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詹劲基  丘天祥  苏展  王铁强  静进  廖日炎  林玲 《医学综述》2008,14(12):1907-1909
目的了解工厂企业女性外来务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深圳市光明新区内的1485名工厂企业女性外来务工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分别与361名工厂企业男性外来务工者、133名本地女性工厂企业员工和国内女性常模进行对比。结果工厂企业女性外来务工者的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女性常模(P<0.01);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和总均分高于工厂企业男性外来务工者(P<0.01);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其他因子分和总均分高于本地女性工厂企业员工(P<0.05)。结论工厂企业女性外来务工者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应引起心理卫生工作者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公明地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新区政府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公明地区1994—2006年法定传染病甲乙丙类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疟疾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淋病、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梅毒、艾滋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来流动人口发病率较本地常住人口高,主要与流动人口存在高危行为有关。结论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是当前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多项综合防治手段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2-2007年深圳市公明地区艾滋病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公明地区2002-2007年HIV的流行特征,分析其传染来源和流行趋势,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7年公明地区艾滋病监测资料及个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2002~2007年共发现120例HIV/AIDS病例,男性97例,女性23例;感染主要通过静脉吸毒(51.67%)和性接触(29.17%)途径;120例HIV/AIDS病例中外来流动人员占85.83%(103/120)。结论2005年以后HIV/AIDS在公明地区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今后HIV感染者将大幅度增长,需加大防制力度,防止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2004-2007年布鲁氏菌病部分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深圳市部分监测点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监测结果,并对布病疫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布病的防治措施。方法分析2004-2007年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2006年人间布病的发病率和畜间布病血清学阳性率最高,达到22.04‰和4.81%,男性占77%;临床表现中,乏力、多汗和发热分别占69.23%、53.85%和46.15%;职业特征以挤奶工为主;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12月份到次年5月;饮用同一水源,住处与牛栏的距离不足10米的OR分别为2.40、12.00;与分泌物流产物密切接触、每次作业都洗手、作业年限在一年以上的OR分别为20.842、0.156、0.729。结论监测点2004-2007年人间布病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奶牛间有一定布病的流行;发病人群中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汉族和苗族各占一定比例;人间布病发病季节集中在冬春季;职业特征以挤奶工高发;临床表现以乏力、多汗、发热为主;饮用同一水源、住处与牛栏的距离过近、与分泌物流产物密切接触、作业后较少洗手、作业年限过长为可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工业企业女性外来务工者工作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市光明新区1485名工业企业女性外来务工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了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工作应激量表(WSF)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结果 女性外来务工者工作高应激者占40.4%,其中人际关系高应激者占61.89%;工作应激总分与SCL - 90总分(r=0.46,P<0.01)以及躯体化(r=0.41,P<0.01)、强迫(r=0.42,P<0.01)、人际关系敏感(r=0.41,P<0.01)、抑郁(r=0.43,P<0.01)、偏执(r=0.43,P<0.01)等因子相关系数在0.4以上;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者高应激情况占91.11%,而高应激者中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仅占6.83%.结论 工作应激与女性外来务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相关,研究提示高应激是女性外来务工者心理健康问题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6.
深圳公明地区1996~2001年小学生视力低下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为了掌握小学生视力低下的发展规律,并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1996年5月起在公明地区设定12所小学为监测点,每年开展一次视力监测,现将1996~2001年视力监测资料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09年深圳市劳务工甲型肝炎的流行特征以及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IgG抗体水平.方法 在深圳市44家工厂的4 088名劳务工中随机抽取1 003人的血样本,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AV IgG,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1 003人中抗-HAV IgG阳性率为85.8%,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抗体阳性者平均年龄大于阴性者;抗体水平在男女之间、流水线工人和其他工种工人以及接种过甲肝疫苗与未接种过疫苗人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教育程度越低、来深圳时间越长的工人,其抗体阳性率越高;来自海南、河北、云南、新疆、宁夏、江苏和吉林等省的劳务工人的抗体阳性率最高(100%);抗体阳性者家庭收入较阴性者低.结论 深圳劳务工HA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劳务工对免疫接种的认识贫乏,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指导,并建立持续完善的招工健康体检制度.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光明新区机动车伤害监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机动车车祸急诊伤害分布情况,为伤害事件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2010-2011年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登记,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1年机动车车祸伤害病例累计4 887例,发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和16~50岁,分别占5.44%、84.59%;其主要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73.42%)、商业/服务业人员(占9.17%)、学龄前儿童(占5.93%)等。机动车车祸伤害事件大部分发生在7-24时之间占89.67%;对比2010年,2011年12月机动车车祸伤害发生下降幅度达47.43%。绝大部分伤害事件为非故意伤害事故(99.84%),以轻度伤害事故为主(78.21%),小型载客汽车和摩托车是造成伤害的主要直接交通工具(分别占36.32%、32.11%),另外重度伤害事件中小型载客汽车占52.42%。结论机动车车祸伤害呈下降趋势,绝大部分为轻度非故意事件,但小型载客汽车和摩托车仍是造成机动车车祸伤害的主要原因,加强交通安全宣传以及加大交通安全执法力度,以及采用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手段,能有效预防与控制机动车车祸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高危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研究深圳公路沿线服务场所女性、长途汽车司机STD/AIDS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和效果及两个群体间STD/AIDS知识结构的相关性评价。方法:选择深圳公路沿线高危女性人群、长途汽车司机人群,进行系列的STD/AIDS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STD/AIDS知识问卷调查,并对两组患病状况及STD/AIDS知识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组间和组内干预前后的得分差异有显性(P<0.01)。两组经健康教育干预,有关STD/AIDS知识、传播途径和安全性行为的认识都明显改进。对司机组、高危女性近两年STD/AIDS患病状况回顾性调查发现,两组患病情况及KAP知识均有明显的相关性(r=0.82)。结论:对这两个高危群体STD/AIDS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显,司机和高危女性组在STD/AIDS知识和患病率方面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医院急诊伤害分布情况,为伤害事件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登记,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0年全年累计伤害病例22 784例,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钝器伤(40.24%)、跌倒/坠落(16.46%)、动物伤(13.28%)、刀/锐器伤(11.43%)、机动车车祸(10.51%),发生地点主要是工业和建筑场所(40.80%)、公路/街道(22.65%)等;以非故意伤害事故(83.97%)和轻度伤害(76.30%)为主,机动车车祸是造成重度伤害的主要原因(55.26%);总病例在各时间段分布无明显高峰,不同职业伤害发生时间段不同(2=998,P=0.00),大部分伤害事故发生在08:00-22:00之间,占总登记数的85.51%,一天中17:00-20:00为学龄前儿童伤害事件发生的相对高峰时段(37.43%),16:00-19:00为在校学生伤害事件发生的相对高峰时段(36.91%),00:00时段(12.85%)、20:00时段(8.38%)、21:00时段(8.38%)为自残/自杀意图伤害事件发生的3个高峰时段。 结论 职业伤害、动物伤害及交通伤害是干预重点,对不同人群、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预防控制伤害事件发生要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