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血管病时冠状动脉微血管重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状动脉微血管在冠状动脉血流量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等都有冠状动脉微血管重构的发生,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血流动力学、神经体液因素、内皮功能障碍、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堆积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2组,A组268例,年龄〈70岁;B组152例,年龄≥70岁。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穿刺部位血肿以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长期中等强度运动联合标准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病人的效果。方法:药物标准治疗的30例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1年运动训练组(ET,Ⅰ组,n=15),和非运动训练组(Ⅱ组,n=15)为对照组。运动前、后测6min步行试验和检查超声心动图。结果:1年后,两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减少[Ⅰ组:自(71.1±9.7)mm降至(61.0±6.6)mm;Ⅱ组:自(69.1±9.5)mm降至(64.8±8.1)mm],两组的LVEF和6min步行试验结果明显改善[Ⅰ组:LVEF自(30.8±9.9)%升至(48.0±10.1)%;6min步行距离:自(378±81)m升至(545±96)m;Ⅱ组:LVEF自(29.9±8.7)%升至(40.7±7.2)%;6min步行距离:自(369±89)m升至(463±101)m](P均〈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运动训练组的LVEDd明显减少,而LVEF和6min步行距离也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长期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使心力衰竭病人在标准药物治疗获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左室重构和收缩功能,增加6min步行距离。  相似文献   
4.
胃异位胰腺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异位胰腺比较少见,据报道,胃异位胰腺约占胃粘膜下肿瘤的20%。我院自1993年6月以来共发现胃粘膜下肿瘤7例,其中2例确诊为胃异位胰腺,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男,58岁。因上腹部不适、嗳气、纳差就诊。查体:心肺正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内镜检查:胃窦部小弯侧有大小约1.0cm×0.8cm之半球形隆起,广基,粘膜稍充血,顶部有脐样凹陷。经胃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中央开口,抽出少许无色液体,淀粉酶测定为2800u,而其本人血清淀粉酶为138u(正常值小于200u),尿淀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梗死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和心肌纤维化的动态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 AMI.术后24 h存活114只.随机分为 AMI 组和替米沙坦治疗组(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治疗组于每天上午8时灌胃(替米沙坦60 mg·kg~(-1)·d~(-1)),其余均喂食等量蒸馏水,于4、7、14 d和28 d后测量大鼠心率、血压、心室重量/体重(VW/BW),并计算存活率及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和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 (1)28 d时,治疗组的累积存活率明显高于 AMI 组(45%和40%,P<0.05);14、28 d时治疗组心室相对重量明显低于 AMI 组(P<0.05)。(2)梗死后4 d,AMI 组和治疗组大鼠的梗死区出现大量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波形蛋白 VA 表型阳性细胞,7 d后逐步降低;同时该区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阳性;28 d时,治疗组α-SMA 及 PCNA 阳性率明显低于 AMI 组(P<0.05),而在非梗死区,α-SMA 及 PCNA 阳性率较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 d时,治疗组梗死区 CVF 明显低于 AMI 组(P<0.05);在非梗死区,14、28 d时,治疗组 CVF 明显低于 AMI 组(P<0.01)。结论替米沙坦可改善大鼠 AMI 后心室重构并降低病死率,可明显抑制梗死区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和增殖,并降低梗死区和非梗死区 CVF。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2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BNP-32浓度,并动态观察心功能分级(NYHA )Ⅲ级、Ⅳ级患者治疗 2 wk 后 BNP-32水平变化。比较不同NYHA分级与不同病因的BN P水平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1)心衰组BNP水平 8 58.7±326.9 ng*L-1明显高于对照组 109.3±37.6 ng*L-1 (P<0.01)。心衰组和对照组的BNP水平的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 781.9~935.5 ng*L-1和 95.3~123.3 ng*L-1,相互之间无交叉。(2)血清BNP 水平对慢性心衰的诊断界值为 120 ng*L-1时,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7%。(3)NYHA Ⅱ级、Ⅲ级和Ⅳ级的BNP水平分别为 638 .5±224.5、878.0±334.0 和 1045.8±585.1 ng*L-1([ WTBX〗P<0.01),BNP水平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818 ,P<0.01),与原发病无相关性(P>0.05)。(4)BNP水平较高的患者预后差,治疗后BNP水平下降者疗效较好,反之疗效差。结论BNP水平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和治疗效果评估、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中使用5F指引导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02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按指引导管大小随机分为A组(6F指引导管,n=54)和B组(5F指引导管,n=48),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穿刺部位相关并发症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的穿刺部位并发症高于B组(P〈0.01),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5F指引导管在冠心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中减少穿刺部位相关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到的破裂斑块部位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的血流变化。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行PCI的冠心病患者36例,按IVUS所见,将患者分为有破裂斑块(RP)组18例和无破裂斑块(CTL)组18例,应用校正的TIMI帧数法(cTFC),研究PCI术后冠状动脉的血流变化。结果 RP组共发现18处破裂斑块,破裂斑块空腔面积平均为(3.3±2.8)m2,破裂斑块处斑块负荷平均为68.7%±12.1%,CTL组为69.2%±11.7%。RP组平均cTFC由术前25.5±8.0降为22.1±5.3(P=0.13),CTL组则由术前25.2±7.6下降到15.1±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CTL组相比,在破裂斑块处行PCI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帧数下降不明显,可能与该处介入后冠状动脉微小血管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前24 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PCI后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40 mg,使用1个月]对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28例接受择期PCI术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组(n=127)和常规治疗组(n=201)。主要终点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定义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大于正常上限值(ULN)3倍],次级终点为30天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复合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谷丙转氨酶(GPT)≥3倍ULN作为安全性终点。结果患者无失访。序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8.7%和17.9%(OR为0.435,95%CI为0.212~0.889,P=0.020),序贯治疗组30天MACE发生率为9.4%,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8.4%(OR为0.435,95%CI为0.231~0.925,P=0.027)。两组出现GPT≥3倍ULN分别有5例(3.94%)和1例(0.5%)(P=0.034)。结论在择期PCI患者中,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可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30天MACE,但应警惕转氨酶升高。  相似文献   
10.
心脏康复治疗对冠心病PTCA术后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224例行PTCA术后的患者被分为康复组(110例)和PTCA对照组(114例),康复组接受运动康复治疗,而对照组不参加任何运动训练。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入选时及治疗8周后的血脂水平。结果:经过8周心脏康复治疗,康复组患者血脂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PTCA术后患者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