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孙杰  钟艳艳  解见业  董静 《重庆医学》2023,(24):3834-3837
<正>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s, OS)是指患者存在两种及以上结缔组织病的重叠,需同时满足相应的结缔组织病诊断标准[1]。目前报道最多是同时合并两种结缔组织病的OS,同时合并3种以上结缔组织病者相对较少见。国内报道1例患有6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OS患者[2],但其中的溃疡性结肠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桥本甲状腺炎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不属于结缔组织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脂和血糖的影响作用。方法 134例IGT患者,予二甲双胍治疗,以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一疗程后,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餐后2h血糖显著下降(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无统计学变化(P〉0.05)。BM I无统计学变化(P〉0.05)。两疗程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餐后2h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下降(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无明显变化,BM I显著下降。结论二甲双胍可降低IGT患者的血糖、血脂,用药4周后即可发挥作用,用药8周后可达到显效,并可降低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管缝合器应用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后病人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576 例经股动脉行CAG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人术前均接受拜阿司匹林、波立维,术后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随机分为两组,缝合器组(267例)在完成CAG后立即拔除股动脉鞘管,选用血管缝合器止血,压迫组(309例)在CAG术后拔除鞘管采用压迫止血.结果 除在血栓形成以及动静脉瘘或假性动脉瘤方面外,缝合器组病人的主要血管并发症低于压迫组,差异均有显著性(χ2=6.63~15.23,P<0.05);而且,缝合器组病人的止血时间及卧床时间均短于压迫组,差异亦有显著性(t′=-58.08、-56.26,P<0.05).结论 应用血管缝合器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 能明显缩短病人止血时间和卧床时间,降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与短期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发病48 h内入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14 d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功能转归情况,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总体患者以及不同年龄段患者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的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短期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22例,其中男性402例(64.6%),女性220例(35.4%);中青年组206例(33.1%),老年组416例(66.9%);转归良好310例(49.8%),转归不良312例(50.2%).转归良好组男性、老年、高脂血症、糖尿病、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史的患者构成比以及年龄、体重指数、前白蛋白、白蛋白、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素氮和尿酸水平与转归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优势比(odds ratio,OR)1.52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23 ~ 2.266;P=0.038]、糖尿病(OR 1.789,95% CI1.171 ~2.735;P=0.007)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1.251,95% CI 1.017~ 1.539;P=0.034)、总胆红素(OR1.054,95% CI1.029~1.081;P<0.001)、尿素氮(OR 1.245,95% CI1.100~1.409;P=0.001)和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OR 2.854,95% CI1.027~3.628;P=0.019)较高为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前白蛋白(OR 0.798,95% CI0.633~0.979;P =0.034)和白蛋白(OR 0.741,95% CI0.693~0.988;P=0.020)较高为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在中青年患者中,转归良好组糖尿病和小动脉闭塞的患者构成比以及年龄、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转归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 2.343,95% CI 1.127 ~4.871;P=0.023)和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 2.041,95% CI1.304~4.125;P=0.027)为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高(OR0.742,95% CI0.639 ~0.937;P=0.044)为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在老年患者中,转归良好组男性、既往卒中或TIA史、心源性栓塞的患者构成比以及前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尿酸水平与转归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 2.797,95% CI1.153 ~4.756;P=0.039)、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 2.586,95% CI.033 ~3.435;P=0.035)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高(OR1.304,95% CI1.027 ~1.656;P=0.029)为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前白蛋白较高为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OR0.795,95% CI0.691 ~0.998;P=0.002).结论 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前白蛋白在老年人群(≥60岁)中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NVAF患者(观察组)分为有脑卒中病史(观察A组)及无脑卒中病史(观察B组)两组,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P-选择素(PS)、D-二聚体(D-D)。另选56例非NVAF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FIB、PS、MPV及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观察B组的FIB、PS、MPV、D-D有统计学差异(P〈0.05),PT、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VAF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有较明显的变化,存在血栓前状态,这种异常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