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及其与bcl-2和p53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53和bcl-2表达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 p53和bcl-2基因在3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survivin基因在32例大肠癌组织中,20例表达阳性,占62.5%;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肿瘤部位和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大肠癌组织中p53基因阳性和阴性表达者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9%(15/19)及38.5%(5/1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cl-2基因表达阳性和阴性者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6%(12/17)和53.3%(8/15)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与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它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细胞核因子-κB(NF-κB)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作用,并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6周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并用丹参注射液5ml/(kg·d)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细胞核因子-κB表达及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丹参治疗组血清ALT、AST分别为(87.6±13.4)、(160.7±32.5)U/L,较模型组的(102.1±31.1)、(210.3±30.2)U/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肝组织出现重度脂肪变性,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及坏死,丹参治疗组肝组织炎症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丹参组炎症计分(4.85±0.39),模型组炎症记分(6.30±0.51)(P〈0.05)。丹参治疗组NF-κB表达为(1.77±1.07),较模型组的(5.63±1.45)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核因子.xB表达增强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丹参注射液能抑制肝细胞核因子.KB表达而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治疗80 mL 以上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PKEP 治疗80 mL 以上前列腺增生116患者的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切除增生组织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的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的差异。结果术中电切时间(87.46±25.01)min;术中出血量(129.15±44.35)mL;切除增生组织(77.67±19.56)g,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出现;全部患者随访3~6个月,手术前后各观察指标分别为:Qmax(6.04±2.37)mL/s vs .(17.85±2.55)mL/s;RU(116.25±53.18)mL vs .(8.85±7.66)mL;IPSS(25.06±4.23)分 vs .(5.90±1.91)分;QOL(4.85±0.65)分 vs .(1.71±0.54)分。结论 PKEP 治疗80 mL 以上前列腺增生症,切除腺体彻底,手术效果确切,出血少,术中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谭朝晖  李三祥 《西部医学》2007,19(3):434-435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分析26例不同类型PA的临床特点,18例行手术治疗,对手术病例的选取原则、手术方式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手术病例18例,随访期间2例APA和1例IHA仍有低血钾,其余15例(83.3%)血钾恢复正常。手术后不需再用降压药物12例,治愈率66.7%;血压明显改善者5例,缓解率27.8%;手术无效、血压未改善者1例(5.5%)。随访病例中,开放手术13例,腹腔镜手术5例,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对过度分泌醛固酮的单侧肾上腺结节性病灶,均应手术切除;单个腺瘤型APA可行部分肾上腺切除;多发性APA或肾上腺增生应行肾上腺全切除。腹腔镜手术正成为治疗PA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 (MSCT)借助特殊软件进行脑灌注成像,观察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动态变化。方法:静脉注射1 0 0ml碘海醇,应用西门子SENSATION4型多层螺旋CT ,对2 3例发病6h以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扫描观察时间—密度曲线,测定梗死区和对侧正常对照区的血流灌注值局部脑血流量(rCBF) ,局部脑血流容积(rCBV) ,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并获得相应参数的脑灌注CT成像,所有病例至少在发病1周后复查1次普通CT。结果:2 3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2 0例其脑梗死侧rCBE比对侧显著降低(P <0 . 0 1 ) ,有1 7例患者1周后复查CT发现其最终梗死面积比6h内脑灌注的面积有缩小(P <0 . 0 5 ) ,证明此组患者在梗死灶中心周围有缺血性半暗区存在,有3例患者1周后CT图象显示最终梗死面积与6h内脑灌注成像面积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可以在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超早期明确梗死灶部位及范围,及发现缺血坏死灶周围是否存在缺血性半暗带  相似文献   
6.
中药骨补方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及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中药骨补方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及骨密度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应用骨补方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择门诊120例,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中药骨补方+降钙素+钙剂;对照组:降钙素+钙剂;15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及骨密度的改善情况及副作用。结果 A组疼痛极点由治疗前的1.97降至1.06(P&;lt;0.01)。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lt;0.01)。B组疼痛极点由治疗前的1.76降至1.64(P&;gt;0.05),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改善(P&;lt;0.05),两组的疼痛缓解及骨密度改善有明显差别(P&;lt;0.05)。结论 中药骨补方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缓解和骨密度的发善作用明显,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还丹制剂防治老年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脑还丹制剂防治老年痴呆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老年痴呆患者58例,随机分为脑还丹组30例,脑复康对照组28例,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记忆认知等综合积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积分的变化,测定患者血清雌二醇(E_2)、睾酮(T)、E_2/T比值,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对衰老大鼠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的影响。结果:脑还丹胶囊能提高患者综合积分和MMSE积分,降低ADL积分,能提高雌二醇(E_2)和睾酮(T)水平,降低E_2/T比值。能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水平,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脑还丹制剂治疗老年痴呆的疗效肯定,其机理与提高雌二醇(E_2)、睾酮(T)水平,降低E_2/T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深圳市急救医疗现状和水平,探讨各种危险因素与急救死亡的关系,检查发现工作中的差距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全市急救医疗服务水平和政府制定急救卫生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调查研究2002年度全市急救死亡病例。结果 调查急救死亡病历3151份,男性2278例、女性873例;创伤占总死亡率的64%;院前急救死亡1122例。其中6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病人已经死亡,平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为2.2min,平均到达现场时间为5.6min;院内急救死亡2029例,院内急救气管插管率为7.8%,手术率为9.2%。输血率为4.5‰平均在急诊科抢救时间为3.5h。结论 深圳将按照国际化标准进一步建全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努力创建具有深圳特色的急救医疗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心脏临时起搏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心脏临时起搏在急诊抢救92例心跳骤停病例中的应用,探讨心内膜下与经皮胸壁起搏在心跳骤停抢救中的价值,并与同期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临时起搏与抢救成功率的关系。方法:心内膜下临时起搏组:经静脉系统将起搏电极送入心腔内,进行心内膜下起搏,以恢复心跳;经胸壁起搏组:将两电极分别置于胸背部进行起搏,而使心跳恢复;对照组除不进行临时起搏外,其他抢救措施与试验组相同。结果:心内膜下临时起搏组在成功起搏率、CRP抢救成功率与另外两组问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其他心肺复苏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临时起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但经皮胸壁引起搏成功率不高、副作用较大,不能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9例颈椎后路减压summit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总结了术前护理与术中护理配合的经验,特别强调了术前了解病情,掌握手术步骤,术中积极主动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