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外伤性动脉瘤手术夹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外伤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头部CT示左鞍旁椭圆形高密度占位影像,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左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圆圈状不规则形动脉瘤影像,急诊全麻下行左侧扩大翼点入路开颅见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局部棱形增粗,血管外膜下可见血液流动,用2枚动脉瘤夹(1枚直角夹,1枚直夹)封闭破裂处。结果用2枚动脉瘤夹能完全封闭动脉瘤破裂处而又保留载瘤动脉的1/2通畅,术后辅以抗凝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外伤性动脉瘤发现后应急诊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发生率高,占所有颅内动脉瘤1/3以上[1].由于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解剖位置深,发出多支细小的穿支,又存在很多的变异情况,对于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加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脑水肿等因素,手术困难,风险高.近10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及材料的发展,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已经成为另外一种选择.微小动脉瘤是指动脉瘤直径小于3mm的动脉瘤[2],我们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共应用血管内治疗栓塞了9例破裂的微小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3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报道开展用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15个月的追踪观察。方法本组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13例颅内动脉瘤,均采用全脑DSA造影的方法诊断颅内动脉瘤后,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结果3例13个动脉瘤均用水解脱微弹簧圈栓塞,均为一次栓塞成功,手术后随访未发生再出血。结论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不开颅、并发症少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癫痫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癫痫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外伤性癫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癫痫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癫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总结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颅内血管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全身麻醉情况下,经股动脉行穿刺插管至病变位置,利用Onyx胶栓塞治疗,观察畸形血管栓塞情况。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性栓塞8例(40.00%),大部分栓塞9例(45.00%),小部分栓塞3例(15.00%)。其中Ⅰ级患者治愈性栓塞率75.00%明显高于其他级的治愈性栓塞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4例发生并发症(1例并发脑梗死、1例并发少量颅内出血、2例治疗中畸形血管出血),但均无严重不良后果。结论 Onyx胶栓塞应用于颅内血管畸形治疗中能明显提高畸形血管的栓塞效果,值得推广使用,但需要特别注意正确应用栓塞技术及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2 年12 月-2013 年12 月100 例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脉血康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溶栓后7 d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门诊或电话随访3 个月,治疗组改良的Rankin 残障量表(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脉血康胶囊可以有效降低血液黏度,增强脑血流动力学,改善脑组织供血和供养,促进病损区域脑细胞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16例小儿癫痫患者进行LEV治疗,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随访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频率、不良反应等,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者76例(65.52%),显效23例(19.83%),总有效率为85.34%;治疗后,各类型小儿癫痫的发作次数均有显著减少(P0.05);不良反应较少(19.83%),治疗2~6周后消失。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广谱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眼动脉(OA)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30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超选择性OA溶栓组10例、静脉溶栓组10例和常规药物治疗组10例,比较分析各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超选择性OA溶栓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超选择性OA溶栓治疗可以一定程度提高CRAO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其他治疗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区域性动脉溶栓结合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其时效。方法对发病6h内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患者,治疗组溶栓时间窗<1h;对照组溶栓时间窗1~6h,均采用介入途径下动脉溶栓及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出血1例,对照组脑出血2例。结论区域性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脑梗死是有效可行的,时间窗长短与脑梗死疗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用两种入路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2014年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我院用经桡动脉入路的方式对A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用经股动脉入路的方式对B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比较用这两种入路方式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用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的方式进行介入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两组患者进行血管穿刺的时间以及手术持续的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卧床的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均少于B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的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不过,用经桡动脉入路的方式治疗脑梗死的可行性更高,效果更好,且术后患者住院的时间更短。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