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机分为疏血通组与丹参组,两周后复查Fg和D-二聚体,再次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Fg与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Fg、D-二聚体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丹参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血通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丹参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通过疏血通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急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出血组20例(CH组)、脑梗死组61例(CI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9例(SAH组),及同期住院的非心脑血管病及肝肾功能正常者38例(ControI组),用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CH组、CI组、SAH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1)。CH组和CI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AH组较CH、CI组显著增高(P〈0.01);且病情中、重型组显著高于轻型组(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大灶组高于小灶组(P〈0.05)。【结论】NT-proBNP异常分泌参与了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对病情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伏贴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2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按照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采用三伏贴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6%,优于对照组9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贴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候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critcal illness neuropatly,CIP)是一种继发于危重病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轴突变性疾病.危重病性肌病(critical illness myopathy,CIM)也继发于危重病,其主要特点为肌肉萎缩和坏死.CIP与CIM可以单独发生,但往往合并发生,二者临床表现均为肌肉无力和麻痹,在危重病患者中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机分为疏血通组与丹参组,两周后复查Fg和D-二聚体,再次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Fg与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Fg、D-二聚体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丹参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血通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丹参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通过疏血通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在临床上被诊断为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我国慢阻肺总体发病率为8.6%,20~30岁人群发病率为2.1%,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3.7%。实践证明,其实慢阻肺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慢阻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因何种原因致病?如何预防与治疗?以便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患者NT-pro BNP、6MWD的影响。方法:将20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ACEI,不能耐受时使用ARB,β受体阻滞剂选用卡维地洛或者酒石酸美托洛尔,利尿剂选用双克和(或)螺内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参附注射液各2m L注射足三里和阴陵泉穴,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0.9%Na Cl各2 m L,在足三里和阴陵泉穴附近进针,2组疗程均为14 d,隔日1次。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心功能、NT-pro BNP,进行6 min步行实验(6MWT)。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功能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观察组NT-pro BNP的平均水平为1 973.4 pg/m L,对照组为1 944.6 pg/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T-pro BNP的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穴位注射,能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NT-pro BNP的水平,增加6 min步行距离。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率失常,通常表现为心房发生350~600次/分钟的不规则颤动,这是由于失去了正常节律所致。房颤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血栓栓塞、心脏衰竭等并发症,最严重的是脑卒中,增加死亡风险。心电图是医生判断房颤的硬性指标,能够明确心率情况,证实是否存在房颤。但由于房颤患者心电图主要特点就是“乱”,波形之间也没有规律,期间也完全不规整。基于此,本文将具体探究房颤的发生机制及心电图波形在房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