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城市老年人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城市老年人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640例老年人(≥60岁)的BP、BMI、Glu、TC、TG、BUN、Cr、UA之间的关系进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人高血压组的年龄、BMI、饮食偏咸、高血压家族史均大于血压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间Glu、TC、TG、BUN、Cr、UA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后年龄、BMI、饮食偏咸、高血压家族史与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OR>1,P<0.05)。结论年龄、BMI、高钠饮食和高血压家族史是影响老年人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ABP)指标的影响。方法353例60~88岁老年人分为对照组50例,高血压未治疗组90例,高血压治疗组150例(无效治疗98例,有效治疗52例),脑卒中未降压组33例,脑卒中降压组(无效治疗17例,有效治疗13例)。使用TM-2421动态血压仪(A&D)监测记录24hABP。结果对照组大多数ABP为杓型模式,高血压及脑卒中未治疗和无效治疗组ABP杓型比率明显下降而反杓型模式增加,高血压及脑卒中有效治疗组则与对照组相似。未治疗和无效治疗组的全部或大部分ABP参数(SBP/DBP/PP均值、SBP/DBP负荷、血压心率乘积等)明显高于对照组或有效治疗组(P〈0.01,P〈0.05),无效治疗组全部或大部分ABP参数与未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治疗组大部分ABP参数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人群中降压治疗与有效控制率分别为,高血压组62.5%和34.7%,脑卒中组52.4%和43.3%。结论有效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ABP参数、有助恢复正常血压昼夜节律;高血压的服药与有效控制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155例研究对象,其中正常组50例:男性20例,女性30例,平均60.0±10.3(SD)岁;糖尿病组(2型,临床血压正常及未接受胰岛素治疗)47例:男性28例,女性19例,61.0±8.5岁;高血压组(轻中度)58例:男性33例,女性25例,59.4±8.0岁。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A&D,日本)监测记录24小时ABP。采用SPSSl0.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1,或P〈0.05)。余弦法证实三组ABP变化的显著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SBP、DBP)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2)ABP参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组ABP均值和负荷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BP变异性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ABP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与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血压和临床正常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均出现ABP部分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
236例老年人,C组50例,HT组90例,DM组96例,DM-A组40例,DM-B组56例,其中诊室血压漏诊11例(19.6%);使用TM-2421动态血压仪(AD)监测记录24小时ABP。结果:C与HT组的大多数ABP昼夜变化呈"勺型"模式,DM-A和DM-B组则多数为"浅勺型"模式,反勺型比率明显增加,其中SBP反勺型比率比C组显著增加(P0.05);HT组的反勺型比率与C组比较也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DM-A组夜间PP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M-B组全部ABP参数均明显高于C和DM-A组(P0.01),并且,DBP均值(24小时、白天)、白天DBP负荷明显低于HT组(P0.01或0.05)。HT组全部ABP参数均明显高于C和DM-A组(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ABP昼夜变化模式发生明显改变,并且在合并高血压之前部分夜间ABP指标已出现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城市老年人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640例老年人(≥60岁)的BP、BMI、Glu、TC、TG、BUN、Cr、UA之间的关系进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人高血压组的年龄、BMI、饮食偏咸、高血压家族史均大于血压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间Glu、TC、TG、BUN、Cr、UA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后年龄、BMI、饮食偏咸、高血压家族史与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OR〉1,P〈0.05)。结论 年龄、BMI、高钠饮食和高血压家族史是影响老年人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般说来,正常人的血压呈现明显昼高夜低的节律性变化,血压夜间睡眠期间最低,清晨迅速上升,这种现象被称为血压晨冲(BPMorningsurge),血压晨冲持续约4~6h。最早是由Millar-Craig通过动脉内血压监测发现和提出血压晨冲的,随后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证实了这一现象,并发现血压  相似文献   
7.
血压晨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一般说来,正常人的血压呈现明显昼高夜低的节律性变化,血压夜间睡眠期间最低,清晨迅速上升,这种现象被称为血压晨冲(BP Morning surge),血压晨冲持续约4~6 h.最早是由Millar-Craig通过动脉内血压监测发现和提出血压晨冲的,随后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证实了这一现象,并发现血压晨冲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度有关.近年来在高血压研究,特别是有效降压治疗方面对血压晨冲现象倍受关注.本文对血压晨冲及其危害与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