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妍  钱玥彤  马东来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0,(收录汇总):787-788
Gardner-Diamond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复发性、自发性、疼痛性瘀斑,多见于伴发精神性疾病的成年女性。自身红细胞敏感试验阳性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综述了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原代肝细胞摄取模型,评价异鼠李素和阿魏酸的肝细胞摄取性质。方法应用RT-qPCR技术测定0,0.5,2和4h悬浮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上摄取转运体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和Oatp2,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2和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1的mRNA表达。应用已知底物非索非那定、普伐他汀、甲氨蝶呤和阿昔洛韦评价转运体的功能。将已知底物或受试药物在4℃和37℃分别与肝细胞孵育不同时间,LC-MS/MS定量测定细胞摄取量,考察温度和时间对底物摄取的影响。由浓度依赖的摄取实验,计算得到Km、Vmax和主动摄取率等参数。在肝细胞模型上,将转运体的阳性抑制剂与异鼠李素10μmol·L-1和阿魏酸50μmol·L-1共孵育2min,观察抑制剂对受试药转运的影响。结果悬浮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上表达有转运体Oatp1,Oatp2,Oat2和Oct1,并能介导已知底物的主动摄取。转运体的mRNA表达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快速下降,4h的表达水平约为0h的10%。转运体对已知底物摄取活性也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但程度显著低于表达水平,4h的活性约为0h的28.7%~71.4%。在经验证的肝细胞模型上,异鼠李素的4℃和37℃摄取无显著差异,主动转运率为14.6%。阿魏酸在37℃的摄取量显著高于4℃,主动转运率为84.1%;Oct阳性抑制剂奎尼丁100μmol·L-1能显著抑制阿魏酸的肝摄取,抑制率为64.9%。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原代肝细胞摄取模型,并用底物进行了验证。异鼠李素通过被动扩散进入肝细胞,阿魏酸的肝细胞摄取则以主动转运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15年输入性疟疾病例实验室诊断结果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按照《重庆市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工作手册》操作规程,采用涂片镜检、快速疟疾诊断试纸条(RDT)及巢式PCR对该市输入性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分型,并从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疟疾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重庆市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31例,其中间日疟2例(6.45%)、恶性疟23例(74.19%)、卵形疟5例(16.13%)、三日疟1例(3.22%),5例卵形疟中3例经实验室诊断为卵形疟wallikeri亚型。30例(96.77%)输入自非洲,1例(3.33%)输入自东南亚;30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23~61岁,病例分布无明显季节性。病例从发病到初次就诊时间、从初次就诊到确诊时间的中位数均为2 d,初次就诊单位多为县级单位,确诊单位多为省级单位。结论 重庆市2015年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未发现本地病例,仍保持消除疟疾状态,但仍要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管理及病原学监测工作,并加强相关疟疾防治机构医务人员的防治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疟原虫镜检能力,于2014年3月-2017年12月,在重庆市39个区(县)各抽取4名疟原虫镜检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能力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ROC曲线分析。156名镜检人员平均得分(4.33±0.47)分,其中血片定种错误1张的人数最多,为75人(占48.1%)。受试者镜检灵敏度在定性诊断最高,为98.9%,卵形疟原虫诊断最低,为15.9%;特异度在卵形疟原虫诊断最高,为96.2%,在间日疟诊断最低,为77.2%;不同虫种约登指数最高是恶性疟原虫0.682 6,最低是卵形疟原虫0.121 4。受试者考核得分与工作单位级别呈正相关(R=0.21, P <0.01),与年龄呈负相关(R=-0.31, P <0.01)。沙坪坝区和巫溪县平均分最高,均为4.88分,各区(县)得分呈空间聚集性(P <0.01)。主城区得分最高,为4.51分,渝中部得分最低,为4.08分,各地理分布区域之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受试者对血片定性、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84、 0.78和0.56。ROC曲线比较结果显示,受试者镜检对恶性疟原虫诊断的效率高于其他虫种(P <0.01),对卵形疟原虫的诊断效率低于其他虫种(P <0.01)。提示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镜检人员在疟原虫定性诊断上有较好的检测能力,但在疟原虫虫种鉴定上存在不足。中部地区的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镜检能力较其他地区更薄弱。  相似文献   
5.
1990年合浦县出现最后1例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 ,1991年开始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 ,通过多年努力 ,至2001年已连续10年无脊灰野病毒株病例。为了解合浦县 (AFP)病例的发病情况及其特点 ,现将1990~2001年合浦县AFP病例的监测情况进行分析。1材料和方法资料来自合浦县卫生防疫站1990~200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个案调查表、随访表及自治区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室的病毒分离结果等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结果2.1AFP发病情况AFP包括疑似脊灰病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横…  相似文献   
6.
谭妍  许静茹  周杨  蔡娇娇  向尧  罗飞 《中国热带医学》2021,21(11):1114-1116
目的 分析2013—2019年重庆市输入性疟疾病例中4例死亡病例的特征,总结死亡原因。方法 收集4例疟疾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实验室指标、临床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疟疾死亡病例均为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男性病例,从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8.3 d,初期临床表现多样,包括非典型症状牙痛、腹痛腹泻、乏力等。实验室检查主要异常表现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浓度、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升高,总蛋白、白蛋白降低,尿素、肌酐升高;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升高,心肌酶谱指标中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升高;静脉血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密度高,2例患者存在恶性疟原虫配子体。4例患者初诊均误诊,其中2例未进行抗疟治疗,1例在死亡前一天、1例在死亡当天进行静脉滴注青蒿琥酯及对症治疗。4例患者均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皆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恶性疟疾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应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防疟意识,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宣传教育,同时提高临床医生对疟疾的诊治意识和水平,及早诊断,在血液中的疟原虫密度高时及时给予抗疟原虫治疗以降低原虫密度。对症支持治疗控制并发症,对防止恶性疟病例死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重庆市各区(县)医院和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推动相关单位寄生虫病防治能力建设。方法 收集2016—2021年每年参加重庆市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队员的个人信息和竞赛成绩(2020年因疫情原因取消),竞赛分为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两部分,采用SPSS 19.0对竞赛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U检验或H检验对不同性质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参赛人员来自重庆市38个区(县),2016—2021年参赛人数分别为73、73、78、76、84人。每年参赛人员女性均多于男性,职称以初级为主,工作地区主要为市辖区。2016年仅疾控机构人员参加竞赛,2017年医疗机构人员开始参赛,至2021年医疗机构人员参赛人数首次超过疾控机构。2016—2021年,参赛选手总成绩的中位数分别为83.50、77.00、88.00、81.00和94.95。其中,技能总成绩的中位数分别为34.00、31.00、36.00、26.00和40.40,理论成绩中位数分别为47.00、45.00、50.50、53.00、55.25。2016年,女性选手的理论成绩、加藤镜检成绩均高于男性选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753.50、775.50,P均<0.05);市辖区选手的理论成绩高于市辖县选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79.50,P=0.04)。2018年,市辖区选手的理论成绩高于市辖县选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410.00,P=0.03)。2019年,女性选手的疟疾制片成绩高于男性选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775.50,P=0.01)。2021年,中高级职称人员总成绩和疟疾镜检成绩高于初级和初级以下职称人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6.65、6.81,P均<0.05);来自医疗机构的选手疟疾镜检成绩高于来自疾控机构的选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1 134.00,P=0.02)。结论 重庆市寄生虫病防治技术人员的寄生虫理论知识和疟原虫制片能力较好,而蠕虫虫卵和疟原虫镜检能力有待提高,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寄生虫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寄生虫病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15年3例输入性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感染病例病原、抗原及核酸检测过程,减少卵形疟原虫的漏诊和误诊。 方法  收集流行性病学资料及血样,按照WS259-2015疟疾的诊断标准对3例血样进行血涂片镜检、快速疟疾诊断试纸条检测(RDT)及巢式PCR检测。 结果  3例患者均为非洲务工归国人员,并都有疟疾发病史。血涂片镜检结果,3例血样均为疟原虫阳性。RDT检测结果3例均为除恶性疟以外其他疟原虫阳性。国家参比实验室推荐的巢式PCR检测DNA,3例均为阴性。用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的种特异性引物的PCR检测,3例均为阳性。 结论  根据镜检、RDT和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种特异性PCR检测确定,重庆市2015年首次发现了3例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感染输入病例,为重庆地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3岁。面部暗红色和淡黄色丘疹、结节1年。组织病理示:表皮正常,真皮全层可见致密的组织细胞浸润,伴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伸入运动。免疫组化染色:S-100(++)、CD68(-)、CD1a(-)。综上诊断为皮肤Rosai-Dorfman病。予沙利度胺治疗,6个月后皮疹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外伤术后腹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例脑外伤术后腹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联合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观察组的5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的患者有3例,治疗结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例,治疗结果为有效的患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在对照组的5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例,治疗结果为有效的患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外伤术后腹胀的疗效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