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钛夹标记联合腹部平片在大肠癌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75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定位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联合组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肿瘤病灶行活检后在瘤体旁组织放置钛夹标记,镜检结束立即腹平片确定钛夹位置而定位,对照组单纯结肠镜检定位,两组定位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大肠癌结肠镜下钛夹标记联合腹部平片定位38例,与手术结果符合率100%;对照组定位37例,与手术结果符合率89.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夹联合腹平片对大肠癌术前定位准确,可为手术切口及术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结果,寻找其原因。方法对125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分析其中59例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与胃镜表现。结果59例患者中门脉高压性胃病(PHG)43例,肝源性溃疡(HU)15例,不明原因出血1例。食管静脉曲张轻度与重度间并PHG出血及出现PHG的严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Child-Pugh分级A级与B级、A级与C级间PHG严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以PHG最常见,其严重程度及出血率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肝功能状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Mallory-Weiss综合征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并不少见.出血量大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既往报道约5%-35%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内镜诊疗技术不断发展,已有局部注射、喷洒、微波、电凝止血等多种方法应用于该病的镜下治疗,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我院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开展紧急胃镜直视下金属夹治疗Mallory-Weiss综合征所致上消化道大出血1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艾滋病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以腹泻为主的艾滋病(AID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AIDS的诊断水平。方法:整理并分析31例以腹泻为主的AIDS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为慢性腹泻,机会感染是主要病因,常合并多系统受累、贫血及WBC减少,多数CD4+细胞低于200/μl。结论:对于不明原因慢性腹泻的患者,应尽早行AIDS相关检查以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5.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症状顽固,一般保守治疗难以奏效[1].我们应用Rigiflex气囊治疗8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垂体中叶素(IMD)及降钙素原(PCT)动态变化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急性胰腺炎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第3天、第5天、第7天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CT,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为轻症胰腺炎(MAP)组49例和重症胰腺炎(SAP)组42例.比较两组IMD及PCT动态变化.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第3天、第5天、第7天IMD均低于入院时,第3天PCT明显高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第5天、第7天PCT明显低于入院时,SAP组第5天PCT高于入院时,第7天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MAP组患者入院时、第3天、第5天、第7天IMD均高于SAP组,PCT均低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患者24 h APACHEⅡ评分为(4.54±0.98)分,明显低于SAP组的(15.09±3.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SAP组APACHEⅡ评分与IM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89、-0.118,呈负相关;与PCT相关系数分别为0.194、0.233,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IMD及PCT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P严重程度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与误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5例均有反复下腹痛,其中伴周期性便血2例,里急后重3例.结肠镜检查均有肠腔狭窄,3例可见腔内隆起性病灶,2例局部黏膜充血、皱缩.4例首诊误诊为直肠癌2例,痔疮、盆腔炎各1例;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2例经结肠镜活检确诊,予药物治疗,1例治疗3个月后复发改行手术;1例失访.结论:生育期妇女合并周期性消化道症状时应首先考虑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确诊主要依据病理检查,结肠镜检查有鉴别诊断意义,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易复发,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使用丙泊酚麻醉下经内镜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116例分为无痛麻醉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A组予静脉注射丙泊酚1~2mg/kg,待患者平静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心跳平稳后进行硬化剂治疗术;B组患者直接行经内镜硬化剂治疗,观察并记录胃镜插入时、...  相似文献   
9.
胡华华  卢瑶  许捷鸿  易宏 《右江医学》2012,40(5):640-642
目的探讨经内镜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对食管曲张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对24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伴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采取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术后,与同期24例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对照。随访1年,了解行该术后对食管静脉曲张进展程度的影响。结果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注射术后食管静脉曲张进展程度明显减缓。结论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后食管静脉曲张进展速度明显减缓,是一种可以有效减缓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进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镜下钛夹标记联合腹部平片在大肠癌术前定位的应用。方法:经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肿瘤病灶,首先取活检,随后在瘤体旁组织放置钛夹,肠镜检查结束立即腹部平片检查了解钛夹位置确定病灶部位,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大肠癌结肠镜下钛夹标记联合腹部平片定位23例,与手术结果符合率100%。结论:钛夹联合腹平片对大肠癌术前定位准确,可为手术切口及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