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0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贲门癌经腹纵隔内根治性切除术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腹纵隔内贲门癌根治方式。[方法]对1992年-1999年间经腹切开膈肌脚入路,用管状吻合器在纵隔内行食管胃(空肠)吻合5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根治性切除贲门癌及其上方6cm-7cm食管时,清除纵隔下部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率为19.2%(103/536)。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食管切缘癌残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结论]经腹切开膈肌脚,扩大后下纵隔视野,有利于实施贲门癌根治术、纵隔内食管胃(空肠)机械吻合术,并发症少,适用于浸润食管长度小于2cm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层粘连蛋白因子受体(LNR)在胃肠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Envision二步法方法对95例GISTs检测,观察HIF-1a,VEGF和LN-R.在GIST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按Flecther标准将95例GISTs分为极低风险(2例),低风险(12例),中度风险(53例)和高度风险(28例),HIF-1a,VEGF的表达率在极低和低风险,中度风险和高度风险GISTT中的表达逐渐升高,3组比较有较显著差异(P<0.05);而LN-R仅7例表达,在侵透浆膜的中度恶性和高度恶性中占6(83.7%)例表达.肿瘤按直径<5cm,5~10 cm,>10cm和核分裂<5/50HPF,5~10/50HPF,>10/50HPF分为三组,HIF-1a,VEGF的表达也是渐升高的趋势,且3组比较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 HIF-1a,VEGF和LN-R在GISTs中的表达可能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用标志物.同时可能给GISTs的抗血管分子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建立合适的人胃肠道间质瘤裸鼠动物模型,可为以后在活体状态下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细胞提供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组织块接种于不同周龄裸小鼠腋下和臀部的成瘤情况。方法:将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组织块分别接种于4,8周龄BALB/c(nu/nu)裸鼠的腋下和臀部,观察在一定时间内,不同周龄裸鼠不同部位的瘤体成瘤率,生长速度,破溃率和转移率。结果与结论:4周龄裸鼠的成瘤率及生长速度明显高于8周龄裸鼠(P〈0.05),且接种于腋下的成瘤率较臀部高;4周龄与8周龄裸鼠的肿瘤破溃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接种于臀部的肿瘤破溃率大于腋下(P〈0.05);在肿瘤软化消失率方面,8周龄裸鼠明显高于4周龄裸鼠(P〈0.05),同龄裸鼠中,臀部高于腋下。说明不论接种部位如何,周龄越小的裸鼠,移植瘤成瘤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但对于相同周龄的裸鼠,不论接种部位如何,肿瘤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国,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胃癌的癌变过程是有多因素、多基因、多步骤的综合过程。有文献表明胃癌的发生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下,多种原癌基因的活化和多种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了胃癌的发生、发展,研究胃癌相关基因不仅对于了解胃癌的发病机制十分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使用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并与近端胃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的变化.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行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观察组)32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对照组)30例的胃癌患者,其中男46例,女16例;年龄(58±10)岁.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观察组:Ⅰa期5例,Ⅰb期9例,Ⅱ期12例,Ⅲa期6例;对照组:Ⅰb期3例,Ⅱ期5例,Ⅲa期10例,Ⅲb期1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胃底贲门癌患者根治性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方法前瞻性人组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拟行根治性胃切除的123例胃底贲门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1例,在根治性胃切除术后分别行空肠间置吻合术、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及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月行胃排空试验和食管下段pH值测定以评估患者食管反流情况.追踪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情况:于术前和术后12月评估患者肝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3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空肠间置吻合组、食管残胃后壁吻合组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分别有1例(2.4%)、10例(24.4%)和7例(17.1%)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分别有1例(2.4%)、7例(17.1%)和8例(19.5%)患者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时发现钡剂反流入食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食管下段pH值分别为6.9±0.2、6.8±0.1和6.9±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术后1年,3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疲劳、恶心呕吐、疼痛症状、便秘及腹泻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术前(均P〈0.05);空肠间置吻合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恶心呕吐、便秘及腹泻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近端胃癌患者根治性胃切除术后采用空肠间置吻合术、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及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均能够满足消化道重建的需要,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空肠间置吻合重建术在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是比较理想的近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以减少复发。方法回顾分析10年手术治疗31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访了解术后5年复发情况,以与术后复发有关的因素为变量组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性回归分析。结果 5年复发率为48.39%(15/31),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手术方式、组织学亚型、肿瘤体积和是否外侵对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均有影响(P〈0.05)。结论手术方式、组织学亚型、是否外侵和肿瘤体积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术后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8.
贲门癌胸腹联合切口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癌根治术采用胸腹联合切口,比单纯经腹或经胸显露好,尤其施行根治Ⅱ式(R_2)或根治Ⅲ式(R_3)手术清除各组淋巴结时,选择开阔的切口甚为重要。常规的胸腹联合切口,需切断肋弓和腹直肌,术后易并发肋软骨骨髓炎及切口感染。为此,我们自1988年1月以来使用改良切口,较原切口效果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ω-3脂肪酸在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40例,采用mFOLFOX-6方案术前化疗2周期,对照组(20例)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术前1d及术后6d加用ω-3脂肪酸,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康复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6d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2、4、6d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术后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血液感染及肺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3脂肪酸能降低患者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正>胃癌是全世界范围内致死性最强的恶性肿瘤之一,但是目前胃癌病人5年生存率仍很低,大多数胃癌病人死于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因此寻找针对胃癌敏感性及特异性都很高的靶向药物就显得极其必要。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orbooylase,ODL)催化鸟氨酸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