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动物实验中已发现,脑缺血急性期,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凝血酶敏感蛋白(thrombospondin,TBP)、血小板源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白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等表达增加,参与脑缺血发病。但在脑缺血患者急性期血中血小板和白细胞表面的上述分子物的变化尚不清楚,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血小板、白细胞粘附分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血小板源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P-选择素的不同作用及表达变化在急性脑梗死时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85例脑缺血急性期患者和32例健康人周围血血小板表面PECAM-1和P-选择素,部分患者2周后复查。结果:脑梗死患者病初PECAM-1增高,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P-选择素增高程度大于前者,PECAM-1/P-选择素比例明显下降。结论:PECAM-1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脑缺血发生,PECAM-1/P-选择素比例下降可能导致脑缺血发生。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Ⅱ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与血管内皮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血压病、Ⅱ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与血管内皮损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分别测定这三种疾病患者血浆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选择Ⅱ期高血压病37例,Ⅱ型糖尿病35例,高脂血症18例,年龄56.43±7.28岁,未合并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疾病、白血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根据以往病史或体检确定发病年限。健康对照组55例,年龄56.22±6.46岁。被检测者采血前禁食12h,取肘静脉血1.8mL,置入0.2mL枸橼酸钠,离心后血浆在-30℃冷藏待测。…  相似文献   
4.
赖小彪 《浙江医学》1998,20(9):557-557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综合征(ataxic hemiparesissyndrome,AHS)是临床少见的综合征,以同侧联合出现偏瘫和共济失调为特征。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4例,现报道分析如下。 病历摘要 例1:男性,67岁,饮酒后突起右侧肢体乏力,CT检查示桥脑出血(约0.5cm×1.0cm),治疗后遗留右侧轻偏瘫出院。6个月后出现右手活动时不自主抖动,静息时消失。体检:表情正常,颅神经未见异常,右上、下肢肌力4级,右指鼻试验有明显辨距不良与小脑型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致血小板活化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致血小板活化机制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1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其周围血血小板表面CD62p、CD63的表达,并与30例非脑梗死头晕患者对照.结果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单侧脑梗死者同侧颈动脉斑块明显增加,达68.75%,双侧脑梗死者双侧颈动脉斑块达58.47%.斑块处狭窄,局部血流增快.颈动脉斑块患者血CD62p和CD63水平较正常动脉者明显增高,单侧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CD62p和CD63的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分别达4.72%±4.52%、5.38%±3.73%和1.50±0.26、1.38±0.14,双侧斑块者达7.72%±4.96%、6.78%±4.02%和1.59±0.37、1.41±0.18,后者较前者明显增高(P<0.05).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率明显较对照组增高,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P<0.05).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构成"高剪切力+低剪切力"的特殊剪切力梯度活化血小板,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急性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过滤伞在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5例颈动脉狭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发作性短暂脑缺血(TIA)或脑梗死。支架置入手术中均采用脑保护装置(Angiodard伞形滤器)。结果本组所有病人支架置入治疗后,TIA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中采用脑保护装置是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动物实验中已发现,脑缺血急性期,血小板表面 P~-选择素(CD62p)、凝血酶敏感蛋白(thrombospondin,TSP)、血小板源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白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等表达增加,参与脑缺血发病。但在脑缺血患者急性期血中血小板和白细胞表面的上述分子物的变化尚不清楚,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血小板、白细胞粘附分子,以探讨它们在发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联合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静脉给药,剂量为30 mg,bid,共14 d,48 h内开始联合高压氧治疗,每次60 min,qd,共12次,压力为2.5个绝对大气压(ATA)。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前,治疗后7,14及21 d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估。结果 两组治疗后7,14及21 d与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评分ESS均有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ESS在治疗后7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14 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21 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脑组织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解脱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缺血性中风发生率为1%~17%[1~4],其发生机制绝大部分为各种原因的血管堵塞,少数为血管痉挛,这类事件的发生增加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风险.笔者于1998年4月至2002年12月间共施行颅内动脉瘤腔GDC治疗159例,现就脑血管堵塞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患者血栓调节蛋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脑梗死,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该过 程的一个主要环节.本研究通过测定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1],探讨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并进一步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TM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