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羧甲基壳聚糖银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羧甲基壳聚糖银(CMCT-Ag+)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研制具有高效杀菌作用的治疗牙周炎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钢丝结扎大鼠上颌右侧第一磨牙、涂牙龈卟啉菌和饲喂高糖软饲料方法建立实验性大鼠牙周炎模型。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替硝唑组和 12.5、50.0 及 200.0 mg·kg-1 CMCT-Ag+ 组。测量各组大鼠的牙龈出血指数(BI)、牙菌斑指数(PLI)和牙槽骨吸收值(ABL)。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牙龈易于出血,牙菌斑数增多,牙槽骨吸收明显;BI、PLI 和 ABL 均高于正常组(P<0.05 或 P<0.01)。② CMCT-Ag+ 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50.0 mg·kg-1 组的 BI 和 PLI 及 200.0 mg·kg-1 组 BI、PLI 和 ABL 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 或 P<0.01)。③ CMCT-Ag+ 治疗组与替硝唑组比较:12.5 mg·kg-1 组的 BI 和 PLI 高于替硝唑组(P<0.01 )。④ CMCT-Ag+ 治疗组:12.5 mg·kg-1 组 BI 和 PLI 高于 200.0 mg·kg-1 组(P<0.05)。结论:CMCT-Ag+ 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有明显治疗作用,并随浓度升高治疗作用增强,其中 200.0 mg·kg-1 CMCT-Ag+ 对牙周炎大鼠的牙槽骨吸收有一定修复作用。CMCT-Ag+ 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牙周组织中的细菌,防止牙菌斑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了采自四川省微蛛亚科蜘蛛一新纪录属二新纪录种,记述了新纪录属是纵带蛛属PseudomaroDenis,1966,记述的新纪录种是心孔双头蛛Diplocephaluspermixtus(O.P.-Cambridge,1871)和面形纵带PseudomaroaenigmaticusDenis,1996。所有种的标本均保存于白求思医科大学生物教研室。  相似文献   
3.
羧甲基壳聚糖银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羧甲基壳聚糖银(CMCT-Ag+)的急性毒性、蓄积毒性及遗传毒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保障。方法:按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的要求,选用 SPF 级 ICR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H2O)、CMCT-Ag+组及羧甲基纤维素钠(SCMC)组或环磷酰胺(CTX)组。采用 5 g/kg 剂量给小鼠灌胃1 次,观察 14 d,检测 CMCT-Ag+ 的半数致死量(LD50),同时观察小鼠形态并计算肝、脾、胸腺脏器系数以评价其对脏器的损害;以 10 g/kg 的总给药量每天 2 次(间隔 4 h) 给小鼠灌胃,观察 14 d,测定小鼠最大耐受性;以 5 g/kg的 LD50 固定剂量连续 20 d 灌胃给药,观察和记录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数,测定蓄积系数,同时观察小鼠形态并计算肝、脾、胸腺脏器系数以评价其对脏器的损害;以 1.25、2.50 和5.00 g/kg浓度的 CMCT-Ag+ 连续灌胃 2 次(间隔 24 h),6 h 后取骨髓,检测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数量。结果:CMCT-Ag+ 的 LD50 > 5.00 g?kg-1;最大耐受量为 10 g/kg;蓄积系数大于 5;CMCT-Ag+对各实验组小鼠主要脏器均无明显损害。1.25、2.50 和 5.00 g/kg  3 个剂量组的微核率分别为 3.3‰、1.8‰ 和1.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MCT-Ag+ 无毒,不能引起致突变作用,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蜘蛛毒素的研究概况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蜘蛛毒素在生物和人类医学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是由神经毒性肽、蛋白质和低分子量物质所构成的复杂混合物,具有多种活性。可分为神经毒、坏死毒和混合毒。蜘蛛毒素具多种生理作用,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抗癌和抗菌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草苁蓉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草苁蓉多糖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调节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接种肝癌细胞H22的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0、100、200和400 mg•kg-1•d-1草苁蓉多糖组、阴性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按剂量给药。10 d后处死小鼠,分别称量脾重、胸腺重,检测荷瘤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采用MTT法测定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率(LTT);中性红比色法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通过称量各小鼠实体瘤的重量,计算抑瘤率。结果:草苁蓉多糖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达38.86%;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1),胸腺指数则有降低趋势,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NK 细胞的活性、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增强(P<0.01),与给药剂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草苁蓉能抑制肿瘤生长,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脏在不同病因损害下所导致的肝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增加和ECM降解不平衡的结果,是"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这一发展过程的枢纽。因而,阻断和延缓HF的发展是治疗各种肝病的重要策略,是国内外肝病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肝纤维化是一个缓慢而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siRNA表达载体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能
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STAT3 siRNA组。以人
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作为研究对象,将合成的STAT3 siRNA转染SW1990细胞后,采用RT-PCR及
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前后STAT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Transwell法检测其对胰腺癌
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对胰腺癌细胞MMP-2和MMP-9表达
的影响。结果:STAT3 siRNA转染胰腺癌细胞72 h后,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
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胰腺癌细
胞的侵袭细胞数及MMP-2和MMP-9的表达显著减小,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 siRNA能特异地阻断胰腺癌细胞中STAT3信号的活
化,并进一步通过下调MMP-2和MMP-9的表达从而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O在RS中的作用及WSC对其影响。方法将54只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WSC组,每组18只。其中,模型组和WSC组大鼠应用球囊导管拉伤法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结扎右髂总动脉。WSC组大鼠均于造模后开始灌胃给药,剂量为200mg/kg,1ml/次(50mg/ml),每日1次,模型组、假手术组在同等情况下给予蒸馏水,连续3周。各组按7d、14d、21d3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并静脉采血2ml,离心取上清-20℃保存待测。N0测定用硝酸还原酶法。结果第7d、第14d、第21d模型组的NO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两者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14d和第21dWSC组的NO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其中第21d与第7d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O参与了球囊损伤大鼠腹主动脉RS的病理过程,WSC对球囊损伤大鼠腹主动脉RS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澳洲茄边碱是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出来的,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的小分子类固醇生物碱。由于其作用效果显著且具备绿色天然和不良反应低的特点,在结构上也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在临床各类癌症治疗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本文对澳洲茄边碱在抗肿瘤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总结,期望为后续该产物的相关研究和进一步应用提供更多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疏肝化癥方对乳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0.01、0.10、1.00及10.00 g·kg-1疏肝化癥方组,每组8只.采用小鼠腋下胸骨前缘乳腺脂肪垫内接种4T1细胞法构建三阴性乳腺癌(TNBC)小鼠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