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左束支(LBB)起搏是一种新型的生理性起搏方式。LBB起搏成功的关键在于LBB夺获的确认。LBB夺获的直接证据是确认LBB夺获的金标准。而在目前确认LBB夺获的间接指标中,左室达峰时间(stim-LVAT)突变、选择性左束支(sLBB)夺获、记录到LBB损伤电流及不同刺激条件下起搏QRS波有诊断意义的变化对于判定LBB夺获特异性可达100%。stim-LVAT等时间绝对值指标也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面对上述众多指标,需要全面分析、灵活运用、综合判定才能更好地指导日常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细胞磁共振成像不能区分磁标细胞的存活状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下磁标记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内外磁共振(MR)成像特点,明确MR对细胞存活状态是否有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离培养猪骨髓MSCs,用超顺磁性铁纳米颗粒(SPIO)标记细胞24h。对未标记MSCs、存活的SPIO-MSCs、死亡的SPIO-MSCs、单纯SPIO进行体外凝胶内1.5TMR成像;开胸结扎前降支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于梗死交界区心肌内直接注射未标记MSCs、存活的SPIO-MSCs、死亡的SPIO-MSCs和单纯SPIO,然后进行体内T2*WI-flash序列MR成像。结果存活的SPIO-MSCs、死亡的SPIO-MSCs和单纯SPIO在体内外T2*WI-flash序列MR图像上均显示为低信号区,单凭图像无法区分。结论细胞MR成像无法区分组织磁标细胞、游离铁和含铁病变,因此对长期细胞示踪结果的解读应该慎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射频消融后长期随访心房颤动的复发率并筛选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临床危险因素,为临床处理PSVT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我科住院PSVT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04例,制订调查表格并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资料和电生理检查资料。术后进行一定时间的随访,确定术后是否仍有心房颤动发作,并以此为分组标准,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寻找PSVT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果104例调查对象平均随访时间(2.3±0.8)年,其中93例(89.4%)有完整的随访结果并纳入临床分析,有15例(16.1%)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单因素分析表明,消融时年龄、合并其他临床疾病、左房内径、房早数目和房早百分比可能是射频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消融时年龄较大为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成功射频消融PSVT后可使大部分患者(83.9%)不再发生心房颤动。对于高龄手术患者,即使成功消融PSVT,术后密切临床随访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标记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合适方案。方法:分离培养猪MSCs,用不同SPIO浓度、不同共孵育时间进行标记,根据标记效率指标(普鲁士蓝染色、细胞铁浓度测定、细胞透射电镜检查)和标记毒性指标(台盼蓝排除试验、CCK-8试验)确定适宜的标记条件,然后对不同标记细胞进行磁共振(MR)体外成像。结果:(1)随着SPIO浓度的增加,MSCs细胞内平均含铁量相应升高;细胞涂片普鲁士蓝染色也显示细胞内蓝染颗粒相应增加。当SPIO浓度为25、50μg·mL-1时,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活力与无SPIO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SPIO浓度增加到100μg·mL-1时,CCK-8试验显示细胞活力下降(P〈0.01);当SPIO浓度增加到200μg·mL-1时,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活力均下降(P〈0.05);(2)设定SPIO浓度为50μg.mL-1,随共孵育时间增加,细胞内含铁量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均P〈0.01);当标记时间为0、2、4、8、16、24h时,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活力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标记时间进一步延长到48h时,细胞存活率有所降低(P〈0.05);(3)按"50μg/ml×24h方案"标记后,1.5TMR成像仪体外MRT2* WIflash检测阈值为7.5×104个细胞。结论:50μg·mL-1×24h方案是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比较合适的磁探针标记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中并发房颤的临床危险因素。了解PSVT患者中房颤的患病率及PSVT患者房颤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研究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PSVT的患者共630例,其中依据临床记录同时有房颤发作的患者编为房颤组,其余无临床房颤发作的患者为对照组。制订调查表格并详细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疾病相关资料、心脏超声检查结果、24h动态心电图结果、电生理检查中确定的PSVT折返机制、旁道数目等资料。利用SPSS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PSVT患者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630例(年龄13~79岁,平均年龄44.2±14.3岁男性326人,女性304例)中电生理检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56例(均为慢-快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74例,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左房内径大及术前频发房性早搏(在AVRT亚组心电图表现为显性预激)为PSVT患者并发房颤的临床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证明性别为PSVT患者并发房颤的独立临床危险因素。结论:PSVT并发房颤的患者常有一定的临床特征:男性居多,左房内径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合并房室结双径路(AVNDP)的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术式的选择。方法:对64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进行电生理检查,观察PSVT发作时传导的顺序,然后进行消融治疗。结果:640例PSVT中检出AVRT AVNDP 68例,检出率为10.6%;有8例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此类患者进行慢径消融治疗。随访所有经治患者均无复发。结论:AVRT合并AVNDP者阻断房室旁道是消融成功的关键;房室旁道作为"旁观者"时也应作房室旁道消融;如仅有(AH)跳跃但无心动过速者无需接受房室结改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经射频消融后房颤的复发率,并筛选术后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间PSVT合并房颤住院成功行PSVT射频消融治疗的病人共104例,其中93例随访资料完整,其中男62例、女31例。15例房颤复发为复发组,另78例为无房颤复发组。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PSVT病人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2.3±0.8年,共有15例(16.1%)术后房颤复发,房颤复发组消融时的年龄、PSVT的病程以及房颤的病程均大于无复发组,而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比例亦高于无复发组。单因素分析表明消融时年龄、合并其它临床疾病、左房内径、房性早搏数目和房性早搏百分比可能是射频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消融时年龄较大为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是PSVT合并房颤患者PSVT消融后房颤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PSVT患者中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危险因素。了解PSVT患者中心房颤动的患病率及PSVT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1月1日到2004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并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PSVT的患者共630例,年龄13-79岁,平均年龄44.2岁,男326例,女304例。其中依据临床记录同时有心房颤动发作的患者编为心房颤动组,其余无临床心房颤动发作的患者为对照组。制订调查表格并详细记录包括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疾病相关资料、心脏超声检查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电生理检查中确定的PSVT折返机制、旁道数目等基本的临床和电生理检查资料。利用SPSS进行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PSVT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果630例调查对象中电生理检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56例,均为慢一快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74例。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左房内径大及术前频发房早(在AVRT亚组为心电图表现为显性预激)为PSVT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证明,性别为PSVT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独立临床危险因素。结论PSVT并发心房颤动的患者往往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男性居多,且有相对较大的左房内径。  相似文献   
9.
窦性心动过速(ST)除了一般性ST外,还有不适当性ST、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以及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等特殊类型。一般性ST多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处理原则是寻找并治疗导致心动过速的病因;不适当性ST主要表现为与机体生理需求不匹配的心率增快,症状明显时首选药物治疗,如无效可考虑射频消融治疗;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则表现为体位直立后心率不成比例的增快,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折返是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主要机制,射频消融治疗常可获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是指由于窦房结病变导致心率不能随代谢增加而增快的病理状态,是病窦综合征(SSS)的一种特殊形式。临床上常继发于心力衰竭、冠心病、SSS等各种心脏疾病,其不但反映基础疾病严重程度,而且还可提示疾病的长期预后。运动负荷试验是通用的检测方法,而通过运动训练和选择性地起搏治疗则可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