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例临床诊断脑梗死和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不同程度狭窄,对狭窄段大脑中动脉行颅内支架成形术。结果6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均获得成功。大脑中动脉M1段平均直径狭窄程度从92·8%降至6%(P<0·01)。1例患者在支架置入10min后出现急性血栓形成,术中经微导管注入尿激酶接触性溶栓,25min后血栓溶解。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可行。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给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其余同对照组16例常规治疗。两组均14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做DSA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入院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的中风发病率。血栓通注射液治疗TIA疗效显著。选择性血管内治疗是有效预防中风发生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水岭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水岭脑梗死观察。[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住院分水岭脑梗死病人,采用西医对该病进行临床诊断与分析,并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分水岭脑梗塞的主要病因多由体循环低血压,动脉狭窄或闭塞,微栓子栓塞及不同的发病机制共同作用所致,而治疗效果及愈后与脑灌注压的及时恢复和梗塞血管供血区域大小有关,治疗后治疗组(生脉注射液)总有效率91.30%和对照组总有效率69.56%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病变在严重迂曲的血管径路下的支架成形技术。方法 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50%的病人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颅内动脉虹吸段严重迂曲导致微导丝或支架难以顺利通过,在采用标准的单导丝技术无法使支架释放系统顺利到达狭窄病变时,采用双导丝技术来完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结果 在标准的单导丝技术无法成功后改用上述技术,能够成功完成动脉支架成形术。结论 对严重迂曲血管入路的颅内动腺狭窄病变采用双导丝技术,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应用.方法 在中西药结合治疗基础上,对临床诊断分水岭脑梗死15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不同程度狭窄,对狭窄段大脑中动脉行颅内支架成形术.结果 25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均获得成功.大脑中动脉M1段平均直径狭窄程度从90.8 %降至10%~20%(P<0.01).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 采用中西药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可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