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在心力衰竭中的意义已有许多报道。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以药物和/或直流电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是其重要的治疗目标,但在心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中血浆BNP水平的变化较少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心功能正常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在药物复律前后的血浆BNP浓度变化,探讨其机理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缬沙坦及硝苯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细胞G 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的表达及亚细胞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研究对象(n=30),随机分为对照组(n=6),低剂量缬沙坦组[L 缬沙坦,10 mg /(kg·d),n=6],高剂量缬沙坦组[H缬沙坦,30 mg /(kg·d),n=6],低剂量硝苯地平组[L 硝苯地平,10 mg /kg,2 次/ d,n=6],高剂量硝苯地平组[H 硝苯地平,30mg /(kg·次),2 次/d,n=6],由6 月龄喂养至8月龄,处死后分离心脏,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Werstern Blot 等方法,观察左心室心肌细胞GRK2的表达及亚细胞分布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两药物干预的SHR 左心室心肌细胞膜蛋白GRK2表达及分布减少,高剂量较低剂量又有进一步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缬沙坦组左心室心肌细胞膜蛋白GRK2表达及左心室重量较硝苯地平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示两药物干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膜蛋白GRK2透光密度与左心室重量呈正相关(缬沙坦组r=0.837,硝苯地平组r=0.829,均P<0.01).结论 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改善左心室肥厚可能与抑制SHR 左心室心肌细胞膜蛋白GRK2表达有关,缬沙坦较硝苯地平能更好地改善心肌肥厚可能与其抑制GRK2表达使其进一步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心肌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的表达及亚细胞分布的影响。方法18只SHR随机分为对照组(n=6),低剂量缬沙坦组[SHRL组,10mg/(kg·d),n=6]和高剂量缬沙坦组[SHRH组,30mg/(kg·d),n=6],由6月龄喂养至8月龄,处死后分离心脏,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Werstern blot方法,观察左心室心肌细胞GRK2的表达及亚细胞分布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HRL组及SHRH组左心室心肌组织总蛋白、浆蛋白及膜蛋白GRK2表达水平有明显减少(P<0.05),SHRH组较SHRL组减少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 SHRL组及SHRH组GRK2在心肌细胞膜上分布减少,SHRH组较SHRL组进一步减少。结论缬沙坦能减少SHR左心室心肌细胞GRK2的表达及在细胞膜上的分布,这可能是逆转心肌肥大及心室重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安义县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安义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安义县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6种911例,发病率为381.98/10万,无甲类传染病疫情。传染病构成以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结论:预防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应加强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细菌性痢疾的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静脉溶栓疗效的关系。方法将73例接受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溶栓疗效分为溶栓成功组和溶栓失败组,比较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tHcy)。结果溶栓失败组的tHcy明显高于溶栓成功组(P〈0.01)。结论 STEMI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与溶栓前血清tHcy水平高低可能有关,血清tHcy水平越低,溶栓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法按压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中的疗效。方法 38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常规处理组(n=20)及手法按压组(n=18),比较两组血肿消退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常规处理组5例血肿自行消退,3例加压包扎后好转,有7例加压包扎无好转后芒硝外敷好转,5例抽液加压包扎后好转;手法按压组血肿均消退,按压时间为0.5~10小时,平均(5.25±1.85)小时。平均手术后住院时间常规处理组为(10.4±0.8)天,手法按压组为(8.2±0.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感染病例。结论手法按压在起搏器术后囊袋出血处理中安全有效,并可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的二种不同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多功能造影导管组共205例;B组为Judkins造影导管组共247例。对比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左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A组(96.6%)与B组(9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A组(91.2%)与B组(96.8%)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造影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痉挛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血肿、桡动脉搏动消失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安全、可靠、手术成功率高、X线透视时间少、手术操作时间短导管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乙胺碘呋酮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与QT间期、QT离散度(QTd)的相关性。方法 78例经24h动态心电图证实为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口服乙胺碘呋酮(可达隆)治疗,以治疗后早搏频度减少≥75%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比较有效与无效者之间治疗前后QTmax、QTcmax、QTd、QTcd变化。结果 乙胺碘呋酮治疗后患者的QTmax和QTcmax均延长(P<0.01),但有效者与无效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乙胺碘呋酮有效抑制室性抗心律失常后QTd和QTcd则降低,与无效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乙胺碘呋酮治疗后QTmax和QTcmax延长是该药的作用机制在体表心电图上的反映,而QTd和QTcd的降低则是体表心电图上判断乙胺碘呋酮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乙胺碘呋酮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与QT间期、QT离散度 (QTd)的相关性。方法  78例经 2 4h动态心电图证实为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 ,口服乙胺碘呋酮 (可达隆 )治疗 ,以治疗后早搏频度减少≥ 75 %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 ,比较有效与无效者之间治疗前后QTmax、QTcmax、QTd、QTcd变化。结果 乙胺碘呋酮治疗后患者的QTmax和QTcmax均延长 (P <0 .0 1) ,但有效者与无效者相比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乙胺碘呋酮有效抑制室性抗心律失常后QTd和QTcd则降低 ,与无效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乙胺碘呋酮治疗后QTmax和QTcmax延长是该药的作用机制在体表心电图上的反映 ,而QTd和QTcd的降低则是体表心电图上判断乙胺碘呋酮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为优化抗菌药物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心内科住院患者3654份标本进行菌株培养、鉴定、药敏试验的结果,统计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菌种和分布。结果阳性标本共871例,标本种类的构成比依次为痰液、尿液、咽拭子、血液、粪便、分泌物、导管等。共分离出937株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65.75%)明显多于革兰阳性细菌(6.4%)。阳性病原菌占比前几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6.86%)、鲍曼不动杆菌(9.50%)、大肠埃希菌(8.00%)。肠杆菌科属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及酶抑制和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头孢类的耐药率>9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100.00%。结论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呼吸道、泌尿系统、咽喉部为常见感染部位,病原菌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