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同济医院图书馆为满足数字信息环境下个性化、立体化和多样化的读者需求,借鉴PDCA循环管理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提升信息服务能力的举措,并提出了深度挖掘读者需求、建设高素质的服务团队、倡导全员参与信息服务等完善PDCA循环管理、助力学习型医院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VP)的技术操作及风险控制.方法 将14例患者病变椎体的CT薄层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重建椎体三维结构,在3D MAX软件中根据器械尺寸建立虚拟穿刺针模型,在计算机上将2种软件重建的三维数据相互导入,并在2种软件中分别对病变椎体进行穿刺路径及参数的术前模拟评估,寻找出X线机导向下及CT导向下较为简便的穿刺操作方法并实施PVP治疗.结果 通过X线机导向下进行的术前模拟发现,按照模拟角度倾斜X线球管及影像增强器并使穿刺针整体投影至穿刺侧椎弓根影内,在透视监视下直线进针不会穿破椎弓根内缘进入椎管.按照模拟方法对14例患者的17个椎体行PVP治疗,其中3例胸椎转移瘤在CT导向下实施治疗,11例共14个椎体在X线机导向下完成治疗,术中出现椎旁软组织渗漏3例,椎间盘渗漏1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状.术后患者疼痛症状不同程度缓解,其中4例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胸椎及腰椎的PVP治疗在可靠的穿刺方法支持下、在完善风险控制及处理预案的准备下,具有在基层医院顺利开展并进一步推广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放射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分析。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进行超选择股骨头供血动脉插管,动脉造影,推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尿激酶等药物溶通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口服中药苍术15g,羌活12g,升麻12g,防风12g,牛膝12g,蒿本12g一日一剂,十五天一个疗程。结果:24例患者治疗后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及改善;病变区血管分支增多、增粗;影像随访显示股骨头骨质不同程度修复,总有效率90·3%。结论: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放射治疗对椎体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6例椎体转移瘤分为3组,放射治疗组(放疗组)21例,总辐射剂量为30Gy,分10次于2周内完成;PVP治疗组(PVP组)20例,骨水泥粉液比例为1∶1,灌注量为胸椎2~5ml,腰椎为3~6ml;PVP联合放射治疗组(联合组)25例,PVP后第3~4天开始放疗。结果对所有病例均按既定计划完成治疗。治疗后1天及1、3、6个月,联合组疼痛完全缓解和显著缓解率均高于放疗组和PVP组,疼痛缓解快速、持续时间长。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椎体转移瘤在疼痛缓解、防止椎体塌陷及压缩性骨折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疗效肯定且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T和MRI的价值和局限性。方法 在53名受检者正常腰椎间盘的CT图像、40名受检者正常腰椎间盘的MR图像上,对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获得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CT、MRI影像学特征和相关测量参数,L3~S1各层面左、右侧穿刺线与腰神经根后缘的最近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对显示穿刺线的骨性标志点上关节突优于MRI,MRI对软组织密度分辨力较CT高。结论 CT、MRI是确定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重要手段, 能显示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穿刺前应首先选择CT检查,必要时联合MR检查可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自制日服中成药装量情况,为生产、使用和管理部门提供参考。方法对省级三家中医院自制日服中成药装量情况根据剂型、装量、以及按DDD数为标准的可使用天数等项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装量的随意性较大,不合格的品种占61.84%,多剂量品种占71.05%。结论装量需要进行规范,建议最小销售单元装量应以服用天数的整数倍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运用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对胆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运用Seldinger技术对10例胆道大出血患者进行急诊选择性肝动脉及其分支造影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粒或弹簧圈。结果 10例均为胆道术后出血的患者,其中1例为术后3个月发生,行选择性肝动脉及其分支造影均发现异常.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3例,血管染色征2例和假性动脉瘤形成5例。3例经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后。患者出血均停止。痊愈出院。结论 胆道大出血的急诊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Objective: To compare mini-probe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MCUS)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n preoperative T and N staging of esophageal cancer, and to find out the MCUS parameters to judge lymph nodes metastasis for esophageal cancer. Methods: Thirty-five patients received both MCUS and CT preoperatively, on both of which the T and N stages were determined. The accuracy,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ng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ng value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results.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MCUS was 85.7% in T staging and 85.7% and 80.0% in N staging by two different methods, which were 45.7% and 74.3%, respectively, by CT. Conclusion: MCUS is better than CT in preoperative staging for esophageal cancer. The ratio of short to long axis (S/L) combined with short axis is a useful way to determine lymph nodes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9.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在肝病时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碱性羟受比色法测定124例肝脏疾病患者及45例健康人的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并同时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谷丙转氨酶(ALT)活力,结果显示:肝脏疾病患者血清胆碱脂酶与正常对照比较活力降低,且以肝癌患者降低量为显著,其降低顺序为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脏疾病患者血清CHE活力与血清蛋白质含量,ALT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CHE与总蛋白,白蛋白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  相似文献   
10.
胡鸿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127-127
目的观察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提高小儿腹泻治愈率。方法对来我院求医的120例小儿腹泻患儿,采用综合方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20例患儿中痊愈67例、好转(显效+有效)42例,总有效率为9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综合方法治疗小儿腹泻效果确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