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生长、侵润、转移、复发的关系及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拟为手术治疗及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正常脑组织及胶质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率。结果对照脑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阴性;不同级别胶质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率依次为WHOⅣ级100%(6/6)、WHOⅢ级94.44%(17/18)、WHOⅡ级62.50%(10/16)和WHOⅠ级42.86%(3/7);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率与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rs=0.589,P=0.000);WHOⅢ-Ⅵ级与WHO I-Ⅱ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3.239,P=0.000)。结论胶质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和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提示,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胶质瘤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表皮样囊肿属于颅内常见肿瘤,单侧发病多见,双侧发病少见,且双侧桥小脑角(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面肌痉挛病例临床罕见.本文通过报道1例双侧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面肌痉挛患者的诊疗经过,总结如下:对于年轻的面肌痉挛患者可考虑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以排除CPA区肿瘤病变的可能;双侧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面肌痉挛患者可考虑行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中MMP-2、MMP-9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取经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并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的17例患者的17个动脉瘤的瘤壁组织为研究标本(动脉瘤组)。17个动脉瘤中,小动脉瘤10个,大动脉瘤7个;Hunt-HessⅠ~Ⅱ级的患者为11例,≥Ⅲ级的患者为6例。对照组为同期经CT及MRI证实为非血管性疾病的外伤患者,共15例,取其颞浅动脉组织为对照标本。经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动脉瘤的瘤壁组织和正常血管壁的组织结构变化及其中MMP-2、MMP-9的表达情况,计算阳性指数(PI)。结果①对照组的动脉壁各层MMP-2、MMP-9的阳性表达较低。动脉瘤组瘤壁组织的内膜、中膜、外膜有MMP-2、MMP-9的阳性表达。②动脉瘤组患者MMP-2、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2%和82.4%,高于对照组的6.7%和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小动脉瘤患者MMP-2和MMP-9的PI值分别为5.1±2.2、5.1±4.2,大动脉瘤患者MMP-2和MMP-9的PI值分别为4.6±2.4、4.1±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Hunt-HessⅠ~Ⅱ级患者MMP-2和MMP-9的PI值分别为4.5±1.6、4.2±3.7,高于Ⅲ级患者的MMP-2和MMP-9的PI值(分别为5.7±3.1、5.7±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经Spearman相关分析,动脉瘤组MMP-2的PI值与MMP-9的PI值呈正相关,r=0.425,P<0.05。结论 MMP-2、MMP-9在动脉瘤的瘤壁组织中表达较高,其高表达可能促进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80例,其中CP感染41例,MP感染39例,分析CP及MP感染的临床特征。结果:CP及MP感染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流鼻涕、咳嗽、发热等。其中CP感染引起的呕吐和腹泻情况多于MP感染(P<0.05);MP感染引起的胸腔积液多于CP感染(P<0.05);CP感染中1岁以下患儿41.46%,而MP感染中4岁以上的患儿56.41%;CP感染中病程≤3个月48.78%,MP感染中病程>6个月46.15%;CP感染患者CD3+,CD3+CD4+,CD19+和CD4+CD25+明显低于MP感染(P<0.05)。结论:临床特征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CP及MP感染的诊断可提供参考,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24例,介入治疗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诊断.采用全身麻醉,经股动脉穿刺入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根据动脉瘤的形状、大小,采用相应辅助技术,选用合适的弹簧圈,逐步将瘤腔满意填塞.结果 24例患者共计24个瘤体,使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技术栓塞8个,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技术16个,其中100%栓塞21例,95%栓塞2例,死亡1例.23例患者电话随访1个月后恢复良好,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联合使用支架和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经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并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的患者共16例(动脉瘤组)。对照组为同期经CT及MRI证实为非血管性疾病的外伤患者,共19例。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动脉瘤的瘤壁组织和正常血管壁中TNF-α、IL-6的着色部位,分析其表达染色后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进行染色强度的比较。结果(1)对照组的动脉壁各层均无明显TNF-α、IL-6的阳性表达。动脉瘤组瘤壁组织的内膜、中膜、外膜均有TNF-α、IL-6的阳性表达。(2)动脉瘤组患者TNF-α、IL-6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82±0.069和0.148±0.062,高于对照组的0.144±0.031和0.105±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动脉瘤壁内、中、外膜各层TNF-α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24±0.071、0.134±0.040、0.106±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动脉瘤壁外膜IL-6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低于中膜、内膜(0.096±0.018比0.145±0.050、0.148±0.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组TNF-α的平均光密度值与IL-6的平均光密度值呈正相关(r=0.452,P<0.05)。结论 TNF-α、IL-6在动脉瘤的瘤壁组织中表达较高,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瘤的生成和破裂。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卵巢囊肿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资料病例1,女,生后6h,第1胎第1产,孕38周头位阴道顺产,无窒息,体重3.5kg,一般情况可,进食正常,无呕吐,大小便正常。其母孕24周腹部B超提示胎儿腹腔探及约7.5cm×5.8cm×6.5cm无回声液性暗区,疑腹腔囊性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至出生时囊肿一直未增大。体查:T37.2℃,腹膨隆,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未触及,中下腹饱满,可触及一肿物,边界不清,呈囊性感,无压痛,活动度差,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CT检查提示:右下腹可见65cm×51cm低密度影,CT值为10.68Hu。以“腹部肿物,性质待定”入院。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无渗液,下腹部有一8c…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患,一旦破裂出血,后果严重。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际上多个中心认为颅内动脉瘤是环境和遗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研究发现多个相关易感基因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有关。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际上对颅内动脉瘤在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因素上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加深对颅内动脉瘤流行病学与遗传因素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以及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胃癌手术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于术后24h开始进行肠外营养,观察组于术后24h起进行肠内营养.比较2组排气和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检测2组腹胀发生情况.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2组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生长激素(GH)水平.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排便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和48 h观察组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优良率为53.33%,对照组为28.8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观察组患者血清PA、ALB和G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临床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的唯一手术方式,术后小脑梗死发生率极低,且症状不典型,较易被忽视,但极易危及患者生命.本文通过分析3例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继发小脑梗死的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原因及治疗体会,以便为后期预防及处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