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谢添琹  张磊  余家快  王婷  张玉  朱鹏  朱道民   《四川医学》2022,43(10):962-967
目的 探讨维生素D补充对抑郁症患者快感缺失症状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接诊的抑郁症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75)和对照组(n=73)。对照组进行常规抗抑郁药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抗抑郁药治疗的基础上,额外给予维生素D滴剂1600 IU/d干预2个月。干预前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血清维生素D水平、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PAS)、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测定与评估。结果 基线时,两组RSAS、RP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2个月后,干预组的RSAS、RP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调整混杂变量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层分析显示,与基线时相比,研究结束时干预组基线维生素D缺乏[25(OH)D<50 nmol/L]患者的RSAS评分、RP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组基线维生素D不足[50 nmol/L≤25(OH)D<75 nmo...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及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GM-CSF组和对照组。GM-CSF组皮下注射GM-CSF10μg·kg-1·d-1,对照组皮下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7d后球囊扩张损伤一侧髂动脉。术后4周处死动物,采集标本,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2周,4周耳缘静脉采血检测一氧化氮(NO)浓度、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活性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1,PAI-1)活性。结果:术后4周病理组织学见GM-CSF组内膜增生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新生内膜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组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内皮较完整、光滑,管腔狭窄程度较轻。GM-CSF组术后2周,4周N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1·9±11·6)μmol/Lvs(81·7±12·2)μmol/L];[(97·7±10·1)μmol/Lvs(83·2±12·6)μmol/L];术后1周,2周,4周t-PA活性2组均高于术前,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前、术后PAI-1活性差异无显著性,2组间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GM-CSF能促进损伤内膜修复,恢复正常内皮功能,且并未诱导球囊损伤动物机体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的含量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工注射液中丹参素的含量。用C18-ODS,以水-甲醇-冰醋酸(94:4:0.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8nm,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平均加增样回收率为100.90%,RSD为1.41%(n=5)。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操作条件反射仪研究低水平苯吸入暴露对大鼠FRLO操作行为的影响,苯暴露浓度分别为0、1、10和100ppm。结果发现:1、10、100ppm苯连续70天暴露均可影响大鼠的操作行为功能,但不同浓度以及同一浓度的苯在暴露的不同阶段对大鼠操作行为的影响过程不同。操作行为改变的可逆性与苯暴露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异很大,其正常值的报告也不一致。本实验采用北京医科大学动物部的健康成年雄性LACA小鼠12只.观察两个月,晚八点采尾血,常规计数及分类,共计10次。结果如下:白细胞计数7800~18100/mm~3。分类:中性粒占36.6~54.8%,淋巴占42.1~61.8%,单核占0~5%,嗜酸、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多发性脑梗死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组用常规药物疗法加纳络酮(0.8 mg+5%葡萄糖250 m l静脉点滴,每天1次),对照组仅用常规药物疗法,疗程均为15天。治疗前和治疗后15天、30天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长谷川改良痴呆量表(HDS-R)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15天后与30天后与治疗前比较MMSE评分与HDS-R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15天后与30天后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15天后与30天后分别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MMSE评分与HDS-R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纳洛酮可以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作用迅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2-02/2003-04在泰山医学院机能实验室完成。将40只沙土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2,4d组,亚硒酸钠处理-缺血再灌注2,4d组,各8只。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2,4d组自由饮用自来水,亚硒酸钠处理-缺血再灌2,4d组自由饮用0.8mmol/L亚硒酸钠水1个月。采用夹闭双侧颈动脉法制备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除不夹闭颈总动脉外,其余操作相同。术后各组饮水情况同术前。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染色光镜下观察凋亡神经元情况,计算凋亡密度。同时测定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含量。 结果:实验纳入沙土鼠40只,死亡2只,模型成功38只,模型成功率95%,后补充2只沙土鼠,40只动物进行结果分析。①光镜下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染色显示凋亡情况:假手术组凋亡神经元少见;缺血再灌注2,4d组凋亡神经元分布较广泛,4d时更明显;亚硒酸钠处理-缺血再灌注2,4d组凋亡神经元减少,4d时更少。②各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凋亡密度比较:亚硒酸钠处理-缺血再灌注2,4d组沙土鼠与缺血再灌注2,4d组比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增多[分别为(317.73&;#177;50.96),(319、62&;#177;63.14),(181.16&;#177;32.06),(185.99&;#177;31.92)nkat/L],凋亡细胞减少[分别为(44.6&;#177;3.2),(51.4&;#177;4.7),(60.8&;#177;2.5),(67.8&;#177;3、7)个],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①亚硒酸钠可增强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抑制氧自由基损伤,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并可能存在对脑缺血耐受的预处理机制:②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Fisher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 6年Fisher首先报道了 3例表现为眼外肌麻痹 ,共济失调及腱反射消失的病人[1] ,之后有类似的病例报告 ,被命名为Fisher综合征 ,Fisher综合征被认为是吉兰 巴雷综合征 (GBS)的一种特殊型。文献报道Fisher综合征占GBS的 0 8%。近年国内有少量病例报告 ,现将我们诊治的 2例及复习国内报告的 32例[2~ 6 ] 病人进行分析 ,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临床资料与结果例 1,女 ,31岁 ,感冒 3周后 ,出现复视、行走不稳 1周。查体 :双眼球活动受限 ,双侧瞳孔直径 3mm ,对光反射消失 ,双侧指鼻和跟膝胫试验不准 ,四肢腱反射…  相似文献   
10.
共检测618名40~50岁北京地区某高校健康职工的免疫球蛋白及血清蛋白电泳的值。 受检者均经查体及化验检查,凡患有影响免疫球蛋白及血清蛋白改变的疾病者,均不选入,共随机选作了618名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