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9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演变规律及意义。方法:我院2002年7月~2004年6月收治的16例急性肝炎、40例慢性肝炎及46例重型肝炎病例的抗凝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对不同类型肝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CD3 ,CD8 细胞计数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型肝炎组与非重型肝炎组(急性肝炎组与慢性肝炎组)比较CD3 ,CD4 ,CD8 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幼稚的CD4 ,CD8 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的T淋巴细胞亚群有明显差异,乙型肝炎随着病情严重及病程延长,CD3 ,CD4 ,CD8 淋巴细胞逐渐减少,重型肝炎出现大量幼稚的CD4 CD8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免疫状态,对免疫调节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种血浆置换与吸附方式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目的 比较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中三种常用的血浆置换与吸附方式,探讨重型肝炎早期救治中人工肝支持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 三组共90例慢性重型肝炎(乙型)早期患者,均经2周4次不同方式的人工肝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黄疸消退及反弹、白蛋白与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改变、不良反应(过敏、肝性脑病、球结膜水肿、呃逆、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血常规的改变、血氨的变化等)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血浆置换组症状改善、黄疸消退效果好,但黄疸反弹高,不良反应多;减量血浆置换联合中性大孔树脂血浆吸附黄疸反弹幅度小;单纯中性大孔树脂血浆吸附具有一定的退黄作用.结论 减量血浆置换联合中性大孔树脂血浆吸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早期)具有退黄效果好,黄疸反弹小,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是人工肝介入慢性重型肝炎(早期)救治的合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人工肝支持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两种人工肝支持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浆置换联合HA中性大孔树脂血浆吸附(PE+PA)组、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组和基础治疗组,前两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分别予PE+PA和MARS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肾功能和血氨(NH3)等指标的变化,判断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为47.50%、42.50%和20.00%,肝性脑病转醒率为44.00%、44.00%和12.50%,2组人工肝组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E+PA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总胆汁酸(TBA)、尿素氮(BUN)、肌酐(Cr)和NH3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E+PA组治疗后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和白细胞(WBC)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ARS组治疗后BUN、Cr和NH3明显下降,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B、TBA、ALB、ALT、PT和WB...  相似文献   
4.
重症肝炎患者人工肝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重症肝炎患者人工肝术后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88例重症肝炎患者人工肝术后并发感染的临床资料,对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肝炎患者人工肝术后感染发生率为30.34%。88例患者感染的主要部位为:肺部(27.03%)、口腔(22.30%)、肠道(19.59%)、胆道(15.54%)。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患者占54.67%。在分离的病原菌株中,真菌比例最高,占55.24%,其中白色念珠菌占19.58%,热带念珠菌占14.69%。革兰氏阳性菌占23.78%,肠球菌占9.09%,葡萄球菌5.59%,链球菌4.20%;革兰氏阴性菌占20.98%,肺炎克雷伯氏菌占8.39%,大肠埃希氏菌占4.90%。真菌对二性霉素B最敏感,其次为氟康唑;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最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结论重症肝炎患者人工肝术后感染发生率高,多部位及细菌混合感染多见。所分离的病原菌中,真菌比例最高,病原菌对临床上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为降低人工肝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应尽量减少和避免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持续缓慢血液透析滤过技术 (CHD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型晚期患者 ,探讨其在肝脏支持及并发症处理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治疗组 4 2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型晚期患者 ,或有并发症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或多器官衰竭 (MOF) ,经CHDF治疗 116次 ,平均 3.2次 /人 ,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 ,肝功能 ,血常规 ,血氨 ,凝血功能指标 ,尿素氮 (BUN)、血肌酐 (Cr)、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指标。对照组 36例同类患者。结果 CHDF治疗能提高患者短期生存率 ,对肝脏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对清除血氨 ,治疗II°以下肝性脑病 ,缓解脑水肿、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 ,改善肾功能 ,调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提高晶体渗透压 ,治疗浮肿和腹胀 ,创造补液空间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具有较好的治疗安全性。结论 CHDF治疗在肝脏支持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但其在并发症、MODS、MOF的处理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肖兵 《广东药学》1997,7(1):31-32
将10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6例。分为促肝细胞生长素100mg的治疗1组,用20mg的治疗2组及一般综合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清Ⅳ型胶原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慢性重型肝炎MELD评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由于国内外对重型肝炎的诊断存在差异性 ,故引入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式MELD .通过对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资料进行MELD评分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以验证MELD评分系统在国内的适用性 .方法 整理 15 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MELD评分 ,评估慢性重型肝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死亡组MELD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1) ,MELD评分分值与实际病死率呈正相关 ,MELD分值 >4 0分者 ,3个月死亡率为 10 0 % .结论 MELD评分系统在国内是适用的 ,可引入临床应用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MELD评分分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 .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慢重肝(乙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其对慢重肝患者的影响,探寻降低不良影响的对策.方法 治疗组276例慢重肝(乙型)患者,共进行827次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凝血指标、血氨、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治疗过程及治疗后患者的反应等,并针对不良影响给予不同的相应处理,观察不同处理的效果差异.结果 可观察到过敏,胃肠道反应,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肌肉系统、血液系统,以及创口渗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不良反应,但同时,这些不良反应具有可预防性及通过支持治疗后的可恢复性.结论 血浆置换应用于慢重肝的救治,对患者的多方面会有一定的影响,应做好相应的预防及术后支持治疗,避免或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SOFA评分对重型肝炎合并MODS的预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与重型肝炎(以下简称重肝)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OFA评分体系对重肝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院时SOFA评分、最大SOFA评分、ΔSOFA评分的差异,评价SOFA评分在预后估计中的作用。结果:重肝合并MOF病死率89.2% ,随器官衰竭个数的增加,病死率急剧增加,重肝合并MODS的累计最大SOFA评分、累计ΔSOFA评分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入院时累计SOF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各单个器官系统相比,存活组与死亡组最大SOFA评分和ΔSOFA评分中循环、肾、神经系统差异有显著性(P<0.01) ,呼吸、凝血系统差异无显著性;而入院时各单个器官SOFA评分差异仍无显著性。结论:重肝合并MOF病死率高,最大SOFA评分和ΔSOFA评分对重肝合并MODS有良好的预后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重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重型肝炎(SH)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对疾病的预后的影响。对我院收治的46例重型肝炎病例(死亡组29例,存活组17例)与40例慢乙肝(CHB)的抗凝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临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SH 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CD3 、CD4 CD8-、CD4-CD8 细胞明显低于CHB组(P<0.05),可检测到大量幼稚的CD4 CD8 双阳细胞且其计数明显高于慢乙肝组(P<0.001),SH死亡组CD3 细胞明显低于存活组(P=0.04),CD4 CD8 双阳细胞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5)。存活组随着病程恢复,CD3 、CD4 CD8-、CD4-CD8 细胞缓慢上升,死亡组持续低水平;存活组病程恢复时CD4 CD8 细胞逐渐下降,但死亡组反而上升。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别是CD4 CD8 细胞的上升对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