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间期并发急性左心衰的特点。方法对79例血液透析间期并发的急性左心衰回顾分析。结果高血压、容量负荷过重是急性左心衰的主要原因和死亡原因。实行序贯透析73例心衰得以纠正,2例转为腹膜透析,4例死亡。结论序贯透析是治疗血透间期并发急性左心衰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任大利  苗保霞 《中外医疗》2009,28(27):90-91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皮下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的12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并用Epo组)6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61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1)治疗组(并用Epo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成规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组治疗前后贫血指标及心功能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治疗后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2组治疗后在呋噻米、地高辛应用剂量减低人数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并用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安全有效,心功能指标及运动耐力提高,降低了死亡率,改善了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DM)易引起心血管病这一事实已被公认,Framingham研究表明,对于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其心血管病发病率都是DM组高于非DM组。本文旨对老年NIDDM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氟伐他汀能否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探索其机制。方法符合标准的A患者49冽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确诊接受常规治疗(阿斯匹林、倍他乐克、硝酸酯类、ACEI)。治疗组(25例)同时给予氟伐他汀40mg/d睡前服,连服半年;对照组(24例)不予调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血脂,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半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1),而对照组上述2项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但均〈3倍正常值上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对比三组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A、B组总有效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C组SBP和DBP值均明显低于同期A组、B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轻,与单独用药相当,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病因与临床特点(附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急性联合变性是以脊髓后索、侧索和部分神经根同时损害所引起的变性疾病 ,主要临床特征为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和伴发锥体束征。本病是可治愈的 ,但近年来误诊者较多 ,有的造成患者痴呆甚至死亡 ,这应引起临床的高度警惕。近 1 0年来 ,本院神经科收治亚急性联合变性 1 6例。现作回顾性分析。1 资料分析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3 4~ 72岁 ,中位年龄 5 6岁。起病均为亚急性或慢性进行性 ,发病至就诊时间为 5 0天~ 2年 ,中位时间 7个月。既往有慢性胃炎史 7例 ,慢性结肠炎史 1例 ,素食史 4例 ;口角炎 2例 ,长期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对47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A组)、50例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B组)及4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C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A、B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脉压(24 h 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高于C组(P均<0.05);同C组比较,A、B组存在更高的血压节律异常及晨峰现象(P均<0.05).B组24 h SBP、24hPP均高于A组(P均<0.05),A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高于B组(P<0.05).A组血压晨峰发生率高于B组(P<0.05),两组血压昼夜节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压持续升高、脉压增大、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及血压晨峰现象与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及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更多存在血压晨峰;脑梗死患者收缩压较冠心病患者高.  相似文献   
8.
危重病急诊医学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医学新分科,是跨学科的新专业,原发病可以多种多样。但其并发症却大致相同,即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在危重病急诊医学的主要任务是对高危疾病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和认真处理。即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对危重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郭静  姜虹  苗保霞 《微创医学》2006,25(4):625-626
目的 比较线性可调钠透析与标准透析在血透过程中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情况.方法 对36例血液透析过程中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规律性血透患者,分别行线性可调钠透析与标准钠透析各10次,监测透析前后及透析过程中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结果 ①两种透析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无差异,透析中的超滤率、超滤量及透析后体重差异亦无显著性;②标准钠透析透析中发生症状性低血压者明显高于线性可调钠透析(P<0.05).结论 两种透析模式对钠的清除量大致相等,可调钠透析与标准透析相比,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明显提高,可提高病人对超滤的耐受性,降低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线性可调钠透析与标准透析在血透过程中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情况。方法对36例血液透析过程中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规律性血透患者,分别行线性可调钠透析与标准钠透析各10次,监测透析前后及透析过程中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结果①两种透析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无差异,透析中的超滤率、超滤量及透析后体重差异亦无显著性;②标准钠透析透析中发生症状性低血压者明显高于线性可调钠透析(P〈0.05)。结论两种透析模式对钠的清除量大致相等,可调钠透析与标准透析相比,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明显提高,可提高病人对超滤的耐受性,降低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