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单纯应用涤纶垫棉治疗基底动脉压迫所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例基底动脉压迫引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患者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均单纯使用涤纶垫棉作为减压材料,且未使用其他减压方式。手术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于脑干和责任动脉之间放置涤纶垫棉实现减压。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提出的疼痛分级评估手术效果。结果3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27例(87.1%)术后疼痛即刻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3例在术后3个月内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1例疼痛部分缓解(BNI分级Ⅲ级)。5例(16.1%)患者术后出现面部感觉减退,其中3例自愈;1例患者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3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85个月(中位时间为40个月),随访期间有4例(12.9%)复发(BNI分级Ⅳ~Ⅴ级),其中2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另外2例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可部分控制面部疼痛。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单纯应用涤纶垫棉治疗基底动脉所致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即刻效果显著,但其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游离中鼻甲粘膜瓣在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垂体腺瘤鞍底重建中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 2018年6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45例直径1~2.5 cm的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经单鼻孔手术25例(单鼻孔组),双鼻孔手术20例(双鼻孔组)。术中均采用游离中鼻甲粘膜瓣重建鞍底。结果 肿瘤均全切除。术后随访 6个月,两组均未出现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均无鼻腔干燥、异味等鼻部并发症;单鼻孔组术后嗅觉障碍发生率(16.0%,4/25)明显低于双鼻孔组(90.00%,18/20;P<0.05)。结论 对于直径1~2.5 cm的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中鞍底缺损直径约2 cm,采用游离中鼻甲粘膜瓣进行鞍底重建,可有效预防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单鼻孔组术后嗅觉障碍发生率较双鼻孔组低。  相似文献   
3.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总结PBL教学模式在该院神经外科本科学历教育临床授课中的实施经验及具体措施,作者认为,PBL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本科学历教育临床授课中具有可行性,在提高本科学历教育学员临床思维、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提倡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Klippel-Feil综合征是一组以颈椎形成和分节障碍为特征的先天畸形,同时可合并神经系统等其他系统的发育异常.自1936年Love和Kemohan首次报道Klippel-Feil综合征合并皮样囊肿以来,后颅窝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与Klippel-Feil综合征的相关性逐渐被认识,这些囊肿通常位于后颅窝中线部位,可以向上颈椎延伸,少数甚至可以延伸到上胸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APOE)对轻、中型创伤性脑损伤后急性期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收集112例轻、中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APOE基因型;在伤后1周内对全部患者进行两次脑电图检测,采用定性及定量的方法判断脑电活动的变化;对APOE分型结果、脑电图及临床资料等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别进行x2检验、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的APOE分型分布符合遗传学Hardy-Weinberg定律;在22例APOEε4携带者中有12例(55%)脑电图加重,其比率明显高于非ε4携带者(18%,P<0.01);通过定量指标的分析发现,经过4~5 d的正规治疗,携带APOEε4的患者脑电图慢波增多(P<0.01),而携带APOEε2、APOEε3的患者脑电图慢波减少(P<0.05),APOEε2携带者前后两次脑电图慢波减少的程度较APOEε3携带者更明显(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APOEε4是脑电图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APOEε4等位基因是轻、中型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电图加重的危险因素,而APOEε2有利于脑电活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同侧脑室颞角开放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24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患者,其中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及侧脑室颞角开放85例(A组),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90例(B组),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70例(C组)。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手术的时间、瞳孔大小、CT表现、血压、动脉血氧分压、血糖等临床资料和6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根据GOS分级,比较A、B、C三组之间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A、B、C三组存活者6个月后GOS良好或轻-中度残疾的比率分别是23.5%、20.0%、20.0%,GOS重度残疾或植物生存的比率分别是50.6%、47.8%、40.0%,A、B、C三组的死亡率分别是25.9%、32.2%、40.0%。运用SPSS 15.0统计软件,经Ridit分析显示:F=3.37,P=0.0371。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在降低死亡率方面,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及侧脑室颞角开放优于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和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但没有明显提高6个月后良好或轻-中度残疾的比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放射治疗对低级别胶质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为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有利依据。 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132例,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治疗,分为高剂量放射治疗组41例、低剂量放射治疗组32例和观察组(未进行放射治疗)59例。3组患者均未进行化学治疗药物的干预。对3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健康生活简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术前1周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健康质量和心理状态。 结果SF-36量表结果显示,高剂量放射治疗组术后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和社会功能方面低于低剂量放射治疗组和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状态、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方面,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S、SDS量表评分显示高剂量放射治疗组和低剂量放射治疗组患者比观察组有明显焦虑、抑郁倾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级别脑胶质瘤术后行高剂量放射治疗对患者短期生存质量有一定影响,且恢复期长。建议对低级别胶质瘤术后的患者进行低剂量的放射治疗。而且对于年纪较轻且预后良好的患者,建议术后观察随访,避免生活存量的下降和射线造成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时颅底重建时不同鞍底支撑物的临床特点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经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的50例垂体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内分泌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切除肿瘤过程中采取双鼻孔经鼻蝶窦入路内镜下操作技术,结合4B暴露技术和"假包膜外切除"技术,根据颅底重建时采用鞍底支撑物的不同,随机分为纳吸绵支撑组和纱条支撑组各25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纳吸绵支撑组无需拔除填塞物,但需在门诊行鼻腔清理;纱条支撑组5 d左右拔除鼻腔填塞物。鼻部舒适度评估:纳吸绵支撑组优于纱条支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蝶窦脂肪+纳吸绵填塞以及碘仿纱条填塞,两种鞍底支撑物在术后早期可抵抗来自于鞍底腹侧脑脊液搏动等对颅底薄弱重建物的冲击,均是重要的鞍底重建辅助技术。但碘仿纱条填塞作为支撑物会增加患者不适感,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鞍底支撑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手术治疗的121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平均随访(19.59±15.57)月。复发的定义:术后复查MRI再次发现肿瘤或已降低的生化指标再次升高;或者术后残余肿瘤MRI复查示连续3个序列肿瘤直径超过2 mm。结果 121例中,术后复发20例,复发率为16.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侵袭、肿瘤增殖、肿瘤切除程度与垂体腺瘤术后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侵袭性生长是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侵袭性生长是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年轻病人需要延长术后随访期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负压抽吸冲洗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早期脑复位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28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例均行颅骨钻单孔,术中开放冲洗78例,闭合等量置换冲洗94例,负压抽吸冲洗115例,术后均置管闭合引流1~3 d,平卧致引流管拔除。全部病例均在术后24~72 h内复查头颅CT 1~2次,记录术后脑复位较好1次CT所示残腔最大厚度占术前血肿腔最大厚度的比值(脑膨胀率),分别计算开放冲洗组、闭合等量置换冲洗组和负压抽吸冲洗组所得脑膨胀率的标准差。记录所有病例术后早期(≤7 d)的并发症,包括出血、癫痫和感染,术后晚期(≥3个月)并发症,包括硬膜下积液和复发血肿。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各组标准差进行方差分析,各组临床资料构成比进行χ2检验。 结果各组冲洗方法术后脑膨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临床资料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病例出血、癫痫、感染等早期(≤7 d)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术后早期(≤72 h)脑复位来讲,术中负压抽吸冲洗优于闭合等量置换冲洗,闭合等量置换冲洗优于开放冲洗。负压抽吸冲洗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