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儿童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29例VPS后出现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经验。结果 29例中,分流管堵塞18例,其中脑室端堵塞4例,腹腔端堵塞3例,分流阀堵塞1例,部位不明10例;感染21例,其中脑脊液培养阳性18例,合并分流管堵塞14例,分流管外露2例,腹腔段置入失败1例;分流管断裂1例,硬膜下积液2例,交通性鞘膜积液1例。经过相应处理后,均治愈,有效率为100%;随访1~2年,1例失访,其余28例无复发。结论 儿童VPS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分流管堵塞和(或)感染,且分流管堵塞多由感染所致,给予针对性处理后,可达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 颅骨修补术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手术,但术后并发症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目的 探讨颅骨修补术中消融电极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2020年1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术中分离及止血方式,将患者分为消融电极组45例及手术刀组53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9例婴儿脑积水VPS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 VPS至出现硬膜下积液的时间为1~128 d,中位时间为7d,其中VPS后1周内发生11例(57.9%),1月内16例(84.2%)。18例非血肿型硬膜下积液随访中,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16例(88.9%,16/18)积液自然吸收,另外2例积液体积明显减少。1例血肿型硬膜下积液经钻孔硬膜下血肿外引流术治愈。结论婴儿脑积水VPS后硬膜下积液多在分流术后1月内发生,非血肿型硬膜下积液几乎不引起临床占位效应,且能够自然吸收,通常不需要处理;血肿型硬膜下积液因易导致临床占位效应,一般需要采取外科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9岁。于2010年3月初小现“感冒”,持续约1周,服“感冒颗粒”症状消失。2010年3月20日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阵挛发作,无意识不清,持续约10S,连续2d、3次/d。当地医院EEG检查示弥漫性异常,诊断为“癫痫”。给予丙戊酸镁250mg、2次/d,症状控制可。后出现右手持物不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DRAB)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4月某院脑脊液病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DRAB颅内感染患者,评价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DRAB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12~62 d(平均39.5 d),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包括体温、脑膜刺激征)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痊愈3例,显效5例,放弃或无效(死亡)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8/12),病死率33.33%(4/12),脑脊液细菌清除率为83.33%(10/12)。死亡原因:2例因脑外伤后脑干衰竭,1例因脑实质广泛感染,1例因治疗有效后停药致颅内感染复发、脑脓肿形成。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保持脑脊液引流通畅的前提下,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长程治疗能有效清除脑脊液DRAB,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2017年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先采取改良脑室外引流术,脑室段穿刺后连接直线型连接器、腹腔段分流管从腹部皮下切口穿出,并持续脑脊液引流净化,待病情稳定后去除脑脊液引流装置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Evan’s指数、GCS评分及GOS预后评分。结果 共收治15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患者,年龄19~64岁。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Evan’s指数、GCS评分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例炎症控制后拔除脑室外引流管,余14例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GOS分级,恢复良好(4~5分)13例(86.7%),恢复较差(3分)2例(13.3%)。引流时间59~335 d,平均173.3 d。引流期间无颅内感染及分流管堵塞并发症。出院随访2~5年,平均4.5年,1例因分流管脑室段置于透明隔间隙导致脑室再次扩张,经透明隔造瘘并再次分流后治愈,余病例无并发症。结论 改良脑室外引流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最终分流成功率,尤其适用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经反复治疗失败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3岁。主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4 a余"住院。患者19岁时开始感觉左下肢无力,踝关节不灵活,每天发作2~3次,后逐渐蔓延到整个左半身感觉无力,不能说话,有时左颈、肩部疼痛,每天发作20~30次,症状均在突然下地行走及睡醒后发生,无意识丧失,自己感觉到这种异常后自行停止行走可控制发作,症状每次持续5~6 s,  相似文献   
8.
<正>脑积水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致病因素包括颅脑外伤、颅内肿物等,婴幼儿、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群体。-脑积水的“水”是脑脊液-脑积水的“水”实质上是脑脊液。临床对于脑脊液的定义是: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及脊髓中央管的无色透明液体,对中枢神经系统能发挥缓冲、保护、运送代谢产物及调控颅内压等功能。成年人脑脊液的总量约为150毫升,理论上处于持续产生、循环与回流的平衡状态。若这一平衡状态被打破或扰乱,就会发生脑积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