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可出现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呈阵发性发作.发作时可伴有心输出量下降而导致胸闷、头晕,或原有器质性心脏病加重而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转复PSVT,改善或消除其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极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心律平和胺碘酮对PSVT的转复率及转复时间,以供PSVT发作时临床选择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素(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盐酸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对60例心力衰竭患者口服盐酸苯那普利(苯那普利组30例)和安慰剂组(安慰剂组30例)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浆ET-1、AngⅡ、NO水平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1、AngⅡ及N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经盐酸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ET-1、AngⅡ及NO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P<0.01)。结论血浆ET-1、AngⅡ及NO水平升高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重要的病理特征之一。经盐酸苯那普利治疗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其机制可能与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改变及其与CHF患者心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F患者60例为心力衰竭组,然后按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组25例,心功能Ⅲ级组21例,心功能Ⅳ级组18例;根据CHF病因分为冠心病组、高血压性心脏病组及扩张性心肌病组。选择同期无器质性心脏病且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PN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UA。结果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APN水平、hs-CRP、U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组间AP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8,P>0.05);治疗前后心力衰竭组AP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与hs-CRP、UA呈正相关(r=0.325,P=0.009;r=0.248,P=0.048)。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更加明显,APN在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易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Phage display随机肽库筛选出与肺癌NCI-H1299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并通过ELISA和免疫组化鉴定其特异性和亲和力,为寻找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标志物打下基础.方法 以肺癌细胞NCI-H1299为靶细胞,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MRC-5为吸附细胞,在37℃下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肤库进行四轮减性筛选,挑取单克隆、扩增纯化噬菌体、并经ELISA初步鉴定噬菌体克隆亲和力;对阳性克隆提取质粒,浏序后合成多肤,多肽标记荧光素FITC,以其在肺癌组织芯片上鉴定多肽的亲和力及特异性.结果 经ELISA初步鏊定,随机挑选的18个单克隆中,其中3号对NCI-H1299亲和力最高,将其命名为Phage ZL-3.细胞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证明,荧光素标记的多肽FITC-ZL-3对NCI-H1299具有高亲和力.结论 利用噬菌体随机十二肽成功筛选出与肺癌细胞具有较高亲和力的多肽ZL-3,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静脉注射控制快速型房颤心室率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环庆  蓝代颜 《广西医学》2002,24(8):1184-1185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注射控制快速型房颤心室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42例快速型房颤患,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继以1mg/min静滴,观察心室率变化。结果:42例患中38例心室率得以有效或转为窦性心律,有效率90.48%。其中一过性头昏头晕8例、头痛例,恶性5例(呕吐2例),一过性血压下降5例,静脉炎4例,Q-T间期不大于0.5秒。结论: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型房颤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蓝代颜 《实用新医学》2001,3(11):971-97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心率变异性(HRV)改变以及可达龙对其影响。方法:观察30例冠心病患经可达龙治疗12周后HRV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HRV降低,经可达龙治疗后,HRV显增加,室性心律失常显减少。结论:提高迷走神经张力,恢复HRV可能是可达龙抗心律失常,改善冠心病患预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尿α1微球蛋白、24h尿蛋白排泄量的变化及赖诺普利对这些指标的影响。方法:测定赖诺普利治疗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6个用ET、NO浓度及尿α1微球蛋白、24h尿蛋白排泄量,并与5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经赖诺普利治疗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尿α1微球蛋白、24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下降,血管活性物质ET水平明显下降,NO明显升高。结论:血管活性物质ET、NO水平变化在的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及肾功能损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赖诺普利可有效地降压、保护靶器官肾功能,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调节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素 (ET -1)、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及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盐酸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对 6 0例心力衰竭患者口服盐酸苯那普利 (苯那普利组 30例 )和安慰剂组 (安慰剂组 30例 )治疗 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浆ET - 1、AngⅡ、NO水平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 - 1、AngⅡ及N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经盐酸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ET - 1、AngⅡ及NO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 ,而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 ,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血浆ET - 1、AngⅡ及NO水平升高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重要的病理特征之一。经盐酸苯那普利治疗后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其机制可能与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