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人体泡球蚴病较罕见,但却是一种致命的蠕虫病。本研究旨在确立宿主对多房棘球绦虫抵抗力/易感性与Th1/Th2细胞之间的关系。 从感染的长爪沙鼠腹腔获取泡球蚴,置无菌生理盐水中粉碎,取悬液。经乙醚轻度麻  相似文献   
2.
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已成为红细胞期疟原虫疫苗研究的热点。作者报道了用约氏疟原虫MSP-1(PyMSP-1)编码的DNA疫苗免疫小鼠,可获得抗子孢子攻击感染的免疫反应,效果与同类编码抗原加佐剂相似,免疫后的小鼠显示高水平的保护性抗体。 PyMSP-1的构建:VR1012载体插入一个新的多接头以连接小基因组件和人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特异信号序列;另一载体VR 1012 tPA p2 p30,含破伤风毒素p2和p30辅助性T细胞表位,从约氏疟原虫  相似文献   
3.
恶丝虫通常感染家犬、家猫和野生的食肉类动物。人体感染后出现的病理变化取决 于成虫寄生的部位和虫荷数。寄生于人体的恶丝虫成虫通常只有在宿主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虫体变性前以外科手术摘除后才易确定,而未成熟者极易与其他几种寄生丝虫混淆,难以鉴定虫种。虽然多位电泳分析同工酶可  相似文献   
4.
在有氧环境下 ,各种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普遍含有活性氧族 (ROS) ,其中包括过氧化氢 (H2 O2 )、超氧基(O- 2 )和羟基 (HO·)等。高浓度的这些物质对生物的脂膜、核酸和蛋白质代谢均有严重的影响 ,所以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形成了各种抗氧化系统 ,以抵抗这些活性氧族的破坏作用 ,并由一些酶类来修复由氧化作用所致的损害。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A、类胡萝卜素、超氧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谷胱甘肽还原酶以及peroxiredoxin(Prx)等[1,2 ] 。Prx是一类具有显著抗氧化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脑囊虫病受到了各国重视。由于难以获得充足的特异性抗原,限制了该病免疫诊断的应用和发展。本次研究以肥头绦虫ORF株囊尾蚴作为抗原,结合免疫印迹试验,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CSF)中的抗体,并以猪囊尾蚴抗原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宿主感染蠕虫后的典型特征之一。白细胞介素-5(IL-5)又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分化的主要因素。体外培养试验证明,嗜酸性粒细胞是蠕虫感染的效应细胞,但体内试验对其抗蠕虫的效应还不清楚。本研究以IL-5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将非转基因C3H/HeN小鼠作为对照,比较两者感染旋毛虫幼虫后肠内的成虫数、雌虫的生殖力和骨骼肌中的幼虫数。  相似文献   
7.
本次研究旨在检测26岁以下人群中曼氏血吸虫病的血清阳性率,以确定年轻人的感染范围,并作为近期传播的指标。 作者曾用免疫印迹试验(EITB)确定血吸虫病血清阳性率最高的10个市(38%至25%)和最低的10个市(1.35%至5%)。自25岁以下人群中采取血样,注明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8.
在泰国西部边境,恶性疟原虫几乎耐受所有的抗疟药。青蒿素衍生物是最有效的抗疟化合物。它们对恶性疟原虫广谱耐药虫株疗效好且安全,其衍生物包括青蒿酸酯钠、蒿甲醚,前者的口服剂型应用最广泛。作者比较了以青蒿(酉虎)酯钠和蒿甲醚对广谱耐药型恶性疟原虫再燃病人进行为期7天治疗的疗效。 研究地点位于泰缅边境,当地疟原虫传播比较单一,近50%为恶性疟原虫感染。病人为经血片确诊并在63天内再燃者,不包括  相似文献   
9.
1997年6—9月,在英国爱丁堡寄生蠕虫学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地的130位代表讨论了3个主题:蠕虫的基因与基因组;酶与药物靶;免疫学与疫苗。 基因组计划:剑桥大学的Harris等已接近完成了Caenorhabditis elegans线虫基因组序列分析的研究,总数约16000个基因分布于100Mb的DNA中。Johnston等应用原位荧光技术,绘制血吸虫基因与相应染色体图谱,并且以序列表达标记物分析、确定了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十年里,已确定众多的曼氏血吸虫病疫苗抗原,其中WHO所挑选的六种抗原即Sm97、GST、rIrVs、Sm23、TPI和Sm14已在实验室中作了一系列独立的保护性效果测试,但它们仅能诱导40%左右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