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究我国真实世界中,于不同地域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对二级预防用药的依从性及其长期预后。方法: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登记研究。本研究选取OPT-CAD研究中诊断为ACS且行PCI治疗的患者。以长江一线为中国南北方分界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对1 42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I LOVE IT 2的老年亚组分析,其中老年女性患者583例,老年男性患者840例。主要终点为靶血管失败(TLF),定义为心性死亡、心肌梗死或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 12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TLF发生率分别为老年女性组6.35%,老年男性组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女性患者发生BARC出血(bleeding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BARC)(1~5级)的风险较老年男性患者显著增高(7.72%vs 4.52%;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老年女性是PCI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4,95%CI:1.19~2.84,P=0.006)。结论 老年女性与老年男性相比,PCI术后TLF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出血风险显著高于老年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体质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接受PCI的5 986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在PCI中植入二代药物洗脱支架,且在术后接受至少1年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入年龄<65岁组、年龄65~75岁组及年龄>75岁组,比较各年龄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再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将患者分入BMI<25 kg/m2组、25 kg/m2≤BMI<30 kg/m2组及BMI≥30 kg/m2组,比较各年龄组及BMI亚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事件生存曲线。结果 年龄<65岁组、年龄65~75岁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和全因死亡发生率与BMI无关(P>0.05);在年龄>75岁组中,随着BMI增大,主要终点事件和全因死亡发生率呈降低趋势,但也与BMI无关(P>0.05)。在年龄<65岁组、年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对心肌梗死(MI)后再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治疗的4 00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接受心脏康复治疗将其分为未康复组(n=3 128)与康复组(n=872)。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校正组间差异。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特点及介入情况、出院用药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绘制缺血事件与全因死亡结局风险曲线。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康复组患者桡动脉入路比例高于未康复组,靶血管位置为左主干比例低于未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特点及介入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康复组患者出院服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比例高于未康复组,服用氯吡格雷比例低于未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出院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既往合并缺血事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研究自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纳入的851例有缺血事件病史,已接受1年DAPT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抗血小板药物服用情况,将患者分为DAPT组(n=584)与单药抗血小板治疗(SAPT)组(n=267)。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12~24个月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DAPT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低于SAPT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全部出血、BARC3-5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长DAPT并不增加全部出血及BARC3-5型出血的风险。结论对于既往合并缺血事件且耐受1年DAPT的ACS患者,延长疗程至2年可进一步降低其心源性死亡风险,且不会增加全部出血及BARC3-5型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置入涂层生物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BP-SES)的冠心病(CAD)患者合并小血管病变对其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I-LOVE-IT 2研究中置入BP-SES的CAD患者1 82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小血管病变分为小血管组(参考血管直径≤2.75 mm,n=1 064)与非小血管组(参考血管直径>2.75 mm,n=765)。所有患者均获得4年随访,分析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小血管组患者4年患者源性的复合终点(PoC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小血管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血管组患者心性死亡的发生率高于非小血管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小血管病变为PoCE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24,95%可信区间1.00~1.53,P<0.05)。结论对于置入BP-SES的CAD患者,合并小血管病变的患者远期预后较差,小血管病变是4年PoCE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ARIS风险预测评分系统对中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CAD)患者出院后长期缺血事件预测能力。方法选取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优选方案研究(OPT-CAD)中两年随访的8 201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CA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ARIS缺血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评分0~2分,n=4 172)、中危组(评分3~4分,n=3 099)和高危组(评分≥5分,n=930)。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介入治疗情况、研究终点。比较PARIS缺血评分对冠状动脉血栓事件(CTE)的预测值及真实值。结果随着PARIS缺血评分风险增高,男性、既往心肌梗死、既往PCI、既往卒中、肌酐清除率<60 ml/min比例均有升高的趋势(P<0.05)。3组随着PARIS缺血评分风险增高,缺血事件、全因死亡发生率均有升高的趋势。高危组与低危组CT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与低危组、中危组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全因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预测的CTE的发生率和真实的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0%、1.75%,中危组分别为3.90%、2.10%,高危组分别10.00%、2.80%。3组中预测事件率均高于真实事件率。结论 PARIS风险预测评分对我国PCI患者术后CTE预测性有限,而对复合缺血事件和全因死亡事件有一定的区分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合并贫血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出血/缺血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 456例接受PCI治疗的合并贫血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的主要结局事件为PCI术后12个月内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2,3,5型出血事件;次要结局事件为PCI术后12个月内发生的复合缺血性事件(由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及卒中构成),以及全因死亡。按六分位法将TG分类为以下7组:TG≤0.78 mmol/L、0.79~0.97 mmol/L、0.98~1.17 mmol/L、1.18~1.37 mmol/L、1.38~1.67 mmol/L、1.68~2.24 mmol/L及TG>2.25 mmol/L组,使用浮动绝对风险法计算每个类别中终点事件的风险比,并在不同多因素校正的COX回归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在收集的7 456例合并贫血的ACS患者中,血清TG>2.25 mmol/L的患者有1 056例设为TG>2.25 mmol/L组,TG≤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SYNTAXⅡ评分与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6 136例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结局事件为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的缺血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次要结局事件为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的全因死亡。分别根据SYNTAXⅡ评分与OPT-CAD评分将患者分为不同评分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采用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计算不同风险组危险比与95%可信区间。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评估不同评分对结局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SYNTAXⅡ评分低风险组相比,SYNTAXⅡ评分中、高风险组发生缺血事件的风险分别为1.81倍、5.67倍,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分别为1.92倍、9.62倍;与OPT-CAD评分低风险组相比,OPT-CAD评分中、高风险组发生缺血事件的风险分别为2.53倍、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