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197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197例外科治疗体会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510060)詹友庆,吴秋良广东省佛岗县人民医院(511600)龙素奇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临床比较少见,大多数为恶性[1,2]。我院自1964年至1992年4月,28年间共收治PRT...  相似文献   
2.
胃癌7号染色体长臂的杂合性缺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7号染色体长臂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以初步确定7号染色体长臂上与胃癌相关基因连锁最密切的微卫星多态位点及LOH的临床意义.方法:在70例原发性胃癌中应用多重PCR技术扩增覆盖整个7号染色体长臂的9个微卫星位点(平均遗传距离为10cm),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PCR产物,用GeneScan、Genotyper软件进行分析.结果:9个微卫星位点的LOH均可发生于原发性胃癌,总的LOH频率为34.3%(24/70),其中D7S486和D7S798位点的LOH频率较高,分别为24.0%(12/50)和19.2%(5/26);总的LOH频率随临床分期而显著增高(P=0.046),D7S486位点的LOH频率在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5).结论:在7号染色体长臂D7S486和D7S798位点附近,可能存在与胃癌发展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病变主要发生在右半结肠,以腹块(85%)、腹痛(75%)、体重下降(45%)以及血便(40%)、腹胀(30%)等为主要特点。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19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18例为弥散型B细胞型。治疗宜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的综合治疗方法。结论临床、影像学和内窥镜检查结合可提高诊断率;根治切除者预后较好;规范性化疗可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胃癌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D2S123和D3S1298两个微卫星位点,采用PCR-银染法,对36例胃癌标本进行检测;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Χ^2检验或费歇尔精确检验。结果:两个位点共检出MSI阳性11例,发生率为30.6%(11/36);与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P=0.048)及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4)。结论: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是正常细胞癌变的可能途径之一;中-高分化腺癌或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Ⅳ期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0-2010年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Ⅳ期胃癌患者248例.选择年龄、性别、体质量减轻、血红蛋白、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CA19-9)、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转移部位、治疗模式共12项临床病理参数作为观察指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中位生存时间(MST),用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MST为254 d,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Borrmann分型、治疗模式是影响Ⅳ期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而Cox回归模型显示,上述3个指标也是影响本组Ⅳ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治疗模式是影响Ⅳ期胃癌生存的重要独立因素,姑息化疗联合姑息手术的转化医学模式有助于改善Ⅳ期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自1955年7月至1980年12月,中山医学院肝癌研究室对原发性肝癌536例施行剖腹探查术,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诊断。其中114例作了不同术式的肝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21.3%,手术死亡率为11.4%,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6%、32.1%、23.1%和21.4%。手术切除的114例中,14例为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的小肝癌,其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4.6%和59.6%。本组病例中,6例术后生存超过10年,其中5例仍分别健在11年9月、13年11月、16年2月和17年9月、21年10月,全部能参加正常工作;其中1例小女孩患原发性肝癌施行左半肝切除术,切除肿瘤重为1.2公斤,当时年仅4岁7个月,今已22岁4个月,发育正常,能胜任正常劳动。1例术后11年1个月由于肝癌复发及广泛转移死亡。本文分析讨论了影响肝癌远期疗效的有关因素。从我们28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提高原发性肝癌手术疗效的关健问题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彻底切除原发性肝癌,肝切除量限于全肝组织40%以内为宜。对于有中度至重度肝硬变的原发性肝癌病人,肝切除量超过了40%~50%以上时,往往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7.
60岁以上乳腺癌1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1974年,我院共收治乳腺癌1101例,其中60岁以上患者160例,占同期全部乳腺癌的14.5%。本组老年乳腺癌中,男4例,女156例。伴发病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42.5%),心脏疾患(36.5%),肺气肿(15.6%),慢支(15.0%),肺结核(10.0%)和其它疾病(6.9%)。随诊结果,女患者中有4例发生另一侧乳腺癌,3例发生其它器官的癌瘤。本组患者Ⅰ期10例,Ⅱ期81例,Ⅲ期59例,不能分期10例。4例男患者均行根治术,156例女患者中,1例行扩大根治术,90例行根治术,23例行仿根治术,42例行全乳腺切除术。腋淋巴结转移率男性为66.7%,女性为49.2%。总的五年和十年生存率分别为57.9%和43.1%。本文讨论了影响老年乳腺癌预后的有关因素,总结了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8.
横纹肌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纹肌肉瘤是好发于儿童的恶性软组织肿瘤,本院1965—1987年共收治42例,现就其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42例中男19例,女23例;30岁以下患者24例,占57.1%。发病部位多见于头颈(15例),其次为四肢、躯干。 临床表现:发病至就诊多在半年左右。半数以上病例以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从有肿瘤大小记录的31例中,就诊时肿瘤直径超过5cm者占22例。因癌侵袭周围组织器官而出现疼痛、皮肤溃破、出血、耳鸣、复视、发热、胸闷、阴道不规则出血等;12例有区域淋巴结肿大,8例经X线检查有局部骨质破坏或远处骨转移。 临床分期:参照上海肿瘤医院分期方法,Ⅰ期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处理(附9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友庆  陈琼驹 《癌症》1995,14(1):36-38,79
原发性良性腹膜后肿瘤相当罕见。我院自1964年4月至1992年4月,28年收治原发性良性腹膜后肿瘤91例。本病的临床特点为:(1)发病率较低,仅占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20.0-31.6%;(2)女性多于男性;(3)病程较长;(4)无症状者较多;(5)病理类型以神经纤维瘤最常见,约占本组的40%;(6)手术切除率较高、复发率较低。本病解剖部位特殊,发病隐蔽,早期缺乏症状,肿瘤增大后出现的症状也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中部癌的早期诊断、淋巴结转移特点和清扫范围、胃切除术式与胃中部癌疗效上的关系.方法 分析了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前后10年的历史对比,用生命表法统计生存率.结果 胃切除122例,切除率77.6%,其中根治性切除99例(63.1%),姑息性切除23例(14.6%),其余行转流、造瘘或者单纯手术探查等共35例(22.3%).无1例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率3.14%.总体淋巴结转移率:第Ⅰ站淋巴结转移率(N1)40.9%,第Ⅱ站淋巴结转移率(N2)36.0%,第Ⅲ站淋巴结转移率(N3)20.3%.所有病例1年生存率52.81%,3年生存率40.18%,5年生存率32.3%.本组胃中部癌Ⅰ、Ⅱ、Ⅲ、Ⅳ期五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6.7%、29.2%、7.4%.前10年Ⅰ、Ⅱ、Ⅲ、Ⅳ期胃中部癌的比例分别为1.6%(1/64)、12.5%(8/64)、28.1%(18/64)、58.3%(37/64);后10年分别为6.5%(6/93)、20.4%(19/93)、39.8%(37/93)、33.3%(31/93).总的5年生存率前10年为23.3%,后10年为43.5%.结论 早期诊断是提高胃中部癌疗效的关键;胃切除术式并没有影响到患者的生存率(p>0.05),必须结合胃中部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来选择胃切除术式和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