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阴道镜下二氧化碳(CO2)激光配合中药贴敷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妇科及皮肤科门诊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尖锐湿疣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采用阴道镜下CO2激光清除疣体及亚临床损害,术后给予洗疣汤贴敷.对照组80例,采用CO2激光清除疣体,洗疣汤水煎坐浴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79.0%;对照组为60.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23,P<0.01).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复发79例、87例、92例,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8例、56例、64例).结论 阴道镜下CO2激光配合中药贴敷治疗女性尖锐湿疣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感染与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34例(宫颈癌组)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30例,将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患者72例纳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2~3级58例纳入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患者入组后均进行HPV测定,使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测定各亚型,分析相关性。结果 HPV16型、18型、31型、33型感染情况在各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系意义(均P<0.01);其中宫颈癌组HPV16型、18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明显高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癌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HPV31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HPV33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宫颈癌组HPV33型感染率明显低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CA125水平及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子宫内膜组(4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40例)及子宫内膜癌组(40例)。比较各组手术前后及子宫内膜癌组不同临床、病理分期中血清CA125水平变化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血清CAl25水平在手术前后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子宫内膜癌组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及强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在子宫内膜癌Ⅱ-Ⅳ期、病理级别高、深肌层浸润及复发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Survivin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在Ⅱ·Ⅳ期、G3、深肌层浸润及复发病例中明显升高。结论血清CA125水平对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Survivin蛋白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患者60岁。因置宫内节育器30年,绝经10年,下腹痛2余月,于2006年2月24日入院。30年前,患者于产后3月放置圆形宫内节育器(IUD),放置后从未随访。现已绝经10余年。一直未取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雌、孕、雄激素及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P450arom)的表达及其与子宫肌瘤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子宫肌瘤患者(研究组),术前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含量并与120例同年龄段健康女性(对照组)进行对照.术中取小块肌瘤组织及正常肌组织制成匀浆并测定其中E2、P、T的含量,同时取肌瘤及肌组织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450arom的表达.结果:研究组血清E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T含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含量各组无显著差异;肌瘤组织E2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肌组织(P<0.05),其 P、T含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肌瘤组织中P450arom表达呈弱阳性至强阳性,而正常肌组织呈阴性至弱阳性,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含量的异常升高,是子宫肌瘤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P450arom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肌瘤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人类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术前未接受放、化疗,经手术切除的56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标本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将研究组按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合并肝实质转移)+大网膜、阑尾转移,n=37],无淋巴结转移组(n=19);按患者年龄分为年龄<50岁组(n=27)和年龄≥50岁组(n=29);按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IGO)对恶性肿瘤的分期标准,分为T1,T2期组(n=15),T3,T4期组(n=41);按照恶性肿瘤病理学分级原则分为Ⅰ级组(n=16),Ⅱ级组(n=25)和Ⅲ级组(n= 15);按照不同组织学类型分为浆液性组(n=30),黏液性组(n=16)和内膜样癌组(n=10). 选取同期在本院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的22例(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为14例,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为8例)患者标本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χ2检验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标本的黏着斑激酶阳性表达率.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研究组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组、不同临床分期组、不同病理学分级组、不同年龄组上皮性卵巢癌标本黏着斑激酶阳性表达率,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 结果黏着斑激酶阳性表达率研究组为76.9%(43/56),对照组为9.1%(2/22),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临床分期肿瘤组织黏着斑激酶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标本中,有淋巴结转移组黏着斑激酶阳性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病理学分级和不同组织学类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黏着斑激酶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黏着斑激酶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织.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黏着斑激酶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患者年龄、上皮性卵巢癌病理学分级及组织学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糖体蛋白S3a(RP-S3a)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内膜癌组)、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增生组)、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正常组)中RP-S3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P-S3a在内膜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组与正常组(P均〈0.05),且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RP-S3a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