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为了进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基因重组及体外表达,采用高保真长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总RNA中扩增出了5个相互重叠的DNA片段,并在体外将它们拼接。最终的拼接产物长8515bp,包含vWFcDNA编码区全长,经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酶切条带大小符合预期酶切谱。体外翻译实验表明该基因克隆具有正确的读框,在被转染的CHO细胞胞浆及培养上清中均可检测到vWF抗原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静脉血栓形成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每年,大约每1 000人中会有一人受累。其主要疾患类型包括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和肺血管栓塞。这二种疾患可导致难以忍受的痛苦,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约半数病例呈现家族性的特点,但是以往所确认的单基因突变仅仅与这些病例中的很少一部分的血栓形成相关联。新近,Bertinu和他的同事报告可在约50%的家族性血栓症中发现凝血因子V基因的一种错义突变。 促凝血或抗凝力量在人体中借助一个复杂的辅助因子和抑制因子系统而达到微妙的平衡。在过去的10年里,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抗凝途径已被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复钙时间检测使用1μMAs2O3处理APL细胞株NB4细胞以及使用As2O3治疗中不同时间的APL病人的骨髓细胞的促凝活性(PCA),并用ELISA方法检测其TF抗原、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TF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As2O3可以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下调APL细胞的促凝活性、TF抗原水平以及TFmRNA的转录;此外,通过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发现APL细胞中还存在TF第五个外显子缺失的转录本,其生物学意义尚不明了。结论As2O3可下调APL细胞TF的表达;而且在使用As2O3诱导APL细胞凋亡的同时,As2O3有可能通过下调APL细胞TF的表达而预防DIC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TO)诱导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株凋亡的效应及其机制。以不同浓度的ATO处理细胞,再通过MTT法检测细胞MCL细胞株(jeko-1,mino,JVM-2)增殖;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jeko-1细胞的凋亡;用DiOC6(3)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jeko-1细胞的线粒体跨膜电位丢失;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凋亡相关蛋白MCL-1,BCL-2,PUMA,NOXA,cCaspase-3,cCaspase-9,cPARP在ATO处理前后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ATO抑制MCL细胞增殖,诱导MCL细胞凋亡,并且引起MCL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丢失,引起MCL-1,PUMA,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PARP,cCaspase-3,cCaspase-9表达水平增加,不影响BCL-2,NOXA表达。结论:ATO能有效抑制MCL细胞增殖,诱导MCL细胞株凋亡,其中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α2纤溶酶抑制物和PAP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α2纤溶酶抑制物(α2PI)是纤溶系统的主要抑制物之一,它与纤溶酶形成的复合物(PAP)是一种灵敏反映纤溶系统激活的分子标志物。我们通过α2PI、PAP和D二聚体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肝脏疾病和缺血性脑病中的检测,以了解这些指标在反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细胞系NB4细胞株经全反式维A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诱导分化作用后,部分分化的白血病细胞的去分化能力。方法 :采用1μmol/L的ATRA处理NB4细胞48 h、72 h、96 h、120 h、168 h、216 h、288 h、336 h后,并通过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的表达,用单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分化细胞的核型及撤药后各时间点单个CD11b+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用蛋白印迹法观察细胞PML/RARα、RARα及PU.1等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NB4细胞CD11b的表达水平在ATRA处理48 h后达到高峰,之后稳定表达;ATRA处理后,NB4细胞中成熟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也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ATRA处理120 h比处理96 h,成熟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有明显的增加(P<0.01)。结论:人类APL系NB4细胞经ATRA诱导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化,在撤去ATRA后,处于部分分化阶段的白血病细胞仍能通过"去分化"而重新获得无限增殖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小鼠模型研究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白血病细胞和正常造血细胞增殖、定位和迁移的特点。方法:采用小鼠白血病移植实验及流式细胞术,监测其白血病发病过程中,骨髓和脾脏中白血病细胞和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免疫细胞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在APL模型小鼠的白血病发病过程中,骨髓中正常粒单系造血祖细胞在发病晚期呈现下降趋势,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和共同淋巴祖细胞在发病晚期也明显下降。与之相反,在白血病发病过程中,脾脏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未见明显下降,并呈现定位迁移或代偿增生的趋势,发病晚期,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共同淋巴祖细胞数量均显著上升。结论:白血病发病过程中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及免疫细胞在细胞数量和造血器官的定位发生显著变化,提示造血微环境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发病过程中骨髓造血微环境的改变。方法:建立小鼠APL移植模型,联合流式细胞术和体外共培养及集落形成实验对这一模型进行观察,分析APL发病对造血微环境中基质细胞数目和功能的影响,并运用细胞因子检测分析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在APL发病过程中,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成骨细胞(osteoblast cells,OBC)等基质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但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数目在早中期基本不受影响,直到疾病晚期才出现降低。与发病小鼠来源的MSC和成骨谱系细胞共培养后,造血干细胞的数目和集落形成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均出现减少;另一方面,白血病状态下外周血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APL发病过程中,白血病细胞对于不同类型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具有不同的影响,而白血病状态下的MSC及OBC对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抑制作用,这一过程中可能有炎性细胞因子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PML—RARα转基因小鼠发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整体水平上研究PML-RARα融合蛋白的致白血病作用,建立了仅在髓系细胞中表达PML-RARα融合基因的转基因小鼠。通过表型分析发现一个单系的3只hCG-PML-RARα转基因小鼠在1-5个月时发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从而说明MP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在白血病的发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