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8岁,身高172 cm,体重82 kg.因"左侧肢体麻木8天,活动不灵,伴言语不清7天,躯干及双下肢有大面积红疹"于2020年10月13日入院.患者既往患2型糖尿病3年,现使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早24 u,晚20 u ih;吸烟史25年,40支/d,未戒;饮酒史25年,...  相似文献   
2.
杨哲  胡雪  吴庚香 《广西医学》2021,43(17):2089-2092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PCOS组、PCOS+槲皮素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0只。PCOS组和PCOS+槲皮素组大鼠每日颈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6 mg/100 g,正常对照组大鼠颈部皮下注射等量油剂,连续给药20 d。末次给药后的次日清晨,PCOS+槲皮素组给予槲皮素100 mg/kg灌胃两次(间隔4 h给药),PCOS组及正常对照组灌胃等量溶剂。次日麻醉大鼠后,收集卵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采集血清检测性激素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COS组和PCOS+槲皮素组卵巢组织均呈多囊样改变,且血清睾酮水平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COS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降低,丙二醛浓度升高(均P<0.05);与PCOS组相比,PCOS+槲皮素组大鼠血清SOD浓度升高,一氧化氮、丙二醛浓度降低(均P<0.05)。结论 PCOS大鼠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失衡,槲皮素能较好地改善PCOS大鼠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该院不良反应监测网上报的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病例,同时检索2000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录的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文献,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上报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4例,检索文献获得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的个案报道26篇(26例),共30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占63.33%),女性患者11例(占36.67%);患者年龄为32~85岁,平均年龄为61.4岁;过敏反应发生时间最短为口服后5 min,最长为连续口服6个月,其中17例(占56.67%)发生于用药后≤3 d;过敏反应包括皮肤过敏(19例)、过敏性休克(3例)、血管神经性水肿(5例)、药物热(2例)和过敏性哮喘(1例);5例(占16.67%)报告了更换其他调节血脂药替代治疗方案。结论:他汀类药物可导致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哮喘等过敏反应,用药时应注意患者的用药监护,特别是首次用药初期;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对于应用他汀类药物利大于弊的患者,应阐明发生过敏反应时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甘草酸对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甘草酸组、手术+生理盐水组和手术+甘草酸组,每组10只。通过主动脉缩窄术诱导小鼠心肌肥厚,术后分别给以连续4 w生理盐水或甘草酸灌胃治疗。采用超声检测评价小鼠心功能,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等组织病理学方法评价心肌肥厚及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MAPK总蛋白。结果主动脉缩窄术4 w后,手术+甘草酸组小鼠的心功能相关指标较手术+生理盐水组明显改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相关组织病理学指标也明显降低,且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而假手术+生理盐水组与假手术+甘草酸组之间上述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甘草酸具有抗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其机理可能与抑制ERK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歇式空气压力波治疗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康复效果。 方法将2016 年 1 月至2017 年 8 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规范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间歇式空气压力波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 d采用NHISS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以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采用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并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30 d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和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 d,观察组患者的Fugl Meyer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间歇式空气压力波治疗结合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偏瘫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死亡原因,为降低患者病死率提供借鉴。方法:对2020年1月11日至2月11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COVID-19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入院后第1次与死亡前最后一次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N末端脑钠肽前体、超敏肌钙蛋白I、乳酸脱氢酶、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或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结果:80例死亡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2岁,年龄≥60岁者占78.75%(63/80)。入院时重型患者36例(45.00%),危重型44例(55.00%);58例(72.50%)合并有基础疾病,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入院后第1次与死亡前最后一次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白细胞计数升高[8.01(4.86,12.29)×109/L比12.55(8.25,17.66)×109/L],淋巴细胞计数降低[0.70(0.46,0.88)×109/L比0.54(0.39,0.75)×109/L],降钙素原升高[0.20(0.11,0.74)μg/L比1.00(0.20,1.99)μg/L],乳酸水平升高[2.10(1.40,3.10)mmol/L比3.10(2.60,4.10)mmol/L],D-二聚体升高[4.33(0.97,18.98)mg/L比15.29(5.17,53.44)mg/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15.90(3.58,76.60)mg/L比63.14(21.23,110.67)mg/L],N末端脑钠肽前体升高[1078.00(347.35,2996.50)ng/L比3439.50(1576.00,9281.50)ng/L],超敏肌钙蛋白I升高[0.08(0.03,0.17)μg/L比0.33(0.14,2.47)μg/L],乳酸脱氢酶升高[397.00(327.00,523.50)U/L比624.00(481.00,854.00)U/L],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37.00(104.00,168.00)/μL比97.00(67.00,128.00)/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238.00、1053.50、150.00、152.00、192.00、190.00、108.00、57.00、53.00、40.00,均P<0.05)。80例患者均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和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然而病情迅速恶化,入院后1 d内死亡7例,7 d内死亡66例,主要死亡原因是顽固性低氧血症引起的呼吸衰竭及其不可逆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COVID-19患者的预后较差,在病程早期加以重视并予对症治疗,对改善其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以无细胞核的兔网织红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BW(胸腺淋巴肉瘤)及SP2/0(浆细胞瘤)分别进行异种杂交。实验结果表明杂交后形成的二种胞质杂交细胞(BW-RR及SP 2/0-RR)均呈现下列去恶性分化特征;①细胞分裂指数、~3H-TdR标记指数及生长曲线明显下降。其中SP2/0-RR的核分裂活动受到明显的抑制;②在软琼脂培养中不形成集落;③异种移植至裸鼠不长瘤;④染色体数量减少,众数及畸变率下降;⑤出现正常分化的珠蛋白基因产物血红蛋白和HGPRT基因的酶产物,珠蛋白探针分子杂交实验证明有珠蛋白基因的表达。为不同种属红细胞胞质因子调控肿瘤细胞恶性提供了证据。论文对胞质因子调控基因表达、恶性逆转及其在红细胞发生过程中自然去核的物质基础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治疗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结局为异位妊娠患者89例和结局为宫内妊娠并分娩的患者326例,分别为宫外孕组(EP组)和宫内妊娠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IVF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EP发生率为3.5%,EP组5例宫内宫外同时妊娠,发生率为0.2%。两组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既往病史、不育原因等一般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促排卵方案、助孕方式、移植胚胎数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宫内妊娠组相比,EP组Gn总量[(29.3±11.3)支vs.(34.1±14.1)支]、Gn天数[(11.0±2.2)d vs.(12.1±2.4)d]、HCG日E_2值[(14 186.4±6765.6)pmol/L vs.(16 507.3±8 082.4)pmol/L]、移植后12d血HCG值[(112.2±122.7)U/L vs.(319.7±239.1)U/L]均显著降低(P0.05),EP组获卵数虽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周期IVF-ET中,EP的发生可能与促排过程Gn的低用量、少天数、HCG日低E_2水平、ET后12d血HCG值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胡雪  董磊 《医学临床研究》2016,(6):1205-1207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卡培他滨对直肠癌的疗效及 PTEN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63例,其中术前进行口服卡培他滨的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未服用者3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 PTEN mRNA 和 PTEN 蛋白表达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2.0%(23/25)高于对照组的71.05%(27/38),肿瘤消退率为88.0%(22/25)高于对照组63.16%(24/38),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治疗后 PTEN mRNA 表达为(0.882 ± 0.061)%,高于对照组(0.714 ± 0.055)%,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治疗后 PTEN 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0%(20/25)高于对照组57.89%(18/38),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患者5年随访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个月( P <0.05)。 【结论】术前口服卡培他滨可以有效提高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并促进术后肿瘤的消退,其可能与在基因和蛋白水平提高了 PTEN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