红膏组以上指标均高于EPC干预组(P均<0.05)。模型组大鼠血管组织中CD34、CD133及血管组织中VEGF、bFGF蛋白表达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