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在伴有严重脊髓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有严重脊髓受压的颈椎病患者62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按照围手术期是否使用MP分为MP治疗组和对照组。MP治疗组38例,术中操作达椎前或后路达椎板时静脉给予MP30mg/kg,15min滴完;45min后给予5.4mg/kg/h维持23h,术后第1~3天均按80mg/次静脉滴注,每天2次;术后第4天停用。对照组24例,施行同样减压术,于手术当时开始常规使用地塞米松(DXM)治疗,10mg/次,每天1次,应用3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脊髓功能JOA评分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MP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JOA评分分别为6.9±2.3分和7.5±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P治疗组JOA评分为11.9±3.2分,改善率为49.5%;对照组为9.1±2.1分,改善率为16.8%,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消化道溃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中4例出现症状加重,经对症处理后1例完全恢复,2例肢体仍有麻痛感,1例肌力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围手术期大剂量使用MP在伴有严重脊髓压迫的颈椎病患者的减压治疗中具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有效地预防由于手术所造成的神经刺激症状,相关并发症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喀什市男男性行为者社会网络与多性伴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结构化问卷在喀什市开展横断面研究.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交网络成员均为少数民族是调查对象近六个月性伴>5人的危险因素(OR=2.36,95%CI.1.11~5.01,P=0.03);社交网络中有>30岁的成员是调查对象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中的预防作用。方法:10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常规治疗组40例,早期肠内营养组60例。前者旱期给予全胃肠外营养,5~7d后再逐渐过度至肠内营养。后者病后12~24h内即行肠内营养支持。余治疗不变。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例数及胃内pH值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B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P〈0.05),B组胃液PH值高于A组胃液PH值。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危重患者应激性溃疡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腰_(4-5)、腰_(5~)骶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仅占5%~22%。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约10%-20%需手术治疗。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之一。我们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发现,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很快缓解,但受累神经根分布区麻木、拇趾背伸和跖屈肌力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少年四肢长骨恶性肿瘤切除后长节段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方法及其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10月共10例进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四肢长骨超长病灶骨恶性肿瘤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10.2岁(范围6~16岁)。骨肉瘤7例,尤文肉瘤3例;肱骨肿瘤2例,股骨肿瘤7例,胫骨肿瘤1例。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占病变骨全长的比例为80.9%(范围71.4%~89.3%)。考虑青少年涉及骨骺生长问题,手术在保证肿瘤扩大切除的前提下,采用自体腓骨移植、传统假体结合钢板、3D打印设计保留关节骨骺的超长假体,并在假体与骨结合端做3D打印骨小梁的骨长入处理,两端保留骨骺的短力臂设计辅助钢板及交锁螺钉增强稳定性。主要观察X线片及CT检查评估假体重建稳定性及骨连接端3D打印处理处骨长入情况,同时评估患者术后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5~58个月,平均随访22.9个月。1例术后2年复查X线片示移植腓骨有骨吸收迹象,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明显异常;2例术后1年半至2年内出现辅助钢板断裂,给予更换断裂钢板目前内固定良好。按照国际保肢学会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高龄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冠脉搭桥术高龄患者(>70岁)30例,其中14例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16例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测定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点呼吸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含量(CaO2)和术后氧合指数(OI),呼吸机支持时间,气管插管拔除后24h内自主呼吸频率和呼吸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CaO2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OI相应时点较术前显著增高。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术后各时点CaO2明显高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组(P<0.05),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术后各时点的OI值均显著低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组(P<0.05),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呼吸机支持时间较短(P<0.05),气管插管拔除后自主呼吸频率较平稳(P<0.05)。结论大于70岁患者行冠脉搭桥术其呼吸功能均受影响,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优点较多,更适合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外科就诊,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年龄段、BMI分型、胃食管连接处形态等分别分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男性患者食管下括约肌(LES)中心至鼻孔的距离较女性长,男性患者LES静息压力、LES残余压均低于女性患者,LES松弛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年龄各组之间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纳入本研究的4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当中伴有偏胖及肥胖患者占62%,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或偏低者食管体部蠕动成功率约78%,偏胖及肥胖者食管体部蠕动成功率为68%。(4)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远段LES以上3、7、11 cm处压力及平均压力均比正常人降低,远端收缩积分(DCI)明显低于正常人,收缩前沿速度(CFV)、远段各节段蠕动波传导速度均大于正常人。(5)每个完整吞咽的分析,正常蠕动66.10%,失蠕动16.70%,小蠕动缺损9.60%,大蠕动缺损6.50%,快速同步收缩1.10%。(6)每位患者食管动力学的综合分析显示,蠕动正常162例,占40.50%,大缺损弱蠕动61例,占15.25%,小缺损弱蠕动72例,占18%,频发失蠕动85例,占21.25%,无蠕动12例,占3%,快速收缩/同步收缩8例,占2%。(7)根据胃食管连接处形态,51%伴有食管裂孔疝,LES与膈肌脚完全重叠率4.7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中男性的食管运动功能差于女性,食管动力学无年龄和体重相关差异性。胃食管反流病与正常人比较,LES压力和食管体部运动功能明显降低,其中频发失蠕动、小缺损弱蠕动和大缺损弱蠕动为多见。胃食管反流病多伴有食管裂孔疝,因而LES功能明显降低。食管体部运动功能无食管裂孔疝相关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脉络膜厚度(CT)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APACG患者35例43眼,CPACG患者26例46眼和正常对照组46例81眼参与这项研究。EDI-OCT用于测量和比较APACG、CPACG及正常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距黄斑中心凹2mm鼻侧、颞侧、上方、下方的CT,分别标记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鼻2mm(N 2mm)、颞2mm(T 2mm)、上2mm(S 2mm)、下2mm(I 2mm)。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CT的相关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T与APACG、CPACG的关系。结果:APACG,CPACG和正常对照组在所有位点的CT均无差异(P>0.05)。所有位点的CT与眼轴长度(AL)呈负相关。N 2mm、I 2mm还与年龄、前房深度(ACD)呈负相关,SFCT与年龄、AL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 2mm与APACG存在相关性(P=0.029),OR值和95%的置信区间为0.975(0.953,0.997)。各位点CT与CPACG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AL、ACD是CT的相关因素。S 2mm的变薄与APACG相关。然而,CPACG与各位点CT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小脑扁桃体切除与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两种手术方法治疗ChiariⅠ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2012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总共97例ChiariⅠ型畸形患者,A组行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小脑扁桃体切除55例;B组行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42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空洞消退情况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病率.结果 门诊随访6个月~8年,共随访到85例患者,按Tator疗效标准,A、B组优、良、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进空洞消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分别有5例、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术后一过性头痛分别为25例、18例,术后早期脑脊液漏并皮下积液分别为8例、6例,A组死亡1例,总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和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小脑扁桃体切除均是治疗Chiari Ⅰ畸形的可靠方法,两者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而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手术步骤较少,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19岁,因“发现右侧颅顶部包块伴头痛1个月”于2009年5月24日入院。患者自诉:于2000年右侧头顶部砸伤,当时无昏迷,伤处形成一核桃大小的包块,后自行消失,但头皮下形成一小凹陷。9年后患者平卧时右顶凹陷处可触及一包块隆起,站立时包块消失。入科时查体:发育正常、自动体位、神志清楚、右侧颅顶部可触及约2.5cm×3cm的凹陷,无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