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帕金森病模型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中Bcl-2、P53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而探索尼莫地平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PD模型,分组、分阶段用尼莫地平进行干预,第一阶段为尼莫地平对PD模型的预先干预,第二阶段为成功PD模型的药物治疗(尼莫地平、左旋多巴),其后均由阿朴吗啡(Apomorphine)诱导旋转行为,最后予大鼠黑质细胞进行HE、TH、Bcl-2、P53染色。结果第一阶段:尼莫地平PD模型组(Ⅰ组)和PD模型组(Ⅱ组),成功模型右侧黑质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较假手术组(Ⅲ组)和正常对照组(Ⅳ组)低(P<0.05),而P5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较Ⅲ组和Ⅳ组高(P<0.05);Ⅰ组右侧黑质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Ⅱ组(P<0.05),而P5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低于Ⅱ组(P<0.05);第二阶段:尼莫地平组、左旋多巴组或二者联用干预组与生理盐水组间右侧黑质Bcl-2、P5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蛋白合成水平促进了Bcl-2表达、抑制了P53表达,减缓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OCSP分型结合侧支循环在急性脑梗死期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204例按OCSP分型分4组,各组中以有无侧支循环再分组,评定其出、入院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并均行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1)OCSP分型与头颅MRI有高度一致性;(2)在OCSP各亚型中,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预后差,后循环梗死(POCI)、腔隙性梗死(LACI)预后较好;(3).在TACI及PACI亚型中,有侧支循环的预后较好,POCI及LACI亚型中侧支循环对预后影响不大。结论OCSP分型结合侧支循环可以初步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尼莫地平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娜  许丽珍 《江苏医药》2007,33(3):276-278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脑立体定位注射6-OHDA建立大鼠PD模型,从行为学、病理、免疫组化方面观察尼莫地平干预后PD大鼠旋转行为、黑质细胞的变化.结果 (1)行为学观察:尼莫地平预先给药组PD大鼠模型成功率低于PD模型组.对照组、尼莫地平组治疗前后行为学无明显变化;左旋多巴组、尼莫地平与左旋多巴联合给药组治疗后旋转行为较给药前明显减慢(P<0.05).(2)酪氨酸羟化酶(TH)组阳性细胞计数:第二阶段各组间TH阳性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各组用药前后TH阳性细胞计数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尼莫地平预先干预可降低PD模型成功率,即对PD的预防可能有一定作用;但模型成功后给予尼莫地平未能改善PD大鼠行为学和病理形态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Arc/Arg3.1基因为即刻早期基因(immediate-early genes,IEGs)的一种,是可以直接作为效应因子的细胞结构元件,其在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方面起重要的作用。若Arc/Arg3.1蛋白表达受阻则会损坏LTP的维持,继而损坏长期记忆的巩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体内Arc/Arg3.1表达水平异常增高,且Arc/Arg3.1自身表达易被附近的A低聚物和斑块打乱,这种改变可干扰体内神经网络的集成。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改变如何影响AD的神经生理。本文将对Arc/Arg3.1基因的调控、Arc/Arg3.1蛋白的表达以及在现有AD模型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西汀干预急性期脑卒中后康复的作用。方法:对新发卒中病人使用氟西汀干预,并根据随机双盲的原则分成氟西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1周和4周时分别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量表值以及血浆和血小板5-羟色胺浓度。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抑郁分值较对照组降低,神经功能康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小板5-羟色胺浓度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使用小剂量氟西汀能够减少卒中后抑郁,调节神经递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首发癫痫的“散脑”患者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珍  方琪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2):163-163,168
37例首发癫痫的“散发性脑炎”脑电图痫性发作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发性脑炎”的癫痫患者;且随病程延长发作波消失较快;儿童,青少年患者以弥漫发作波,慢波为主。  相似文献   
7.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大量的研究表明,GBS与感染和感染后的机体免疫反应有关,病变主要累及周围神经。为提高对GBS的认识,将近三年来住院诊治的病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5年6月至1998年6月间,住院诊断的GBS患者28例,均符合格林-巴利综合症诊断标准[1]。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13~62岁,平均38.57±15.22岁。二、临床表现:急性起病者21例,其中1周内12例(42.9%),2周内9例(32.1%),亚急性起病(1月内)3例(10.7%),慢性起病(…  相似文献   
8.
应用失匹配负波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在诊断帕金森病轻度认知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12例非痴呆帕金森病患者和10例年龄、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oddball模式测量受试者的P300和MMN。结果:与对照组[(194.10&;#177;11.93)ms]相比,非痴呆帕金森病组MMN潜伏期[(220.42&;#177;29.91)ms]明显延长(t=2.606,P=0.017),其中8例(67%,8/12)异常,波幅改变无统计学意义非痴呆帕金森病组P300潜伏期(371.00&;#177;61.17)ms较对照组(292.70&;#177;22.33)ms明显延长,波幅(7.36&;#177;3.38)μV较对照组(11.50&;#177;5.34)μV降低(t=-2.214,P=0.039),但潜伏期异常仅5例(42%,5/12)。结论:失匹配负波(MMN)能比P300和MMSE更早和更敏感发现患者的认知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B β1)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对 31例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和TGF β1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在发病后第 1天升至最高 [(4 8.4± 10 .4)ng/L],随后逐渐下降 ,第 3天和第7天分别下降至 (38.2± 9.6 )ng/L和 (31.4± 6 .8)ng/L ,第 7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2 3.7± 5 .9)ng/L ,P <0 .0 1]。轻、中、重三型脑梗死组间在同一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不同大小梗死灶间除发病后第 1天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外 (F =4.13,P <0 .0 5 ) ,其它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其峰值与病情轻重无关 (rs=0 .186 ,P >0 .0 5 ) ,而其与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 (rs=0 .5 0 8,P <0 .0 1) ;脑梗死患者血清TGF β1在发病后第 1天为最低 ,随后渐升 ,至第 7天接近对照组 [(4 2 .1± 8.2 ) μg/L],其变化与病情轻重或梗死灶大小无显著相关 (P>0 .0 5 )。结论 结果提示 :IL 6和TGF β1可能都参与了脑梗死的免疫 炎症反应 ;动态检测IL 6和TGF β1有助于脑梗死的病情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探讨内镜直视下氩气刀治疗下消化道息肉的护理,得出结论:根据APC治疗机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治疗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