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了12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24h内及6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用全自动血凝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可作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初筛指标之一,而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可作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比较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指标之一,并为其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猝死尚无准确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无创伤或无自我伤害,而未预想到的突然死亡为猝死,WHO规定发病〈6h死亡者,但有的学者则主张发病〈24h死亡者统称为猝死。我们按WHO标准收集了2003-2004年50例老年猝死病例,对其猝死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求了解老年人猝死原因及相关因素,从而获得一些预防措施,增进老年人健康和寿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左心室辅助循环对急性左心衰竭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以探讨左心室辅助改善心力衰竭作用机制.方法 23只实验犬完全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9只,对照组9只和假手术组5只.实验组:急性左心衰竭后行左心室辅助循环;对照组:心力衰竭形成后不进行左心室辅助;假手术组:只开胸未行其他处理.于术后3h将动物处死,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TNF-α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的TNF-α和NF-κB表达较实验组明显增加,心力衰竭60、180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F-α 60 min:(2.19 ±0.22) ng/L比(1.58±0.22) ng/L;180 min:(2.23±0.27) ng/L比(1.73 ±0.27)ng/L,P<0.01. NF-κB 60 min:(0.30±0.02)比(0.19 ±0.01);180 min:(0.35 ±0.04)比(0.22 ±0.02)].结论 左心室辅助通过抑制急性心力衰竭后TNF-α和NF-κB的表达,保护心肌细胞并抑制继发性损害的发生,认为是左心室辅助改善心力衰竭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将124例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随机分为A组64例和B组60例,两组均于发病8 h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静脉溶栓,在此基础上A组和B组分别顿服氯吡格雷负荷剂量600、300 mg,之后均予维持量75 mg/d口服.观察两组冠脉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发病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A组冠脉再通50例(78.1%)、未通14例(21.9%),B组分别为37例(61.7%)、23例(38.3%),两组比较P=0.045;A、B组LVEF分别为55%±1.1%、52.8%±2.2%,P<0.05;发病30 d内A组和B组分别有24例(40%)、33例(51.6%)发生MACE,P>0.05.认为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不能使AMI患者近期预后得以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5.
张爱国  葛庆峰  吴曼 《河北医药》2013,35(5):755-756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肾疾病的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严重影响靶器官的结构及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尽管医学界在治疗高血压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治疗药物和手段不断发展,但全球高血压控制状况却不容乐观.目前其患病率仍在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充铁刑后对心力衰竭合并轻度贫血患者疗效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入选102例心力衰竭伴轻度贫血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右旋糖酐铁)、对照组各51例.随访半年,并于随访前后测定血常规、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浓度、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测定6 min步行试验距离,判定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在随访结束后,判定两组患者病死率有无差异.结果: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血红蛋白(Hb)较前显著升高,CRP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NT-proBNP、MDA较前均显著降低,SOD显著升高,而且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心功能分级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中,Hh、CRP、NT-proBNP、MDA、SOD、6 min步行距离及心功能分级在治疗6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EF%在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对于心力衰竭合并轻度贫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充铁剂治疗,可使其临床进一步获益,未诱发或加重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葛庆峰  闫杰 《临床荟萃》2005,20(11):601-60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AMI组34例及正常对照组33例,AMI组在入院时、24小时、72小时、7天及28天抽取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AMI组入院时血清脂联素浓度[(8±5)mg/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1±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浓度[(14±12)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AMI组动态血清脂联素浓度的监测中发现,24小时血清脂联素浓度[(6±4)mg/L]、72小时血清脂联素浓度[(6±3)mg/L]与入院时相比较显著降低(P<0.01),而其浓度在7天[(8±4)mg/L]和28天[(7±4)mg/L]时逐渐升高,但未达到最初水平;AMI组入院时和28天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差值与入院时CRP呈负相关关系(r=-0.587,P=0.01)。结论在AMI患者中血清脂联素水平存在动态变化,其在AMI发病和早期恢复中可能起到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并参与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前期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在我院体检和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按其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43例、高血压前期组42例、原发性高血压组43例,测定所有入选者的血清生化指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其颈动脉IMT.结果 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颈动脉IMT均高于正常血压组[(1.36±0.48)、(1.39±0.51)、(1.02±0.41)mm,P均<0.05],高血压前期组、正常血压组颈动脉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相关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3、0.260,P均<0.05).结论 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高血压前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加,应注意早期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至理想血压水平,以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兔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内膜增生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脂联素组与模型组各20只。血管成形术后,脂联素组经兔耳缘静脉注入重组脂联素,模型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3组均给予普通饮食饲养。4周后测定各组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1并观察血管病理学变化。结果脂联素组血清内皮素-1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成形术血管段内膜厚度明显高于脂联素组,管腔狭窄程度明显高于脂联素组(P〈0.01)。结论脂联素具有抑制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生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干预治疗,评价干预效果。方法336例患者分为3组,无冠心病组55例、心绞痛组153例、心肌梗死组128例。记录其临床特征、血清hs—CRP、生化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hs-CRP异常升高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300mg/d)和辛伐他汀(40mg/d)治疗2周。结果治疗前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hs—CRP水平高于无冠心病组;超重、吸烟、血脂异常、心肌酶升高的患者hs-CRP水平也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hs-CRP水平相关(P〈0.05)。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治疗2周,心绞痛、心肌梗死组血浆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hs—CRP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且与超重、吸烟、血脂紊乱、心肌酶升高、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