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联合311 nm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99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皮损处使用311 nm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仪照射,同时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对照组仅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在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判定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8周治疗组与对照疗组皮疹总积分为(2.61±1.48)与(3.75±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脓疱、红斑积分下降明显。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7%,对照组不良反应8.3%,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311 nm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掌跖脓疱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其特征性的缺氧方式是慢性间歇性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CIH引起的的氧化应激状态是OSAHS产生机体损伤的关键。现就OSAHS与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睡眠时机体处于低代谢状态,从而体力和精力得以恢复,而睡觉时会发生某些疾病,如睡眠呼吸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解毒方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的治疗效果及炎性反应介质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患者8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炎性反应介质水平、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 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 61%(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心悸、痰多、胸闷气短及神倦乏力等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解毒方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对其术后效果和心功能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间歇性低氧大鼠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OS-AHS模型,将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模型组、吡格列酮干预组,每组12只。干预组给予吡格列酮10ml·kg-1·d-1灌胃,模型、对照组均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实验8周终点处死大鼠,硫代巴比妥酸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比色法、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血清TNF-α、MDA、GsH-Px、H(JMA-IR及胰腺组织NF-K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干预组大鼠血清TNF-α、MDA、FBG、FlNS、HOMA-IR及胰腺组织NF-KB蛋白表达均升高,GSH-Px水平降低(P〈O.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血清TNF-α、MDA、FBG、FINS、HOMA-IR及胰腺组织NF-KB蛋白表达均降低,GSH-Px水平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通过抑制NF-κB核转位降低慢性间歇行低氧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间歇性低氧对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12只,间歇性低氧组24只。造模第8周结束后,两组大鼠均进行胰岛β细胞原代提取,常氧对照组随机分为常氧组和高糖刺激组;间歇性低氧组随机分为模型组、利拉鲁肽(10、50、100 nmol/L)干预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胰岛β细胞上清中8-异前列腺素(8-ISO)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胰岛β细胞凋亡率; Western-blot法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高糖刺激组大鼠胰岛β细胞上清液中8-ISO水平升高,而GSH-Px在模型组及高糖刺激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模型组及高糖刺激组胰岛β细胞凋亡率升高,Caspase-3在胰岛β细胞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高糖刺激组较模型组差异更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利拉鲁肽干预后胰岛β细胞上清液中8-ISO水平降低,而GSH-Px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药物干预后Caspase-3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且高浓度组较中低浓度组变化更明显。结论间歇性低氧导致的氧化应激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胰岛功能损伤的重要机制,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通过对氧化物质的调节,从而减轻胰岛β细胞凋亡,保护胰岛β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抑制屋尘螨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氧化应激反应.方法 将BEAS-2B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F-κB抑制剂组(PDTC组)和ARIs干预组(ARIs组).检测氧化应激指标(MDA和ROS含量、SOD活性);ELISA检测IL-5、IL-13、IFN-γ含量;MTT法检测细...  相似文献   
7.
邸佳  张大维  薛欣欣 《护理研究》2022,(8):1496-149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血液循环驱动泵预防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人均给予血液循环驱动泵干预,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两组病人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病人DVT的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指标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血液循环驱动泵在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1岁。左小腿红斑、结节、斑块伴疼痛3个月。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及胰岛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 建立慢性间歇低氧大鼠模型,将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慢性间歇低氧模型组、吡格列酮干预组,每组16只。慢性间歇低氧及吡格列酮组均循环给予氮气和氧气,常氧对照组组给予常氧对照。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10 mg·kg-1·d-1灌胃,慢性间歇低氧、常氧对照组组均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实验4、8周末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8-异前列腺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胰腺组织核转录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常氧对照组组比较,慢性间歇低氧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丙二醛、8-异前列腺素及胰腺组织核转录因子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降低(P<0.05或P<0.01),且慢性间歇低氧8周组比4周组变化更明显(P<0.05或P<0.01),吡格列酮4组肿瘤坏死因子-α、丙二醛、8-异前列腺素及胰腺组织核转录因子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降低(P<0.05),吡格列酮8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间歇低氧组比较,吡格列酮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丙二醛、8-异前列腺素及胰腺组织核转录因子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升高(P<0.05或P<0.01),且吡格列酮8周组比4周组变化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 慢性间歇低氧可导致大鼠氧化应激及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吡格列酮能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核转位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慢性间歇低氧状态下胰岛功能,且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定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屋尘螨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 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 的影响,探索气道炎症的新干预措施。方法 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屋尘螨组(屋 尘螨)、屋尘螨+Zopol 组[ 屋尘螨+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唑泊司他(Zopol)] 及Zopol 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Zopol),检测各组细胞NF-κB/p65 mRNA 的相对表达量、NF-κB/p65 核蛋白、上清液中IL-29 及IL-6 的蛋白含量。结果 屋尘螨+Zopol 组经屋尘螨及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共同作用24 h 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 NF-κB/p65 mRNA、NF-κB/p65 核蛋白相对表达量、IL-6 及IL-29 蛋白水平均低于屋尘螨组(P <0.05), 但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5),Zopol 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醛糖还原 酶抑制剂Zopol 调控了NF-κB 介导的炎症信号,减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