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58篇
  免费   1276篇
  国内免费   682篇
耳鼻咽喉   132篇
儿科学   217篇
妇产科学   213篇
基础医学   993篇
口腔科学   122篇
临床医学   3542篇
内科学   1896篇
皮肤病学   179篇
神经病学   308篇
特种医学   4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268篇
综合类   6279篇
预防医学   3431篇
眼科学   292篇
药学   2676篇
  25篇
中国医学   2566篇
肿瘤学   697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452篇
  2022年   523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476篇
  2019年   489篇
  2018年   554篇
  2017年   361篇
  2016年   450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1206篇
  2013年   951篇
  2012年   1061篇
  2011年   1161篇
  2010年   1154篇
  2009年   1115篇
  2008年   1167篇
  2007年   1212篇
  2006年   1042篇
  2005年   1001篇
  2004年   979篇
  2003年   860篇
  2002年   677篇
  2001年   745篇
  2000年   788篇
  1999年   733篇
  1998年   610篇
  1997年   655篇
  1996年   621篇
  1995年   556篇
  1994年   429篇
  1993年   353篇
  1992年   299篇
  1991年   277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14篇
  1988年   129篇
  1987年   135篇
  1986年   103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79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23篇
  1962年   10篇
  1961年   11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上皮内瘤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行胃镜检查的CAG伴上皮内瘤变受试者及单纯CAG受试者资料,将240例CAG伴上皮内瘤变受试者作为研究组,240例单纯CAG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发病部位、中医体质结果等信息,分析不同年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率与性别的关系,分析性别、年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部位与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的关系,比较CAG伴上皮内瘤变和单纯CAG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结果?240例CAG伴上皮内瘤变患者,不同年龄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65岁年龄段发病多见。CAG伴上皮内瘤变体质分布(兼挟体质纳入其中):血瘀质27例,湿热质100例,气郁质60例,阴虚质33例,痰湿质38例,气虚质45例,阳虚质48例,平和质5例,特禀质5例,以湿热质为主。男性人群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痰湿质和气郁质;女性人群中以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其次是阳虚质。湿热质(11.6%)好发于45~55岁年龄段,气郁质(7.8%)、痰湿质(4.4%)和气虚质(5.3%)好发于56~65岁年龄段,阴虚质(3.6%)、阳虚质(6.6%)好发于>65岁年龄段。CAG伴上皮内瘤变质发生部位以胃窦为主,其次是胃体、胃角,发生部位和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伴上皮内瘤变人群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气郁质,然后是阳虚质和气虚质。单纯萎缩性胃炎也是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两组间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伴上皮内瘤变人群中,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发病年龄段中老年人多见,男性人群体质以湿热质为多,女性人群以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发病部位与中医体质无明显相关性,CAG伴上皮内瘤变和单纯CAG体质分布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二胎返岗护士适应水平现状,并探讨人格特质对其返岗适应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8年1-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36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护士产后返岗适应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水平均分为(2.16±0.51)分;外向型人格特征与返岗适应水平呈正相关(r=0.540,P<0.001),精神质、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返岗适应水平均呈负相关(r=-0.410,P<0.001;r=-0.350,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返岗时间、工作负荷、返岗培训、内-外倾向、精神质、神经质是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人格特质、生育年龄、返岗时间、工作负荷、返岗培训为其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可结合人格特质等特点采取管理策略,提高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护理专案改善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组,传统护理组对于住院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护理专案模式组对于住院患者采取护理专案模式。比较两组满意评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评分;护理前后住院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的掌握水平、住院患者遵医行为;跌倒的发生率。结果护理专案模式组满意评分、住院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的掌握水平、住院患者遵医行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评分、跌倒的发生率对比传统护理组有优势,P<0.05。结论住院患者实施护理专案模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住院患者自我防护能力,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在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锻炼,每天1h,干预时间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PEF、MMEF水平明显提高,观察组FEV1/FVC、FEV1%、PEF、MM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中症状评分、活动能力评分、疾病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明显提高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它导致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病等主要并发症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高,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科学数据表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最新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和农村的高血压发病有趋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尘肺病患者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对尘肺病患者建立干预措施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SCL-90症状清单、社会支持量表对在全省尘肺病住院病人较多的3家医院进行尘肺病患者问卷调查。结果 208名尘肺病患者男性205人,女性3人。文化程度均为高中及以下;Ⅰ期尘肺148人,Ⅱ期尘肺41人,Ⅲ期尘肺19人;尘肺患者SCL-90症状清单总分为162.00±64.77,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不同年齡段、不同病程尘肺病患者各组之间社会支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尘肺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水平,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负相关,建立尘肺病患者心理干预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针刀与针灸配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针灸康复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64例,并严格按照系统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与针灸配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VAS、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高于观察组,Fugl-Meyer、JOA评分低于观察组,且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对照组腰骶疼痛评分和腿疼痛评分均低于观察组,直腿抬高度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刀与针灸配合治疗效果显著,效果优于单一使用针灸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反复自然流产的病因及预防性治疗.方法 应用内分泌及免疫学治疗方法对90例反复自然流产(RSA)的病人进行检测及治疗.结果 90例RSA患者63例分娩,其中经期子宫内膜活检分泌状态低下者占44.4%.排卵异常占23.8%.尿LH周期异常42.9%.性激素六项异常42.9%.BBT189周期异常36.4%.不孕四项: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Ab)、抗弓形体抗体(AtAb)的阳性率分别为44.4%、47.6%、0.31%、0.16%.丈夫AsAb阳性率为36.5%.解尿支原体(UU)感染占27%,UU、沙眼衣原体(CT)双感染占0.31%.精液分析活动力和率异常占20.6%.90对夫妻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正常.已分娩中39人实施免疫治疗.所有的病人孕前及孕时均实行克罗米芬和HCG的预防性治疗,不孕四项一项阳性均用中药抑抗灵治疗.反复清宫致子宫内膜受损月经过少继发不孕者采用补佳乐和安宫黄体酮治疗.结论 RSA是多因素,诊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病因学分析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