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运重建策略及病变血管对重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运行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中心行IABP的重症ACS患者193例,根据IABP运行时间分为3个时间段:≤24h38例、25~120h106例、≥121h49例。观察不同血运重建策略: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PCI后CABG、药物治疗及病变血管对IABP运行时间的影响。结果≤24h、25~120h及≥121hIABP运行时间患者高血压(68.4%vs 49.1%vs%71.4,P=0.012)、左前降支病变(36.8%vs 59.4%vs65.3%,P=0.010)、右冠状动脉病变(31.6%vs 14.2%vs 8.2%,P=0.008)、PCI术(55.3%vs 34.9%vs 8.2%,P=0.000)、CABG(44.7%vs%56.6 vs 83.7%,P=0.000)、急诊PCI(52.6%vs 39.6%vs 16.3%,P=0.001)、完全血运重建(55.3%vs 61.3%vs 85.7%,P=0.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ACS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接受PCI患者IABP运行时间较短;左前降支病变、行CABG患者IABP运行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心源性休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1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入选本次研究,联合用药组(n=100)应用多巴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组(n=91)给予多巴胺药物治疗。密切注意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肌酐、每小时尿量、血浆β型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和临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7 d后,联合用药组有较高的治疗显效率(P=0.099)和较低的死亡率(P=0.0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舒张压水平较高(P=0.012)。恶性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结论与单纯多巴胺比较,多巴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心源性休克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且有降低总死亡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复方丹参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就诊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加入复方丹参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5.7%,两组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复方丹参丸联合阿司匹林质量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改善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出现无复流/慢血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6年—2011年在我院因心肌梗死行急症PCI出现无复流和慢血流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IABP和不用IABP的两组(慢血流和无复流患者分别分为应用IABP组和未应用IABP组),比较两组的患者BNP、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2(AngⅡ)、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的改善情况,从而评价IABP对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的治疗作用。结果应用IABP的患者BNP、ALD、AngⅡ较未应用IABP的患者峰值提前,降速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IABP的患者EF值较未应用IABP的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ABP对改善心肌梗死行PCI后无复流/慢血流患者的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重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4年10月~2017年5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行IABP的重症ACS患者239例,其中女性70例(19.3%),根据30 d生存情况,分为30 d存活组198例,30 d死亡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30天存活组相比,30 d死亡组患者中女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单纯药物保守治疗患者所占比例更高,心率更快(P均0.05),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治疗、预置入IABP患者所占比例较低(P均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OR=0.28,95%CI:0.08~0.94,P=0.039)是IABP辅助重症ACS患者30 d死亡的保护因素,女性(OR=2.45,95%CI:1.01~5.92,P=0.047)、心源性休克(OR=7.86,95%CI:2.83~21.81,P0.001)是IABP辅助重症ACS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I是IABP辅助重症ACS患者的30 d死亡的保护因素。女性、心源性休克是IABP辅助重症ACS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持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对女性患者,应积极纠正心源性休克并尽可能选择PCI治疗。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疾病进展迅速,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尽管近年来对于脓毒症的研究和认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于脓毒症引起的心肌病(sepsis-induced cardiomyopathy, SICM)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SICM机制与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不同。在脓毒症中,内毒素、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等化学介质会导致心肌细胞代谢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下调。这些因素可抑制心肌细胞内ATP的产生,而导致心脏功能和结构障碍。本综述侧重脓毒症发生后心脏的脂质、糖类、酮体、氨基酸和线粒体代谢变化特点。除对线粒体代谢炎症管理外,以代谢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可能成为SICM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