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凌晖  林玲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10(11):677-679,I0002
目的探讨催乳素(PRL)/催乳素受体(PRLr)与免疫细胞活化有关的协同刺激信号间的关系,以期发现PRL/PRLr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①将JurkatD1.1细胞随机分为4组,用重组人催乳素(rhPRL)及植物血凝素(PHA)共同刺激JurkatD1.1细胞,预先加或不加鼠抗人催乳素受体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JurkatD1.1细胞表面抗原CD154的表达。②免疫组织化学法再次证实以上结果。结果在rhPRL和PHA共同作用下,Jurkat细胞CD154表达量[(20.8±7.0)%]较空白对照组[(2.6±0.5)%]明显增加(t=8.84,P<0.01)。预先加入鼠抗人催乳素受体抗体后再加入rhPRL和PHA,CD154的表达量[(2.6±0.6)%]无明显升高(t=0.04,P>0.05)。结论PRL可通过PRL/PRLr介导的途径促进T细胞CD154的表达,参与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短波理疗仪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TR)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0例ETR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每日早晚使用保湿霜,治疗组每隔1周进行1次短波理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由皮肤科医生盲态下对患者面部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进行评分;患者对阵发性潮红、灼热及干燥症状进行评分。评分标准采用玫瑰痤疮4级评分。皮肤检测仪检测2组治疗前、后皮肤含水量和经皮水流失(TEWL)值。记录疗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面部红斑、灼热及干燥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灼热及干燥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毛细血管扩张评分及阵发性潮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皮肤含水量均增加,治疗组增加大于对照组(P0.05);2组TEWL值均下降,治疗组下降大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短波理疗仪治疗可明显改善ETR患者面部红斑、灼热及干燥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皮质类固醇激素具有强效的非特异性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能很快改善各种炎症的症状和体征,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大多数皮肤病与免疫反应有关,所以常使用皮质激素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但由于使用不当也带来许多副作用。就局部外用而言,局部皮肤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相对常见,激素依赖性皮炎在临床上也愈来愈多见。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发生在面部者尤为多见,现将我院2000年11月-2003年1月收治的66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现将我院子宫切除术后并发DVT 15例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0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行子宫切除术 2 372例 ,术后并发DVT 15例 (占 0 6 % )。年龄43~ 6 8岁 ,平均 5 0 73岁 ;体重 48~ 71kg ,平均 5 8 2kg ;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增粗 ,皮肤苍白或发绀 ,皮温低 ;术后持续性发热 (37 5~ 38 5℃ ) ,血象偏高。 15例并发DVT的患者中子宫内膜癌 1例 ,功能性子宫内出血 2例 ,子宫肌瘤 9例。1 2 诊断方法 除临床症状体征外 ,主要通过彩色…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随着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和认识日渐增多加深,发现催乳素(PRL)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如SLE、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其中与SLE的关系最引人注目,但具体作用机制还未明确。PRL作为一个自分泌/旁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细胞因子网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分别从SLE与Th1/Th2型细胞因子分泌异常、PRL与Th1/Th2细胞因子分泌异常、SLE与PRL的关系等作简要的分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对30例腋臭患者沿腋后线腋毛后缘中部作纵向小切口,真皮与皮下组织间分离,范围至腋毛区外约1.0~2.0 cm,刮匙搔刮皮瓣内侧,再用眼科小剪刀修剪残存脂肪组织、腺体及毛囊组织,术后包扎.随访,本组30例腋臭患者,治愈率93.3%,切口瘢痕不易辨认,双上肢活动均正常.小切口剥离修剪法治疗腋臭,疗效确切,一次性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 例1:男,54岁。1a前记忆力、智力减退,生活不能自理,于泉州市第三医院行头颅CT、脑电图,均未见异常,诊为老年性痴呆,未行特殊治疗,入院前1d出现言语不能、流涎、吞咽困难。10a前有冶游史,曾在外诊为“梅毒”,不规则治疗。查体:意识清晰,理解力差,因言语不能智力檎查不能合作,双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血清RPR(-),TPPA(+),脑脊液RPR、TPPA均(+),脑脊液生化蛋白升高0.62g/1,头颅CT示脑萎缩。入院示脑萎缩。入院后予青霉岽、银杏叶制剂治疗,言语、吞咽功能有改善,智能无明显好转,家属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皮损中催乳素(prolactin,PRL)及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表达与局部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模式的关联,同时分析皮损PRL水平与患者皮肤硬化修订Rodnan评分的相关性,探讨PRL在SSc患者皮损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28例SS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PRL、PRLr、IFN-γ、IL-4表达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入选SSc患者进行皮肤硬化修订Rodnan评分,分析与皮损PRL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RL、PRLr表达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汗管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浸润的淋巴细胞。SSc组PRL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RLr的表达在2组间无差别(P>0.05)。IFN-γ、IL-4表达于浸润的淋巴细胞、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内皮细胞。SSc组IL-4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FN-γ在2组间的表达无差别(P>0.05)。SSc组中PRL与IL-4的表达正相关(r=0.693,P<0.001)。SSc皮损PRL表达与皮肤硬化修订Rodnan评分无明显关联(r=-0.09,P>0.05)。结论 SSc患者皮损表达PRL及PRLr,皮损局部存在Th紊乱模式,表现为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且高表达的PRL与Th2细胞因子正相关。PRL可能参与SSc皮损局部Th1/Th2细胞因子的免疫失衡,但与皮肤硬化程度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因肩部肿块1周就诊.1周前患者发现右肩-肿物,同时在颈后、左肩也有类似肿物.患者无发热及全身疼痛,食欲及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22个月前因上消化道穿孔急诊入院手术,术中探及胃窦部和幽门处5 cm×5 cm肿块并穿孔,肿物与胰头粘连,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胃窦幽门管溃疡浸润型低分化腺癌;胃小弯、幽门、幽门后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术后未行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10.
反应性关节炎(ReA)是继身体其他部位微生物感染后出现的一种无菌性炎性关节病,通常指肠道或泌尿生殖系感染伴发的非化脓性关节炎。由于本病前驱症状易被忽略,缺乏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指标,且部分医务人员对本病较陌生,因而易误诊或漏诊。笔者回顾分析12例ReA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对ReA在临床上的诊治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