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低温室颤法下行二尖瓣置换术临床分析(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中低温室颤法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常规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转机后阻断上、下腔静脉并降温,阻断升主动脉并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氧合机血,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度降至中低温(27~28℃)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经右心房—房间隔切口,均保留二尖瓣后瓣;同时行三尖瓣Devaga或Kay法成形;左房血栓清除术。结果术后无一例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中低温室颤性停搏下行二尖瓣置换术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有利于心内手术的操作,尽可能保留后瓣,积极纠正三尖瓣关闭不全,对于提高手术疗效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逆行灌注下低温室颤法在重症心脏瓣膜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实验组(36例)在心脏手术中持续心肌逆行灌注下发生室颤,对照组(43例)在保持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对比两组各临床观察指标,并观察各时点冠状静脉窦血和术后静脉血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各死亡两例。两组术中转机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情况、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相应各时点CK、CK-MB、cTnI的检测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输血及血尿发生率方面的比较两组则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温室颤法由于不阻断心肌血流即使发生长时间室颤,仍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中提供了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用饱和硫酸铵分段沉淀法对华支睾吸虫成虫水溶性抗原进行部分提纯 ,获得纯化抗原A、B、C、D ,并与成虫粗抗原作ELISA比较 ,同时检测华支睾吸虫粪检虫卵阳性、阴性者血清 ,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 82 %、96 %、86 %、84%和 82 % ,阴性符合率分别为 6 %、2 %、4%、6 %、8% ;蛔虫病患者、囊虫病患者、疟原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7.5 %、7.5 %、9.4%、11.2 %和 9.4%。结果表明 :以上各种抗原的免疫诊断效果有差异 ,其中以抗原A效果最好 ,提示经纯化的成虫抗原较粗抗原敏感和有特异性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复合硫酸镁静脉麻醉在上腹部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一种新的实用安全的静脉麻醉方法 ,将实验组使用氯胺酮复合硫酸静脉麻醉 ,与对照组使用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进行比较两组的应用范围、麻醉效果、意外和并发症发生率、麻醉费用等。结果显示 :两组的应用范围、麻醉效果、意外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基本相近 ,但实验组的麻醉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且操作简单易行。认为氯胺酮复合硫酸镁静脉麻醉简单易行、相对安全、经济实用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是一种术少见的紫绀型先心病,区内尚未见报道。自1991年3月以来,我院手术纠治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均死亡。我们体会到吻合口大小,术后肺静脉及肺动脉压力必要的监测,以及畸形是否完全纠治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球囊二尖瓣分离术心房间隔穿刺的体会(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11月至1993年底.我们施行了球囊二尖瓣分离术337例,心房间隔穿刺成功336例.失败1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风湿性心脏病人来自全国各地.男108例,女229例.年龄15~61岁.心胸比率大于0.7以上者12人.曾做过闭式二尖瓣扩张术或心内直视二尖瓣成形术者共13人.  相似文献   
7.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根治术后早期死亡原因.方法总结近10年来86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临床资料.分三个阶段对比分析术后早期死亡原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1例,其中第一阶段死亡14例;第二阶段死亡5例;第三阶段死亡2例.因低心排综合征(LOS)死亡12例,其中因左心室发育不全及(或)肺动脉发育差致LOS死亡3例,因心律失常死亡6例;其他原因3例.结论①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多为LOS、心律失常、术后出血、灌注肺、畸形矫正不彻底等;②良好心肌保护可减少根治术后死亡率;心脏不停跳及中低温室颤性停搏法都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良好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经胸部下段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经验体会。方法:自1999年12月至2000年9月选择性采用胸部下段小切口,部分劈开胸骨,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7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2例,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4例。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44.5分钟,术后恢复良好,无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并发症,无残余漏和心脏杂音。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法乐四联症(TOF)根治术中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CPB)不阻断心肌血流心肌保护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常规建立CPB,放置左心引流管,转机后阻断上、下腔静脉,阻断升主动脉并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氧合机血,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度降至中低温(26℃~27℃)后在心脏自主纤颤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经右室流出道及(或)主肺动脉切口,术中行右室流出道疏通,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VSD),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必要时跨环补片,心脏手术完毕复温至36℃~37℃后即可停机。结果全部手术均无死亡,无低心排综合征(LOS)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结论中低温室颤性停搏下行TOF根治术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有利于心内手术的操作,减少手术负损伤。  相似文献   
10.
随着心脏瓣膜外科的迅速发展及体外循环的不断进步和日趋安全,二尖瓣交界直视成形术及瓣膜替换术逐渐增多,而对于二尖瓣交界闭式扩张的各家意见不一。我院从1987年3月至1990年12月行二尖瓣交界闭式扩张术50例无死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其中有2例在术中因心耳撕裂出血,至心脏停跳,经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例1 男,45岁,住院号28949。劳力性气促,心悸8年,加重11个月而入院。经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