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尝试应用32P胶体对脑胶质瘤细胞U87进行持续低剂量率辐射,并分析其剂量生物效应. 一、材料与方法 1.U87细胞培养.U87细胞株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提供.应用96孔板进行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2.
采用5孔法,经典中间入路。在右侧输尿管内侧2 cm切开,进入左侧Toldt间隙,自尾侧向头侧锐性分离,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的淋巴脂肪组织。解剖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动脉,根部离断。十二指肠空肠曲左侧离断肠系膜下静脉根部,向外侧拓展降结肠后间隙、乙状结肠后间隙和直肠上段后间隙,确认左输尿管及生殖血管以防止损伤。切开并游离横结肠系膜,在胰颈下缘显露中结肠动静脉,于根部离断。沿降结肠沟剪开左侧腹膜,上至脾曲,下至直肠上段,与之前已拓展完成的左结肠后间隙汇合。自胃大弯侧血管弓内离断血管分支,直至根部切断胃网膜左血管,并切断脾结肠韧带,完全游离脾曲。于左侧经腹直肌切口切开腹壁,长约5 cm,将左半结肠拖出体外。在肿瘤近远端10~15 cm横断结肠,行端端吻合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Modified Kugel补片前入路腹膜前修补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Modified Kugel补片前入路腹膜前修补腹股沟疝129例134侧腹股沟疝。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手术117例侧,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17例。结果平均住院5.3 d,切口全组Ⅰ期愈合,手术后随访1~39个月,复发1例。结论 Modified Kugel补片前入路腹膜前修补腹股沟疝具有手术创伤小、无张力,可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手术,手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中晚期肝癌19例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策  许建林  朱姣  卢佳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0):1472-1473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效果,TD38Gy~48Gy/7~12次/2.5~3周。同期30例肝动脉介入 碘油栓塞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近期疗效有效率70.0%(21/30),观察组78.9%(15/19);对照组与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3%、26.7%、13.3%,73.7%、42.2%、21.1%。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不亚于动脉介入 碘油栓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32P胶体内照射治疗浅表实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浅表实体肿瘤进行^32P胶体瘤内注射,按照每cm^3肿瘤应用18.5MBq ^32P胶体进行计算,注射总量不超过740MBq,2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瘤体内注射^32P制剂后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抑瘤率达到69.5%。肿瘤完全缓解的2例(8.69%),部分缓解14例(60.86%),无变化7例(30.43%)。结论:^32P胶体治疗实体肿瘤的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32)P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良性血管疾病,^32P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医用放射性核素。为评价。^32P对血管瘤的疗效,我们对61例应用。^32P治疗的婴幼儿皮肤血管瘤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本研究尝试应用32P胶体对脑胶质瘤细胞U87进行持续低剂量率辐射,并分析其剂量生物效应. 一、材料与方法 1.U87细胞培养.U87细胞株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提供.应用96孔板进行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Topo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标本中TopoⅡ、PCNA及p53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其表达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中TopoⅡ、PCNA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6畅2%、84畅5%和43畅7%. TopoⅡ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浸润肠腔周径及浸润肠壁深度有关(P均<0畅05);PC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远处脏器转移、Duks分期有关(P均<0畅05);p5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肠壁深度有关(P均<0畅05).结论联合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TopoⅡ、PCNA及p53的表达对于判断结直肠癌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并分析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MRI中棕色脂肪组织(BAT)摄取的影像学表现和规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MRI检查的1 529名受检者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36名、女性693名,年龄14~93(53.6±13.2)岁;BAT摄取18F-FDG阳性者31名,其中男性13名、女性18名,年龄16~61(33.3±11.6)岁。分析BAT摄取18F-FDG的PET/MRI影像学表现,选取18F-FDG摄取增高部位[以周围肌肉组织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为临界值],采用三维勾画法勾画感兴趣区,计算SUVmax和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SUVmax和SUVmean与性别及摄取部位数目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检查当日平均气温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BAT摄取18F-FDG阳性者的PET/MRI图像表现为颈部、锁骨上区、纵隔、脊柱两旁及肾上区等部位呈对称性分布的片状、结节状及串珠状的18F-FDG高摄取灶,MRI图像的T1加权成像(WI)、T2WI均呈高信号,频率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低信号,弥散加权成像未见高信号。(2)BAT摄取多发生于寒冷的季节,男性和女性BAT摄取18F-FDG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P=0.15);BAT摄取18F-FDG阳性者的年龄、BMI和检查当日气温均明显低于阴性者[(33.3±11.7)岁对( 54.1±13.5)岁、(21.89±2.79) kg/m2对(24.01±3.26) kg/m2、(7.5±6.5)℃对(16.5±11.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3、?5.15、?8.97,均P<0.001)。(3)BAT摄取的SUVmax和SUVmean均与年龄、BMI呈负相关(r=?0.45~?0.36,均P<0.05),与摄取BAT部位数量呈正相关(r=0.61、0.59,均P<0.001),与性别和检查当日平均气温均无明显相关性(r=0.01~0.29,均P>0.05)。 结论 在18F-FDG PET/MRI显像中,BAT摄取存在特定的影像学表现和规律性,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年轻、偏瘦者较易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