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三代氧化铝陶瓷对陶瓷(COC)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OC全髋关节置换治疗69例髋关节疾病患者(82髋);选取同期采用金属对高交联聚乙烯(MOP)治疗的29例患者(33髋),对比两组HHS评分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均获随访,时间13~42(23.7±6.7)个月。两组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髋臼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及影像学结果相近,COC组发生脱位3例(3.7%),异响2例(2.4%),一过性坐骨神经牵拉1例(1.2%),双下肢不等长2例(2.9%),术中及术后随访中未见陶瓷组件碎裂;MOP组发生脱位2例(6.1%),双下肢不等长2例(6.9%)。结论三代COC全髋关节置换术关节稳定性良好,短期内临床应用结果与MOP相似,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1病例资料 患者女,31岁。2004年因右足第3趾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硬,在当地医院行局部肿物切除术。2008年肿物复发,来我院门诊行同一足趾局部肿物切除术,于术后6个月肿瘤再次复发。2011年8月来我院门诊行第3趾末节截趾术,术后病理提示侵袭性纤维瘤(图1),8个月后再次复发。2014年3月因右足第3趾肿物破溃伴第2趾新发肿物来我院住院治疗(图2),术中截除第3趾残留足趾及切除第2趾局部肿物,快速冰冻病理显示两处均为侵袭性纤维瘤,遂扩大第2足趾切除范围并行植皮术,术后病理示第2,3趾侵袭性纤维瘤(图3),切缘阴性(图4)。10年来患者未接受任何放化疗,本次入院全身检查未发现其他转移灶。  相似文献   
3.
跟腱是人体最强壮的肌腱,主要负责踝关节的跖屈活动.跟腱断裂是最常见的肌腱断裂,占所有大肌腱损伤的20%~35%[1],患者多为男性,且常见于运动性损伤.急性跟腱断裂主要是剧烈运动、锐器切割、跟腱紧缩时受到撞击所致.同时,由于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减轻,及胫后肌、跖肌腱等代偿跖屈,跟腱断裂常被误诊,迁延为陈旧性损伤,从而延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钛合金微粒对成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了解骨溶解后炎性反应因子和成骨细胞间的关系。方法将培养成骨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钛合金微粒处理组:5 mg/mL(A组)、10 mg/mL(B组)、15 mg/mL(C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72 h后TNF-α、IL-1β和IL-6含量的变化。结果培养72 h后,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钛合金微粒可增加成骨细胞TNF-α、IL-1β和IL-6含量,刺激破骨细胞导致骨溶解可能是关节松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男, 52岁。入院8 h前因外伤致右手破溃疼痛出血, 指体畸形、活动受限(图1)。X线片示:右示指近节指骨骨折伴长段骨质缺损, 中指近节指骨近端骨折;环指近节指骨基底部累及关节面粉碎性骨折(图2)。专科检查:右示指指体仅桡侧约0.6 cm皮肤相连、指骨长段缺损、掌背侧皮肤缺损、创面以远指体干瘪、无血运;示中环指指体畸形、指端感觉减退、血运较健指差、活动受限;手背大部分皮肤淤紫、血运欠佳, 拇小指活动、感觉、血运无异常。急诊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手清创缝合、示指残端修整+中指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环指指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术, 术中示指于第二掌骨头水平行残端修整术, 中指近节指骨骨折累及少许关节面予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环指累及关节面粉碎性骨折, 且手背皮肤血运欠佳, 以三根直径1.6 mm克氏针分别固定于近节指骨中远端、第三和四掌骨远端, 经中指近节指骨切口, 通过触摸、牵拉复位骨折, 克氏针折弯, 近节指骨克氏针分别与掌骨两根克氏针固定;透视调整固定位置、骨折透视满意后以钢丝固定克氏针。术后预防感染、改善循环等, 手背皮肤无坏死、指体血运良好, 切口甲级愈合(图3)。术后2周予石膏辅助固...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改善假体的生存率,减少陶瓷部件相关的并发症,新一代氧化铝复合陶瓷开始应用于临床,文中分析氧化铝复合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1年8月应用第4代氧化铝复合陶瓷对陶瓷对50例(59髋)髋关节疾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Harris评分及X线检查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获得有效随访43例(52髋),平均随访21.4个月(12~40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0±16.3)分(11~6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92.6±5.3)分(80~100分)。未发生陶瓷组件的碎裂及假体脱位,1髋(1.9%)出现异响,1例发生症状性血栓。结论氧化铝复合陶瓷对陶瓷界面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大头颈陶瓷假体的使用减少了术后脱位率,关节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制备第3代陶瓷股骨头假体陶瓷微粒方法,为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和陶瓷微粒对组织相容性研究提供材料。方法取1枚第3代陶瓷股骨头假体部件,制成不规则碎块状,通过球磨法和无水乙醇重力液力分级法制成人工关节陶瓷微粒,分析微粒元素和粒度,用扫描电镜观察陶瓷微粒表征。结果元素分析在球磨过程无杂质污染。处理后90%陶瓷微粒直径<3.19μm,符合医学实验研究的要求。结论本研究使用的方法可以产生大量陶瓷微粒,可以为人工关节陶瓷材料体内外研究提供微粒来源。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2岁,因右腹股沟包块4个月入院。患者于2018年1月2日因右足拇趾单侧疼痛流脓4个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手足外科行右拇趾肉芽组织切除、嵌甲根治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由于磨损微粒导致的假体周围组织炎症、骨溶解及无菌性假体松动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新的磨损界面-陶瓷对陶瓷开始应用于临床[1],随着材料特性的不断改进及假体设计的不断完善,其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陶瓷关节经历了第一代(1974~1988)、第二代(1988~1994),及近年来第三代(1994至今)、第四代(2003至今)的发展[2]。通过其在临床的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6月至2021年6月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采用胫后动脉穿支带蒂或游离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2~62岁,平均(42.2±13.8)岁;带蒂皮瓣20例,游离皮瓣5例;缺损面积最小3 cm×5 cm,最大16 cm×7 cm。带蒂皮瓣旋转160°~180°修复受区创面,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皮瓣切取面积6.0 cm×4.0 cm~22.0 cm×9.0 cm。术后记录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22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换药后创面瘢痕愈合或二期植皮愈合良好。皮瓣无臃肿、无溃疡、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和受区外观恢复良好,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具有供区损伤小、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外形美观、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