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总结分析临床大量输血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利用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与发血记录本,回顾该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28例大量输血患者的用血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共输注386.0U红细胞,平均每例13.8U;输注新鲜冰冻血浆42 850.0mL,平均每例1 530.4mL;输注冷沉淀65.0U,平均每例2.3U;输注单采血小板3.0个治疗量,平均每例0.1个治疗量。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出血和相关实验室指标,依据大量输血预案对大出血患者优先使用红细胞,对血浆的使用稍加限制,加强患者血液保护,提高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血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患者相关感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调阅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6 348例感染性指标检测病例,按分组要求统计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比率。结果:36 348例患者的HBsAg,抗-HCV,抗-HIV1/2,抗-TP阳性率分别为8.47%,0.41%,0.07%,1.46%;其中5 069例门诊患者总阳性率为9.28%,31 279例住院患者总阳性率10.60%,外科组与内科组患者总阳性率分别为10.27%,11.81%;年龄<45岁组,45~59岁组和>59岁组的总阳性率分别为8.66%,13.35%,11.00%。结论: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预防医源性感染,对感染患者进行特殊护理,预防和减少患者间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监测冠心病(CHD)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体内的凝血状态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方法:选取71例冠心病患者为CHD组和380例TEG检测结果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冠心病患者入院后按常规治疗方案给予临床推荐剂量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用血栓弹力图仪监测凝血的基础指标(包括R值、K值、α角、MA值、CI值)及一系列血小板抑制率相关指标。结果:CHD组中患者的TEG各凝血基础指标80%以上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之内;与对照组相比,CHD组R值、MA值、α角和CI值无显著性差异,但K值显著性增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CHD组男性患者比率明显增多,年龄显著增高(P 0.05)。CHD组血小板抑制率在50%以上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显著的患者占83.10%;且以MA_(ADP)、MAck和MA_A为参考依据的抗血小板聚集的相关指标中,提示有血栓形成风险的冠心病患者分别占9.86%、4.23%和12.68%。CHD组中所有的抗血小板聚集的相关指标中,与年龄相关性最强的指标为MAck(相关系数0.111),与体质量相关性最强的指标为ADP%(相关系数0.160)。结论:TEG结果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凝血信息,并且在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临床诊治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TEG检测的应用还可为下一步冠心病患者的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预判的依据,从而更加精准地指导和保障临床抗栓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RAR-β基因甲基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RAR-β基因甲基化.结果 肺癌组织RAR-β基因甲基化率(57.5%)高于癌旁组织甲基化率(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分期0~Ⅰ期与Ⅱ~...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8例易发凝血功能紊乱疾病患者的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结果参数及图形变化,探讨其在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8例凝血功能易发紊乱的疾病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抽取抗凝血,按TEG检测仪标准操作规程由专人进行TEG检测。结果 28例患者的TEG检测中R时间、K时间、α角及最大振幅MA的异常比例分别为46.4%、14.3%、21.4%和14.3%;与26例健康志愿者TEG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TEG可以反映易发凝血功能紊乱疾病患者的凝血全貌,及时准确判断患者凝血功能,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受不同剂量照射小鼠的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的百分率变化以及辅助T淋巴细胞(helperT cells,Th)与抑制T淋巴细胞(suppressor T cells,Ts)的比值(rTh/Ts))和照射剂量的关系,探索其用于辐射损伤生物剂量估算的可行性。方法:C57BL/6小鼠,7~8周龄,60Coγ线全身照射0~7Gy,分别收集辐照前和辐射后不同时间点的静脉血,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和rTh/Ts)情况,分析时间-效应关系并拟合剂量-效应曲线。结果:照射剂量在0~7 Gy范围内,小鼠的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均随时间而降低,并于照射后3 d降到最低,且剂量越大恢复越晚;照射后72 h内小鼠的外周血rTh/Ts)均随剂量增加而递增。照射剂量在1~3 Gy范围内,在照射后24、48和72h,小鼠的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均随剂量增加而递减;照射剂量在1~7Gy范围内,在照射后6、24和72 h,小鼠的外周血rTh/Ts)均随剂量增加而递增。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和_(Th/Ts)的剂量-效应关系均满足直线模型。结论:FCM检测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和rTh/Ts)可成为早期快速、高通量的辐射损伤生物剂量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