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药知识在法国的传播是中法医学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回顾中药在法国的交流和传播历程,以及当今法国的中药市场、法规、协会和教育状况,对当今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和促进中医国际化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早期入华传教士们博物学视野下对中药进行零星介绍是这一交流的开端.鸦片战争之后,赴华考察的医生和药学专家,凭借他们的理解,纷纷出版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替泊芬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维替泊芬处理组。先采用CCK-8法确定维替泊芬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的最低抑制浓度,而后采用4μmol/m L维替泊芬处理MDA-MB-231细胞,采用TranswellTM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0、4、8、12、16)μmol/m L维替泊芬对MDA-MB-231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Yes相关蛋白(YAP)及其靶基因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维替泊芬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最低抑制浓度为4μmol/m L。4μmol/m L维替泊芬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侵袭及迁移。维替泊芬下调MDA-MB-231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c-MYC、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及YAP、CYR61和CT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维替泊芬通过下调YAP及其靶基因CYR61、CTGF表达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血型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出1例RhD阴性受血者输注DEL型血液后诱发抗-D产生.方法 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型抗原及抗体检测,PCR-SSP法进行RhD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受血者ABO血型为A型,Rh分型为ccdee,直抗阴性.受血者随机输注的3位供者均为DEL RhD1227A纯合型,且受血者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肪血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储存期的主要代谢途径转换,为脂肪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储存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脂肪血和正常全血各10 U,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制备当天(d 0)、d 14、d 35分别取样,采用UPLC-MS/MS检测红细胞内的代谢物。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标本糖酵解途径和磷酸戊糖途径代谢物的差异,分析脂肪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储存期的代谢途径变化。结果:d 0实验组红细胞内代谢物葡萄糖、腺嘌呤、丙酮酸、GSH、GSSG和烟碱酰胺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 14实验组红细胞中葡萄糖、丙酮酸和G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腺嘌呤、烟碱酰胺和GSSG水平高于对照组。D 35实验组红细胞中葡萄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腺嘌呤、烟碱酰胺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丙酮酸、GSSG和G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红细胞相比,脂肪血红细胞储存期内能量代谢减弱,磷酸戊糖途径增强。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ABO 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常见原因有红细胞抗原减弱和血清抗体减弱[1].血清抗体减弱或缺失多见于新生儿、老年人、ABO 亚型或免疫低下的患者.健康成年人缺乏相应ABO 抗体的情况比较罕见,机制尚不明确[2],但在某些疾病或生理情况下会有抗体减弱或缺失,在这种情况下,ABO 基因检测就显得尤其重要[3].最近笔者发现 1 例因抗 B 抗体(抗-B)缺失导致ABO 血型鉴定困难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蒋玉林 《长寿》2004,(6):29-29
一个人步入老年期之后,种种生理机能会受到影响而逐渐减退,记忆力电同样如此。老年人对近期发生的事尤其容易遗忘,常常因丢三落四而误事。如何改善老年人的记忆功能呢?科学家认定。科学合理的膳食,是改善老年人记忆的简便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KM2下调对乳腺癌他莫昔芬(TAM)耐药MCF-7细胞系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以浓度梯度法诱导获得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细胞系(MCF-7R);细胞增殖与凋亡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KM2的表达;将表达针对PKM2的shRNA慢病毒干扰载体感染耐药细胞系,RT-q PCR、Western blot验证干扰效果,分别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与MCF-7细胞相比,MCF-7R细胞对他莫昔芬的抵抗能力显著增强(P0.01),PKM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稳定干扰PKM2的耐药细胞中PKM2的mRNA和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PKM2干扰后可明显抑制MCF-7R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0.01)。结论 MCF-7R细胞中PKM2表达明显高于MCF-7细胞,沉默PKM2可以抑制MCF-7R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人群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献血者的KIR基因多态性及其特征分析。方法筛选2016年6月-2019年6月重庆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人群中OBI献血者105例,采集外周血样提取DNA并作KIR基因分型;通过与国际等位基因网站公布的KIR基因型数据库对照分析,判断KIR基因型ID及单体型,计算基因表型频率(某种基因出现例数/总例数)、基因型频率(某中基因型出现例数/总例数)和基因频率(F)=√1-基因表型频率)。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05例OBI献血者均含有的KIR基因有2DL4、3DL2、3DL3和假基因3DP1;F>70%的KIR基因有2DL1、2DL3、3DL1、2DS4和假基因2DP1,其中KIR 2DS4第5外显子存在缺失的F为26.32%。F<30%的基因有2DL2、2DL5、2DS1、2DS2、2DS3、2DS5、3DS1。OBI献血人群分别与重庆汉族、河北汉族、江苏汉族和拉萨藏族比较,KIR 2DL3基因频率均降低(χ^2分别为9.598、12.236、13.719、10.974,P值均<0.05);OBI献血人群2DL2、2DL5、2DS2、2DS3与乌市维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215、6.981、19.498、11.819,P值均<0.05);OBI献血人群2DL2、2DS1、2DS2、2DS3、2DS4与高加索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2.477、3.877、34.937、6.909、4.271,P值均<0.05);OBI献血人群与重庆汉族相比,KIR 2DS4*del频率升高(χ^2=12.911,P<0.05)。OBI献血人群与长期慢性HBV感染组相比,2DS2、2DS3频率降低(χ^2分别为13.005、8.289,P值均<0.05),但2DS4、3DL1频率升高(χ^2分别10.032、3.865,P值均<0.05);OBI献血人群与强直性脊柱炎组相比,2DL3、2DS3基因频率降低(χ^2分别为7.851、16.504,P值均<0.05);OBI献血人群与男男同性恋HIV-AIDS组相比,2DS4、3DL1基因频率升高(χ^2分别为15.491、4.475,P<0.05);OBI献血人群与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组相比,2DL1、2DL2、2DL3、2DL4、2DL5、2DS4、3DL2、3DL3、2DP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448、30.934、17.942、15.638、4.227、13.802、32.667、35.653、36.566,P值均<0.05)。共发现21种KIR基因型,其中基因型AA1(49.52%)最为常见,其次为BX2(18.1%)。结论OBI献血人群的KIR基因多态性具有自身特征,KIR 2DL3是OBI的潜在保护基因,KIR 2DS4*del则是OBI的潜在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人口学特征,为高原地区制订无偿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昌都市中心血站血液管理信息系统,选取2012年11月至2021年6月(开展采供血业务以来)的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学历,并收集研究对象的献血相关数据,包括一次献血量、献血次数等。对高原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各年份(除外2016-2018年)男性无偿献血人次所占比例始终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总无偿献血人次比为2.6∶1.0。2012年11月至2021年6月,其他少数民族累计无偿献血883人次(33.57%),汉族累计无偿献血1 747人次(6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偿献血者平均年龄由2012年的(39.63±8.50)岁降低至2021年的(30.15±8.73)岁,呈现年轻化趋势。不同学历献血者中,本科、大专及高中学历献血者是献血主力人群;不同职业献血者中,以公务员、军人为主力人群,占33.88%。一次献血量200 mL的有1 519人次,占57.7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对输血相容性试验的影响。方法 将经过检测为正常ABO血型的献血者红细胞按照A、B、O、AB血型分为A、B、O、AB 4组,制成5%悬液。IVIG倍比稀释后,对以上4组红细胞进行致敏,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红细胞的致敏效果;对致敏后的红细胞进行热放散试验,并检测热放散试验后上清液中存在的抗体。结果 4组红细胞均可被稀释比例为1∶4的IVIG致敏,其中A组和AB组红细胞致敏强度最强,O组最弱;IVIG稀释比例为1∶8时,可观察到稀释后的抗体对A组红细胞致敏强度仍最强,AB组红细胞被致敏强度次之,B组红细胞极少被致敏,O组红细胞为阴性。致敏后4组细胞中A组能放散出与A型和AB型红细胞反应的抗体;B组能放散出与B型和AB型红细胞反应的抗体;AB组能放散出与A、 B、 O、 AB型红细胞反应的抗体。结论 IVIG可体外致敏红细胞,致敏效果较好的是A型和AB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致敏效果最差。致敏后的红细胞能放散出影响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抗体,IVIG可能影响输血相容性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