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桂西山区中学生伤害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桂西山区少数民族中学生伤害的发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便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桂西3所中学1 855名中学生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作伤害问卷调查.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32.02%,发生2次及以上伤害的发生率为10.51%;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高中生,男女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发生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伤害的学生,尤以强迫、精神病性、焦虑、躯体化、抑郁较为突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父亲文化程度以及SCL-90因子中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为伤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心理健康状况可能是影响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加强心理健康维护可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被国家教委列入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而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1].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是以人群-环境-健康为模式的、必需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门必修课程.笔者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建立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错配修复系统MLH1基因rs1800734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LH1基因型在两组中分布频率的差异,以及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病例组MLH1基因位点AA、AG和GG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7.09%、48.57%和14.35%,对照组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89%、47.46%和1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AA基因型相比,AG或者GG基因型的个体罹患HCC的风险OR值分别为1.102和1.544。病例组等位基因(A)频率(61.37%)较对照组(56.62%)增高(2=4.22,P=0.040),A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肝细胞癌的危险性是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1.217倍。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MLH1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家族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叉形头转录因子O亚家族(forkhead box-containing protein O subfamily,FOXO)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1 049例HCC患者作为病例组,1 052例无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年龄、性别、民族与病例组频数匹配。采用高通量TaqMan MGB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g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对FOXO1的rs17592236位点、FOXO3的rs4946936位点和FOXO4的rs450325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HCC发病风险的关系,并研究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 rs17592236、rs4946936和rs4503258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均无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临床医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桂林医学院2010级本科生临床医学专业A班学生为PBL教学组(PBL组,132人)和B班为传统教学组(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组,90人),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数据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结果 PBL教学模式下学生指标中除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一指标与LBL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1),其它各项指标如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拓展、同学间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科技文献检索能力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教师指标中PBL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满意程度高于LBL组(均有P<0.05),并且PBL组学生对本组所施教学方法满意程度高于LBL组学生对本组所施教学方法(P =0.016).结论 PBL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拓展、同学间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科技文献检索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流行病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肪性肝病(脂肪肝)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4112健康查体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脂肪肝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4112名受检者中,检出脂肪肝2874例,脂肪肝患病率为20.29%。其中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P<0.01);随着年龄增长脂肪肝患病率显著增加,在21~60岁体检人员中,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在>60岁者中女性的检出率高于男性;脂肪肝检出率随着体重指数增加显著上升。脂肪肝患者转氨酶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者(P<0.01)。结论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转氨酶与脂肪肝发病率有关。重点干预30~60岁肥胖男性及脂肪肝并转氨酶异常者有助于预防脂肪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读式"授课模式在毒理学理论课开展的教学效果与可行性。方法以2008级预防医学专业49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所授课程章节以1∶1的形式开展传统讲授式授课与"导读式"授课。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访谈及成绩分析来评价其教学效果及可行性。结果通过小组访谈,一致认为此种方式让他们的学习兴趣较高,学习效果较以前好。在问卷调查中显示60.47%的学生表示喜欢开展"导读式"授课,18.60%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此种授课方式,另外也有20.93%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且男生较女生喜欢此种授课方式。成绩分析结果显示,传统式授课方式的得分高于"导读式"授课模式。结论 "导读式"授课模式在毒理学理论课上的开展是可行的,但需做修整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广泛。迫切需要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高素质、强能力人才。目前,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积极响应号召,进行双语教学。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进行课堂活动。在  相似文献   
9.
桂西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意外伤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桂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和常见伤害的种类及原因 ,为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问卷调查了百色地区 3 70 9名 6~ 18岁中小学生在 2 0 0 2年 2月~ 2 0 0 3年 2月中伤害的发生情况。结果 意外伤害总发生率为 44 .0 0 % ,男生伤害发生率 (4 8.87% )高于女生伤害发生率 (3 9.5 5 % ) ,壮族、瑶族、苗族、彝族等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均比汉族的高。其中 ,瑶族的意外伤害发生率最高 ,男性尤为明显 (χ2 =10 .48,P <0 .0 1) ,且瑶族在跌伤 (2 5 .3 7% )、碰伤 (10 .44 % )、刀割伤 (13 .43 % )中比其他各民族的发生率要高。结论 对不同民族和性别的中小学生 ,积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是减少意外伤害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中学阶段是人格塑造及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心理活动充满许多特殊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长期的心理困扰必将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目的:了解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设计:以中学生为观察对象的随机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对象:于2003-11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百色市及隆林县3所中、学共34个班20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含90个项目,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一、抑郁、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9个心理症状因子。采用1-5级评分制,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统一指导语,规范调查方法和行为,采用不记名填写,问卷后现场收回。并与全国常模比较。主要观察指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定结果。结果: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合格问卷1855份,有效率92.75%。①壮族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所得均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00)。②女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方面得分高于男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00)。③除敌对因子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为高中生大于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④影响百色老区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抑郁、躯体化、强迫、焦虑、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偏执、敌对、恐怖。男学生人际敏感排第4位,焦虑排第6位;而女学生这两个因子的位次恰好相反,其余各因子的排序男女生一致。前3位因子均为:抑郁、躯体化、强迫。结论: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前3位因子为:抑郁、躯体化及强迫。女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学生。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较初中生严重。应针对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性进行心理教育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