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心脏直视术后危重患氧供需平衡的重要性和临床价值。指导救治,三疗效及预后,预防多器功能衰竭(MOF)的发生,使ICU监测水平跨跃到细胞水平。方法 对148例,心脏直视术后危重入ICU后,分阶段动态监测动脉,混合静脉血气,心输出量,胃粘膜PH值,对代谢这各项监测值之间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动静脉血气及其差值的变化与循环,呼吸功能变化呈正在关系;APACHEⅡ评分高,SvO2低的极重患  相似文献   
2.
背景:实验室前期工作中采用牛心包材料,经去细胞处理,降低其免疫原形,进而进行染料介导的光氧化处理,得到了生物力学特性稳定、优良的生物瓣膜构建材料。目的:拟参照材料生物学评价标准评价亚甲蓝介导光氧化处理去细胞牛心包的细胞毒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对象的观察对照实验,于2007-07/2008—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L929细胞株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生物学教研室提供。方法:①间接接触细胞毒性试验:L929细胞经亚甲蓝介导光氧化处理去细胞牛心包浸提液培养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其相对增殖率。根据国内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评定材料毒性程度。②直接接触细胞毒性试验:将L929细胞与亚甲蓝介导光氧化处理去细胞牛心包直接接触培养,于培养不同时间点观察细胞生长状态。③将L929细胞种植于亚甲蓝介导光氧化处理去细胞牛心包表面,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生长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间接及直接接触细胞毒性试验结果。②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结果:①亚甲蓝介导光氧化处理去细胞牛心包性质稳定,细胞毒性程度为0-1级。②L929细胞与心包材料直接接触培养生长良好,形态学无明显改变。结论:染料亚甲蓝介导光氧化处理去细胞牛心包细胞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巨大冠状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终末期川崎病(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外科干预指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7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5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7岁,冠状动脉瘤体直径1·5~2·5cm,其中右冠状动脉多发冠状动脉瘤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冠状动脉瘤2例,左、右冠状动脉瘤2例。术前心电图显示ST改变5例。心脏超声EF值明显减低4例,心衰急诊入院1例。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心室壁运动幅度减低1例。手术方法包括体外循环直视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血栓清除、瘤体成形4例,其中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切口远端支架置入。另1例直接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无手术死亡,心脏全部自动复跳。术后ICU病程平稳,4例心电图ST段缺血改善、心脏超声EF值明显提高,1例ST段及EF值改善不显著。结论临床Ⅲ期以上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应外科干预,采用内膜剥脱、血栓清除、瘤体成形及冠脉搭桥等综合方法,结合术后抗凝及免疫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及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0引言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一种严重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其解剖特征为心房与心室连接一致,而心室与大动脉连接不一致,主动脉起源于右心室,肺动脉起源于左心室.我院1996-12对1例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幼儿施行心室内调转术,获得较好效果.在国内未见有此类手术报道.tiM床资料患儿2岁,女,生后紫钳、发育差.肝大,听诊无明显心脏杂音,胸片示心胸比0.66.右心导管检查右室压11.2kPa/1.5kPa,肺动脉压13kPa/8.8kPa.右室、左室和降主动脉造影显示,右房和右室位于右侧,左房、左室位于左侧,主动脉发自右心室侧,位于肺动脉左前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高效,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与定向诱导分化内皮祖细胞(EPCs)的方法。方法 从小鼠骨髓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差速贴壁结合特殊培养基扩增并向内皮细胞定向诱导分化EPCs。应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内皮细胞系列标志:CD34、CD31、Flk-1和祖细胞标志CD133。并通过检测其对FITC标记的UEA-1的吸附和内吞DiI-ac-LDL来进行细胞功能学的鉴定。对分化细胞行vWF、CD31 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并与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前列腺素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梯度密度离心和贴壁法选择的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CD31、Flk-1,部分表达CD133。分离所得细胞经EBM-2专用培养基培养后,第4天可见集落形成,培养第9天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34、CD133、CD31、Flk-1阳性率分别为(44±4)%、(18±3)%、(49±4)%和(79±6)%,细胞能特异性吸附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并内吞DiI-ac-LDL,约3周左右可融合近80%,形成铺路石样内皮细胞特有形态。传代后vWF、CD3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为(66±5)%和(56±5)%。诱导后的内皮祖细胞的合成前列腺素能力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与定向诱导分化EPCs的方法,效率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
应用系列改良Fontan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列改良Fontan手术的特点和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对其临床应用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9月~2006年6月期间77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改良Fontan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右心房肺动脉吻合术21例,心房内板障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28例,心外人工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24例,自体右房壁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2例,自体带蒂心包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1例,主肺动脉与下腔静脉吻合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其中死于心力衰竭3例,突发心律失常1例,脑出血1例。再次手术1例,术后早期生存率93.5%(72/77),手术成功率92.0%。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较术前减小(52.5±7.8mm vs.62.5±11.0mm,P=0.01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增加(68.5%±4.0%vs .62.0%±4.5%,P=0.032)。随访63例,随访率87.5%(63/72),随访时间1~15年。随访期间死亡4例,远期再次手术1例,远期生存率88.3%,手术成功率86.0%。结论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中,改良Fontan手术有良好的疗效;同时根据具体解剖结构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